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看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如何让汉朝走向鼎盛!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

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

·田蚡谗言让黄河泛滥23年:领导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

【历史事件】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改道,淹没了南岸十六个郡,汉武帝派十万人前去填堵。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因自己的封地在黄河以北,不但没有遭灾反而收成更好,便利用汉武帝迷信的心理,进言说江河决堤都是天意,不能以人力强行填堵。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放任黄河泛滥23年,民不聊生。

【华杉讲透】下属说话,往往先保护自己的利益,然后才为集体着想,毕竟没有私心的人太少了!当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下属本能的反应就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回答才能迎合领导。所以,领导一定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首先自己要公正、谦逊,不要错过下属的好建议,也别批评那些说得不好的。*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领导者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

【历史事件】汉武帝曾多次要求各地推举廉洁孝顺的人才,但执行效果并不好,有些地方,整个郡连一个被举荐的人都没有。于是,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下诏规定,每年各郡国必须举荐人才。举荐的,受上等赏赐;不举荐的,问罪或免官。如此,“察举制”便成为两汉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华杉讲透】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所以,如果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绝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一旦哪天他不干了,他负责的那部分就会塌陷。

·李陵投降匈奴: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

【历史事件】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匈奴,另派李陵随军押运辎重。李陵不愿跟着李广利,主动请求带五千步兵单独出征,牵制匈奴,不料却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经过数日的奋勇拼杀,虽打得匈奴损失惨重,但由于没有后援,又被叛徒出卖,李陵*终兵败,投降匈奴。

【华杉讲透】李陵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草原戈壁上,只带五千步兵,没有战马,没有后援,这样的作战毫无胜算,可侥幸心理却让李陵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另外还有一个管理问题——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汉武帝明明给李陵安排了辎重部队的任务,但是他一定要做老大,显示自己的勇猛。这样的人,是组织里不能用的人!带兵不是冲锋陷阵,而是组织管理。如果不服从组织纪律,哪怕结果是好的,那也是凶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卷第十七 汉纪九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4年,共7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 武帝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139年)
  • 武帝建元三年(癸卯,公元前138年)
  • 武帝建元四年(甲辰,公元前137年)
  • 武帝建元五年(乙巳,公元前136年)
  • 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
  • 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134年)
  • 卷第十八 汉纪十 (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5年,共9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 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
  • 武帝元光三年(己酉,公元前132年)
  • 武帝元光四年(庚戌,公元前131年)
  • 武帝元光五年(辛亥,公元前130年)
  • 武帝元光六年(壬子,公元前129年)
  • 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公元前128年)
  • 武帝元朔二年(甲寅,公元前127年)
  • 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
  • 武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
  •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公元前124年—公元前119年,共6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 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公元前124年)
  • 武帝元朔六年(戊午,公元前123年)
  • 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
  • 武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
  • 武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
  • 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
  •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10年,共9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 武帝元狩五年(癸亥,公元前118年)
  • 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117年)
  • 武帝元鼎元年(乙丑,公元前116年)
  • 武帝元鼎二年(丙寅,公元前115年)
  • 武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
  • 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
  • 武帝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112年)
  • 武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
  • 武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
  •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公元前109年—公元前99年,共11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 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
  • 武帝元封三年(癸酉,公元前108年)
  • 武帝元封四年(甲戌,公元前107年)
  • 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
  • 武帝元封六年(丙子,公元前105年)
  • 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
  • 武帝太初二年(戊寅,公元前103年)
  • 武帝太初三年(己卯,公元前102年)
  • 武帝太初四年(庚辰,公元前101年)
  • 武帝天汉元年(辛巳,公元前100年)
  • 武帝天汉二年(壬午,公元前99年)
  •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公元前98年—公元前87年,共12年)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
  • 武帝天汉三年(癸未,公元前98年)
  • 武帝天汉四年(甲申,公元前97年)
  • 武帝太始元年(乙酉,公元前96年)
  • 武帝太始二年(丙戌,公元前95年)
  • 武帝太始三年(丁亥,公元前94年)
  • 武帝太始四年(戊子,公元前93年)
  • 武帝征和元年(己丑,公元前92年)
  • 武帝征和二年(庚寅,公元前91年)
  • 武帝征和三年(辛卯,公元前90年)
  • 武帝征和四年(壬辰,公元前89年)
  • 武帝后元元年(癸巳,公元前88年)
  • 武帝后元二年(甲午,公元前87年)
  •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公元前86年—公元前75年,共12年)
  • 孝昭皇帝上
  • 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
  • 昭帝始元二年(丙申,公元前85年)
  • 昭帝始元三年(丁酉,公元前84年)
  • 昭帝始元四年(戊戌,公元前83年)
  • 昭帝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
  • 昭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
  • 昭帝元凤元年(辛丑,公元前80年)
  • 昭帝元凤二年(壬寅,公元前79年)
  • 昭帝元凤三年(癸卯,公元前78年)
  • 昭帝元凤四年(甲辰,公元前77年)
  • 昭帝元凤五年(乙巳,公元前76年)
  • 昭帝元凤六年(丙午,公元前75年)
  •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公元前74年—公元前68年,共7年)
  • 孝昭皇帝下
  • 昭帝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74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
  • 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
  • 宣帝本始二年(己酉,公元前72年)
  • 宣帝本始三年(庚戌,公元前71年)
  • 宣帝本始四年(辛亥,公元前70年)
  • 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
  • 宣帝地节二年(癸丑,公元前68年)
  •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公元前67年—公元前62年,共6年)
  •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
  • 宣帝地节三年(甲寅,公元前67年)
  • 宣帝地节四年(乙卯,公元前66年)
  • 宣帝元康元年(丙辰,公元前65年)
  • 宣帝元康二年(丁巳,公元前64年)
  • 宣帝元康三年(戊午,公元前63年)
  • 宣帝元康四年(己未,公元前62年)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西汉盛衰和中兴

