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837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详细阐述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相关的知识必备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篇43章。前三篇为基础内容,介绍与耐药性相关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结构、生理、遗传变异和信息传递等,以及微生物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等,并增加微生物对中药的耐药性,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第四篇介绍微生物耐药性的临床检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第五篇介绍临床对易产生耐药性的微生物感染症的合理治疗,以及微生物耐药性的预防和监测要领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第2版序言
- 绪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篇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理论
- 第一章 细菌的结构与L型细菌
- 第一节 细菌的组成与结构
-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 第三节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细菌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 第一节 细菌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密码
- 第三节 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
- 第四节 细菌基因表达调控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细菌细胞生物学
-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 第二节 细菌的分布
- 第三节 应激对细菌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病毒的结构与遗传变异
- 第一节 病毒的结构组成
- 第二节 病毒的遗传物质
-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变异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真菌的结构和遗传变异
- 第一节 真菌的结构组成
- 第二节 真菌的遗传物质
- 第三节 真菌的遗传变异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耐药性的进化生物学
- 第一节 耐药性进化的基质
- 第二节 选择:耐药性进化的机制
- 第三节 耐药性的进化: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抗菌药物及细菌的耐药机制
- 第七章 常用抗菌药物及药物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常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和抗菌作用机制
- 第二节 抗菌药物对细菌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基因水平遗传学耐药机制
- 第一节 染色体介导的耐药
- 第二节 细菌sRNA在耐药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质粒介导的耐药
- 第四节 整合子介导耐药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蛋白质水平耐药机制
- 第一节 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灭活酶
- 第二节 细菌的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
- 第三节 细菌的外膜屏障
- 第四节 细菌细胞膜渗透降低抗生素摄取减少
- 第五节 细菌多重耐药外排泵系统
- 第六节 细菌代谢异常对抗生素耐药的影响
- 第七节 细菌生物膜的抗渗透功能
- 参考文献
- 第三篇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及耐药性检测和研究方法
- 第十章 细菌耐药试验
- 第一节 纸片扩散法(改良Kirby-Bauer法)
- 第二节 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
- 第三节 E试验
- 第四节 联合药敏试验
- 第五节 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
- 第六节 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细菌耐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
-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 第二节 常见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与引物
- 第三节 质粒接合转移实验
- 第四节 质粒转化实验
- 第五节 质粒消除实验
- 第六节 质粒图谱
-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耐药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耐药菌株的实验室选择和生物被膜模型
- 第一节 耐药菌株的实验室选择
- 第二节 生物被膜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细胞膜通透性及药物外排泵的基本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细菌表面物质与通透性的关系
- 第二节 细胞膜通透性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三节 微生物药物外排泵的基本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检测
- 第一节 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
- 第二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实验
- 第三节 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检测
-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简介及细菌耐药机制分类
- 第二节 耐药机制
- 第三节 诱导克林霉素耐药试验
- 第四节 耐药分布及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 第二节 靶位改变引起的耐药
- 第三节 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耐药
- 第四节 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的耐药
- 第五节 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 第六节 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现状及其对抗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
- 第三节 氨基糖苷修饰酶的分布
- 第四节 耐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肠球菌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
- 第五节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与对策
- 参考文献
- 第十八章 细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 第三节 四环素耐药基因的传播与调控
- 第四节 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与对策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细菌对氯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氯霉素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章 细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检测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三节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
- 第四节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一章 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
