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阐述了显微修复外科的基础理论,病理生理和手术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资料翔实,内容先进,图文并茂,既重视理论阐述,又突出实际应用,着重显微修复后病理生理学的变化,适于阅读参考,亦是各医学图书馆珍贵的典藏书。书中收集近十余年显微外科的新发展、新经验、新技术等成果,是当代显微修复外科较全面、新颖、实用而先进的权威著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显微修复外科学》编辑委员会名单
  • 编者
  • 前言
  • 主编简介
  • 第一章 显微修复外科学发展概述
  • 一、显微外科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并有新的突破
  • 二、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 三、显微外科技术不断向多样,精细、简化和完善的方向发展
  • 四、高技术的应用将使显微外科增加新的更有效的手段
  • 五、显微外科多学科的形成
  • 第二章 周围神经的显微修复
  •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显微解剖学基础
  • 一、周围神经的组成
  • 二、周围神经干的结缔组织
  • 三、周围神经干的血供与微循环
  • 四、周围神经的神经支配
  • 五、周围神经的解剖特点
  •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及缺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周围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反应
  • 二、周围神经再生与成功再生
  • 三、周围神经损伤后对神经元胞体的影响和保护
  • 四、神经纤维损伤后的修复
  • 五、神经末梢和效应器的变化与保护
  •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分类
  •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
  • 二、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时机及原则
  • 一、急救期遵循创伤救治原则,周围神经损伤评价抓重点、防漏诊
  • 二、开放性周围神经损伤,急诊清创探查手术,争取一期修复
  • 三、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允许先行观察、非手术治疗,全面评估、积极诊断,酌情及时行手术探查、修复
  • 四、周围神经损伤手术治疗,要区别不同的损伤病理,有针对性地施行相应的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恢复神经的解剖连续性,保证无张力对合
  • 五、积极的非手术治疗与康复再训练
  • 六、晚期功能重建手术
  • 第五节 周围神经手术切口及显露
  • 一、腋神经
  • 二、肌皮神经
  • 三、正中神经
  • 四、桡神经
  • 五、尺神经
  • 六、坐骨神经
  • 七、胫神经
  • 第六节 周围神经损伤及缺损的修复方法
  • 一、神经松解术
  • 二、神经吻合术
  • 三、神经移植术
  • 四、吻合血管神经移植术
  • 五、神经移位术
  • 六、骨骼肌桥接修复神经缺损
  • 七、血管束植入移植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 第七节 臂丛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 一、臂丛的解剖
  • 二、病因、损伤机制与类型
  • 三、臂丛损伤的诊断
  • 四、成人臂丛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 五、产瘫的治疗
  • 六、臂丛损伤的晚期功能重建
  • 第八节 周围神经嵌压症的显微外科治疗
  • 一、周围神经嵌压症的病理
  • 二、诊断依据
  • 三、治疗原则
  • 第九节 周围神经损伤性疼痛及其治疗
  • 一、周围神经损伤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 二、周围神经损伤疼痛的治疗
  • 第十节 周围神经医源性损伤
  • 一、手术或操作引起神经损伤
  • 二、注射所致的神经损伤
  • 三、石膏或小夹板所致神经损伤
  • 四、止血带所致的神经损伤
  • 五、体位性神经损伤
  • 六、与物理因素有关的神经损伤
  • 第十一节 周围神经移植前后的组织学改变和愈合情况
  • 一、自体神经移植
  • 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 三、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 四、自体静脉或骨骼肌移植
  • 五、人工合成神经导管移植
  • 第十二节 影响周围神经恢复的因素
  • 一、周围神经再生机制
  • 二、影响周围神经恢复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四肢血管显微修复
  • 第一节 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动脉血管壁的构成
  • 二、静脉血管壁的构成
  • 三、血管的营养来源
  • 四、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组织构成
  • 五、血管内皮损伤与影响修复的因素
  • 六、显微血管中的血栓形成
  • 七、血管生物力学
  • 第二节 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 一、四肢血管损伤发生率
  • 二、四肢血管损伤常见类型
  • 三、四肢血管伤的发病特点
  • 四、四肢血管损伤的原因
  • 五、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
  • 六、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
  • 第三节 四肢血管的显微修复方法
  • 一、进行吻合前的血管准备
  • 二、血管的吻合修复
  • 三、血管修复后对血供的维持
  • 四、术后血管危象的处理
  • 五、吻合失败的探查翻修方法
  • 第四节 四肢血管显微修复术后改变与愈合情况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肌腱损伤及缺损的修复
  • 第一节 肌腱损伤及缺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肌腱的组织结构
  • 二、肌腱损伤及缺损的形成原因
  • 三、肌腱损伤及缺损的病理生理
  • 第二节 肌腱缺损的修复方法
  • 一、游离肌腱移植术
  • 二、带血运肌腱移植术
  • 三、肌腱损伤及缺损的修复原则
  • 第三节 肌腱修复后组织学改变与愈合情况
  • 一、肌腱愈合的组织学变化
  • 二、肌腱愈合机制
  • 三、影响肌腱愈合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大范围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和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学及生理功能
  • 一、皮肤的组织学结构
  •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 第二节 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机体损伤后的组织反应