    这本解读《资治通鉴》自武帝刘彻始,至宣帝刘询终,贯穿武帝盛极而衰、昭宣中兴两个重要历史节点。可叹武帝的挥霍无度,可悲刘彻晚年的轮台罪己,可怜霍光的身后之名,可敬刘询的努力敬业…… 这段时间汉朝的对外影响力,可谓臻至鼎盛,但其民生经济力量却依稀汉初的凋敝境况。咋办?昭帝刘弗陵做个 “摊手掌柜”,把一切推给霍光解决,而这位自称 “周公旦” 的权臣,也确实在兢兢业业地努力,让整个王朝走回上坡路。之后,更是立废刘贺、迎回太孙、病已即位、王朝中兴…… 霍光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但不幸摊上一堆愚蠢家人,导致身后家族覆灭,徒成一世教训。至于刘询(直至本书最后部分,他才改成此名),则随着霍光的过世,开始真正掌权,亲自治国的历程。总的来说,他这个皇帝算是明君,懂得任用贤能,也知恩图报,对外方面又能恩威并施,如此王朝再走回一定巅峰便自然而然了。所以,看王朝盛衰复起,如见人生反复。没有一直鼎盛的王朝,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想过得顺利精彩,要看时势,更要靠自身努力。更多精彩人物,更多感悟故事,不妨翻翻此书多读一读、品一品。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华杉老师的讲透《资治通鉴》3,让我更加明了,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亲贤臣远小人。这十六字的要义。更加在本书中学到以下道理:1 - 贪心让人失去智商和逻辑凡事缓则圆,不要急于求成 2 - 我们自己做事业,要分清自己的起心发愿:到底是征服欲,还是使命感?有使命,则能基业长青;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会永不知止,所谓的做大做强,不过是一直扩张到崩溃为止罢了。3 - 不要贪心地去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要接受利益最小化。任何事情不要非得追求最好的结果,至少你要保障最不坏的结果。面对利益分配,要比自己该拿的再少拿一点。因为你觉得自己该拿的,未必真就是你该拿的。少拿一点,就安心、安全。为了和平,可以对自己不公平。4 - 一切都是难得可贵,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 人性的弱点,往往就是把难得可贵的事情当成了理所应当,5 - 干大事,靠修养,不靠本事。本事可以用别人的,修养则只能是自己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接着读下去

