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针对中欧班列为“一带一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中欧班列的安全、顺畅、稳定运行,既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也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协同带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支撑。中欧班列具有时效性、稳定性、协同性、创新性与开放性等特点,目前已步入常态化运营阶段,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

我们也要正视中欧班列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边境口岸通行能力不足,沿线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铁路运输规则中外各异;回程进口货源量少质低,返程空箱率较高导致运力浪费;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逆向激励企业抢夺货源;中欧班列国内竞争无序,效率损失和资源浪费严重等。

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需要综合施策: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口岸通行能力;统一国际标准,提升班列通关效率;开拓欧洲市场,积极组织回程货源;依据市场导向,规范政府行政干预;强化顶层设计,协调各方竞争关系;以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国际物流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欧班列人才队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摘要
  • 前言
  •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就与挑战
  • (一)时代意义
  • (二)发展成就
  • (三)面临的挑战
  • 二 中欧班列建设的战略意义和效应分析
  • (一)战略意义
  • (二)积极效应
  • 三 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成绩与运营模式
  • (一)发展历程
  • (二)发展成绩
  • (三)发展特点
  • (四)运营模式
  • 四 中欧班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对策建议
  • 五 重点地区案例分析
  • (一)重庆
  • (二)成都
  • (三)西安
  • (四)郑州
  • (五)新疆
  • (六)广东
  • (七)义乌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