  • 第三节 皮瓣及皮瓣移植技术
  • 一、皮瓣的分类
  • 二、皮瓣的血供来源
  • 三、轴型皮瓣及其血供类型
  • 四、目前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大面积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常用的皮瓣修复形式
  • 第四节 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常用皮瓣供区
  • 一、背阔肌肌皮瓣
  • 二、臂内侧皮瓣
  • 三、尺动脉腕上支皮瓣
  • 四、腓肠肌肌皮瓣
  • 五、腹直肌肌皮瓣
  • 六、股前外侧皮瓣
  • 七、肩胛皮瓣
  • 八、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 九、内踝上穿支皮瓣
  • 十、脐旁皮瓣
  • 十一、前臂背桡侧穿支皮瓣
  • 十二、外踝后穿支皮瓣
  • 十三、足底内侧皮瓣
  • 第五节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 一、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
  • 二、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
  • 三、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的类型
  • 四、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的适应证与优点
  • 五、手术方法
  • 六、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 第六节 皮瓣移植术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皮瓣移植术后病理生理过程
  • 二、影响受区新生血管长入皮瓣的因素
  • 三、促进皮瓣成活的化学药物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肌肉组织损伤与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 第一节 肌肉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骨骼肌的正常结构及生理学特点
  • 二、各种肌肉损伤形式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 第二节 肌肉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 一、肌瓣
  • 二、肌皮瓣
  • 三、有功能的神经肌肉移植
  • 第三节 临床常用的肌肉、肌(皮)瓣移植术
  • 一、背阔肌(肌)皮瓣移植
  • 二、胸大肌移植
  • 三、股薄肌移植
  • 四、腹直肌移植
  • 五、展肌肌(皮)瓣移植
  • 六、比目鱼肌肌瓣移植
  • 七、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 八、趾()短伸肌肌(皮)瓣移植
  • 九、趾短屈肌肌(皮)瓣移植
  • 十、颈阔肌皮瓣移植
  • 十一、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移植
  • 十二、斜方肌皮瓣移植
  • 十三、肱桡肌肌(皮)瓣移植
  • 十四、小指展肌皮瓣移植
  • 十五、臀大肌及臀股部肌皮瓣移植
  • 十六、股直肌(肌)皮瓣移植
  • 十七、腓肠肌皮瓣移植
  • 十八、缝匠肌皮瓣移植
  • 十九、股外侧肌皮瓣移植
  • 二十、股二头肌皮瓣移植
  • 二十一、前额肌肌(皮)瓣移植
  • 二十二、前锯肌皮瓣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骨坏死的修复
  • 第一节 骨坏死概论
  • 一、骨坏死的病因
  • 二、骨坏死的病理学改变
  • 三、骨坏死的诊断
  • 四、骨坏死的治疗原则
  • 第二节 骨坏死的病理学
  • 一、骨缺血性坏死概述
  • 二、脊柱与四肢骨骼的血液循环
  • 三、骨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分期
  • 第三节 骨坏死的显微外科修复
  • 一、髋关节前侧入路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术
  • 二、髋关节外侧入路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术
  • 三、髋关节后侧入路带血管蒂骨瓣转移术
  • 四、股骨头修复与再造术
  • 五、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术
  • 六、血管束及骨松质植入术
  • 七、转子间旋转截骨术
  • 八、带肌蒂骨瓣转移术
  • 一、腕月骨坏死的显微修复
  • 二、腕舟骨坏死的显微修复
  • 三、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微修复
  • 四、距骨缺血性坏死的显微修复
  • 五、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显微修复
  • 六、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微修复
  • 七、儿童骨坏死的显微修复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骨组织缺损(骨不连)的修复
  • 第一节 骨组织缺损(骨不连)的病因及病理学基础
  • 一、骨不连接和骨缺损的病因与机制
  • 二、骨缺损和骨不连接的病理基础
  • 第二节 骨组织缺损显微修复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 第三节 骨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方法
  • 一、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术
  • 二、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术
  • 第四节 骨延长术与骨搬移术
  • 一、骨延长术
  • 二、骨搬移术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复合组织损伤和缺损
  • 第一节 复合组织损伤和缺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第二节 应用带血运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各部位复合组织缺损
  • 一、定义
  • 二、修复时机与方法选择原则
  • 三、复合组织缺损修复术围术期处理
  • 四、复合组织缺损用带血运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临床效果举例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断指(肢)再植
  • 第一节 手指离断及再植术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断指后离体手指缺氧时组织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
  • 二、断指后离断手指不同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 三、断指后急性出血所致人体凝血系统的病理生理变化
  • 四、断指再植后离断手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第二节 手指离断的修复方法