- 第一节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耐药
- 第二节 甲硝唑耐药
- 第三节 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
- 第四节 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
- 第五节 其他药物耐药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与检测
-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与耐药相关的概念
- 第二节 耐药结核菌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 第三节 抗分枝杆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性
- 第四节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试验的指征与方法
- 第五节 结核病耐药基因型的检测
- 第六节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 第七节 耐药结核病的控制策略
- 第八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三章 微生物对消毒剂的耐药性及其检测
- 第一节 消毒剂概述
- 第二节 消毒剂耐药性机制
- 第三节 微生物对消毒剂耐药的危害及对策
- 第四节 消毒剂耐药性的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四篇 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
- 第二十四章 抗病毒药物及其抗病毒机制
-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 第二节 干扰素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
- 第三节 核苷类似物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
- 第四节 蛋白酶抑制剂及其抗病毒作用机制
- 第五节 中药制剂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五章 病毒的耐药机制与检测
- 第一节 病毒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病毒的耐药性
- 第三节 常见病毒耐药性的检测
- 第四节 病毒耐药性的临床意义及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六章 抗真菌药物及真菌耐药性检测
- 第一节 抗真菌药及其作用机制
- 第二节 真菌耐药机制
- 第三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第四节 耐药真菌的检测
- 第五节 真菌耐药的流行病学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七章 其他微生物的耐药性及其检测
- 第一节 抗支原体、抗衣原体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 第二节 支原体、衣原体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
- 第三节 支原体的药物敏感试验
- 第四节 衣原体的药物敏感试验
- 第五节 抗立克次体药物及立克次体耐药机制
- 第六节 抗螺旋体药物及螺旋体耐药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八章 原虫的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检测
- 第一节 原虫的结构与生活史
- 第二节 抗原虫药物及作用机制
- 第三节 阴道毛滴虫的耐药及检测
- 第四节 疟原虫耐药及检测
- 第五节 其他原虫耐药及检测
- 参考文献
- 第五篇 耐药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对策
- 第二十九章 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一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章 抗菌药物与菌群失调
- 第一节 抗菌药物与肠道菌群
- 第二节 菌群失调
- 第三节 抗菌药物对正常菌群的影响
- 第四节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表现与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一章 细菌感染症的抗菌药物治疗
- 第一节 减少细菌耐药的策略
- 第二节 常见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及结核病的防治策略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二章 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与管理
- 第一节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
- 第二节 非肺炎链球菌肺炎病原体的耐药及临床影响
- 第三节 肠球菌耐药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和管理
- 第四节 葡萄球菌耐药性、耐药机制和临床意义
- 第五节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耐药性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三章 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与管理
- 第一节 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感染的治疗
- 第二节 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 第三节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与治疗
-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与治疗
- 第五节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四章 耐药性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 第一节 结核杆菌耐药的诊断及治疗
- 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诊断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五章 病毒感染症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 第一节 流感病毒的耐药及流感的治疗与管理
- 第二节 人禽流行性感冒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 第三节 疱疹病毒耐药性及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
- 第四节 HIV的耐药性及耐药性的诊断与治疗
-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与管理
- 第六节 登革热病毒的耐药性与临床治疗
- 第七节 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与管理
- 第八节 病毒性腹泻的临床治疗与管理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六章 耐药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 第一节 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性与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 第二节 曲霉菌属的耐药性与曲霉病的治疗
- 第三节 隐球菌属的耐药性与隐球菌病的治疗
- 第四节 毛孢子菌属的耐药性与毛孢子菌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七章 寄生虫的耐药性及临床治疗
- 第一节 疟疾耐药的临床概述及诊治
- 第二节 阴道毛滴虫甲硝唑耐药的诊断与治疗
- 第三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耐药
- 第四节 弓形体耐药性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八章 微生物耐药性的流行发展趋势
- 第一节 微生物耐药性的流行现状及趋势
- 第二节 微生物耐药性:国际公共卫生问题
- 第三节 医院内感染控制:关于产生耐药性管理和控制的注意事项
- 第四节 在特护病房(ICU)中耐药性病原体传播的控制
- 第五节 针对微生物耐药性的策略
- 第六节 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
- 第七节 WHONET软件使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微生物耐药的互联网资源
- 附录Ⅱ 本书常用英文缩写
- 附录Ⅲ 常用抗微生物药物中英文名称及缩写对照
- 附录Ⅳ 离心速度(r/min)和离心力(g)换算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