        这一本看完有几天了,一直没有写点什么。这一本是公元前 140–公元前 62 年,共 79 年,共九卷。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和汉宣帝刘询执政时期。有的道理和前两本里的道理是互通的,有的是新的,都值得学习。读史要切己体察,代入自己。摘几点记录。一、秦皇汉武,都是中华文明奠基人。司马光直斥汉武帝有亡秦之失。由此,秦皇汉武,千古并列,都是穷奢极欲,繁刑重敛;都是征伐四方,巡游无度;都要渡海求仙,长生不老。但是,他们又都对国家地理版图的统一和文化制度的建立,定下了万世垂范的基准,所以,他们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都是千古大帝。到了汉朝,汉武帝,就是公元前 104 年这一年,恢复了夏历的正朔,以夏历正月为正月,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过的春节,正月初一,就是夏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按孔子的意见办了。二、什么是领导?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一个领导人的修养?领导者要尽人之性,成就他人。伟人是尽天地万物之性,厚德载物,化育天地。领导者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培养、推荐人才,是领导者的本职工作,所以,如果在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绝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那么他所负责的领域就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一旦哪天他不干了,他负责的那部分就会塌陷。唯天下之至诚,诚,是最大的领导力。王者的仁心,就是真心想让大家都好!如果一件事没办好,就连坐把所有人都杀掉,人都死了,国家还有什么意义呢?领导者要自己承担责任,如果天下还有一个人在挨饿,那是我的责任;如果有一个人在沟里,那是我把他推下去的!这样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帝有这份心,武帝没有。文帝有谦卑,武帝只有傲慢。但凡做官,太刚强,就容易折断;太柔弱,又容易罢废。领导者要注意分辨下属说的话。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分辨说话人的话,跟他个人利益和面子的关系;另一方面,明知他的意见不对,也要找到其中对的部分来夸奖,不按他说的做就是了。不要让任何人因为说的话不对而损失面子,这样大家就没有强词夺理的必要,开会比较接近实际,并且有效率。领导者要掌控自己的情绪。《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首要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自己任情任性的欲望,不能按自己的喜怒好恶行事。汉武帝掌权日久之后,已经完全任由自己的情绪驱使,为所欲为。君王任性,则天下恐惧。王者建中和之极,致中和,就是领导者的修养。领导者很难知道下属的真实想法,当领导者提出一个问题,回答的人首先本能的反应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在回答的过程中揣摩上意,随时调整,最终让领导觉得跟我有 “共鸣”。你可以想一想我们平时开会,老板征求大家的意见,其实很多情况下并非是要意见,而是要发现 “人才”,而 “人才” 就是跟他看法一致的人。他心里有倾向,看谁对得上,而且能给他补充。下属也懂得这个游戏规则,就试探着前进。所以你看最后答案揭晓,和老板对得上就喜形于色,没对上的就沮丧不堪,下次再来!干大事,靠修养,不靠本事。本事可以用别人的,修养则只能是自己的。三、铭记几句话 1.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能将小事做到极致,就是高大,能在细微之处谨慎,就能显著)。积善在身,就像小孩子一天天长高,却不觉得;积恶在身,就像火烧油脂(好比点蜡烛),一点点消亡,也没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尧舜得到美名,而桀纣的下场可悲。2.