  • 一、断指(肢)再植分类
  • 二、断指(肢)再植的适应证
  • 三、断指(肢)再植的禁忌证
  • 四、患者和断离肢体的处理和运输
  • 五、术前准备
  • 六、断指(肢)再植的手术步骤
  • 七、一般术后处理
  • 八、再植后循环危象的处理
  • 九、显微血管术后监测方法
  • 十、其他并发症
  • 十一、术后康复功能锻炼
  • 第三节 特殊断指再植术
  • 一、末节断指再植
  • 二、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
  • 三、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
  • 四、小儿断指再植
  • 五、十指离断再植
  • 第四节 断指再植术后组织学改变与愈合情况
  • 一、断指再植术后组织学改变
  • 二、断指再植术后愈合情况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手指再造
  • 第一节 手指缺损后病理生理学改变
  • 一、拇指和手指的功能解剖
  • 二、拇、手指缺损对手功能的影响
  • 第二节 手指再造的修复方法
  • 一、传统拇指再造术
  • 二、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
  • 第三节 手指再造术后供受区组织学改变及康复治疗
  • 一、手指再造术后再植指组织学改变及康复治疗
  • 二、足趾移植术后供区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第一节 指端及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一、Z字成形结合局部转移皮瓣
  • 二、阶梯状带血管神经束顺行推进皮瓣及甲床扩大术
  • 三、带神经的同指螺旋状顺行岛状皮瓣
  • 四、吻合静脉的邻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
  • 五、指动脉远侧指间关节(DIP)穿支皮瓣
  • 六、指血管神经束为蒂的指腹旗帜状皮瓣
  • 七、指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筋膜翻转结合植皮术
  • 第二节 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一、指动脉背侧支血管网为蒂的顺行皮瓣
  • 二、指动脉不同节段背侧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
  • 三、指动脉背侧皮支为蒂的岛状皮瓣
  • 第三节 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一、改良局部推进皮瓣
  • 二、拇指尺侧顺行岛状皮瓣及甲床扩大术
  • 三、带指背神经拇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
  • 四、同指尺侧岛状皮瓣加远侧V-Y推进皮瓣
  • 五、鱼际两侧微型穿支皮瓣
  • 六、拇指桡侧指动脉关节皮支为蒂岛状皮瓣
  • 七、以指动脉近端指背支为蒂掌背动脉皮瓣
  • 第四节 掌腕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一、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 二、骨间前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
  • 三、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
  • 四、桡动脉鼻烟窝皮支皮瓣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第一节 足背部软组织的显微修复
  • 一、第一跖背逆行岛状皮瓣
  • 二、足背逆行岛状皮瓣
  • 三、足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 四、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
  • 五、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小腿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 六、外踝上逆行岛状皮瓣
  • 第二节 足底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一、足底内侧顺行岛状皮瓣
  • 二、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
  • 三、外踝后穿支蒂小腿下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 四、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
  • 第三节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 一、前踝上逆行岛状皮瓣
  • 二、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
  • 三、胫后动脉小腿下1/3穿支蒂逆行岛状皮瓣
  • 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
  • 第四节 小腿及足部逆行岛状皮瓣术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 一、小腿及足部逆行岛状皮瓣转位后的流动力学改变
  • 二、皮瓣逆行转位后造成皮瓣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因素
  • 三、皮瓣逆行转位后造成皮瓣水肿的因素
  • 四、皮瓣逆行转位后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
  • 五、足踝部皮瓣修复后供受区的转归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脊柱疾病显微修复
  • 第一节 脊柱病理生理
  • 一、脊柱各组成部分的生物力学
  • 二、脊柱衰老和病理性退变
  • 三、脊柱感染
  • 四、脊柱侧弯畸形
  • 五、脊柱肿瘤
  • 第二节 脊柱疾病的显微修复方法
  • 一、颈椎疾病显微修复术
  • 二、腰椎疾病的显微修复
  • 三、脊柱显微外科术中出血的控制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脊柱疾病显微修复后组织改变与愈合情况
  • 一、椎旁肌
  • 二、椎板和黄韧带
  • 三、硬膜
  • 四、髓核和纤维环
  • 五、软骨终板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显微修复与转化医学
  • 第一节 骨显微修复转化医学的研究与应用
  • 一、骨显微修复转化医学概况
  • 二、转化医学在骨显微修复中的应用与实践
  • 三、结语
  • 第二节 软骨的组织工程修复
  • 一、支架材料
  • 二、细胞
  • 三、生长因子
  • 四、展望
  • 第三节 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应用
  • 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二、支架材料
  • 三、细胞因子
  • 第四节 转化医学在周围神经显微修复的应用
  • 一、神经支架材料
  • 二、种子细胞
  • 三、生长因子
  • 四、神经套管桥接法
  • 五、去细胞的同种异体修复材料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