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端都藏在隐微之处,发于人所忽略的地方。所以民间有谚语说:‘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意思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不在屋檐下坐,怕被瓦片掉下来砸到。这话讲的虽然是小事,但是也可以小中见大。”3. 人性的弱点,是容易自我膨胀,霍光就膨胀了。定策安宗庙,他有什么功呢?就算有功,也是将功折罪的功,说他让汉室转危为安,那 “危” 不就是他弄出来的吗?之前选人不当,立了一个荒唐的刘贺,就是霍光之罪,就对不起武帝托付给他的责任。如今因为立了刘病已,接受这么大的封赏,他就没有张良的品格和智慧。毕竟权力属于皇上,而且皇上只有十八岁,自己死后,子孙们如何能管住自己,让家族平安?霍光膨胀了,他家里的人就会更加膨胀。霍光膨胀,还知道有所节制;家里人就只知道膨胀,不知道节制,以至于因为他的女儿没有做成皇后,他的妻子竟背着他干出谋杀许皇后的事,这些祸根都在今日埋下了。4. 贪心和侥幸会让人失去一切智商,失去最基本的逻辑能力(1-3 都有讲到这一点)。人本来不蠢,对事物有基本的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贪心一起,就立即丧失了智商,完全不讲逻辑。人们相信一切不可能,只不过符合他的一厢情愿,他就心存侥幸。再然后呢,他就要下赌注了。他能下多大的赌注呢?赌上性命他也不在乎,因为他相信自己会成功。千百年来,贪心侥幸的人太多,以至于骗子都不够用。这样的骗子,今天还比比皆是;这样的骗术,未来一万年还可以如法炮制。不要嘲笑汉武帝,以为你不会上当,或者以为那是古人愚昧,只要你贪巧求速,有侥幸心理,就会招来 “骗神”。因为这是人性。一厢情愿,心存侥幸,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而不要认为跟自己万蠢之王 —— 贪蠢 —— 没关系。即使是很有智慧的人,也容易掉进这个坑里。5. 凡事缓则圆,不要急于求成。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三戒之中,首戒贪,贪则多失。贪蠢,贪心让人变蠢,失去一切智商、判断力和逻辑能力,一厢情愿,贪巧求速,掉进坑里也不知道。你把哪头大哪头小仔细算清楚,就不会盲目贪婪了。次戒忿,忿则多难。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一个人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倒霉的往往是自己。愤怒和贪婪一样,能瞬间将人的智商降为零。要戒忿,要制怒,就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将心比心,衡彼己而施之。三戒急,急则多蹶。走路太急,容易摔跟头,赵绾就一跟头把自己脑袋摔掉了。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你把事情的轻重缓急斟酌一下,急不来的事情就不要急。赵绾急切到要求不给太皇太后送中央文件,违背了 “疏不间亲” 的古训,离间人家奶奶和孙子的骨肉亲情,太鲁莽了。6. 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没有知行合一,不是真明白,只是拿来自欺欺人,哄别人,也哄自己。汉武帝也一样,三人都劝他不要穷兵黩武,他相见恨晚,给他们升官,然后继续穷兵黩武。7. 不要把自己装扮成圣人形象,君子不仅不辩污,而且还自污,因为你如果一身刷白,人人都想给你泼点污水,凭什么就你白玉无瑕呢?你自己给自己泼一点,大家就都放松了。认错,是给自己打疫苗。8. 性格即命运,君王的性格,就是国家的命运。汉武帝为了照顾七十万灾民,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可见他对人民的慈爱。对官吏,则是严厉苛刻,砍下一个他不满意的官员的人头,就像摔碎一个瓦罐。不过,在如此捉襟见肘的财政窘迫中,他还忘不了征讨昆明。他的事业太大,举全国之力都支撑不了。9. 家有斗金,不如日进分文。有多少钱才叫够呢?无论多少都不够!但只要有赚钱的能力,随时管够!

          1
          评论
        • 查看全部11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