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黑洞、活动星系核、类星体……一本书带你追寻宇宙边缘的风景。

内容简介

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以黑洞为核心,拥有超光速喷流,直径只有银河系的万分之一,光芒却相当于一千亿个太阳……类星体种种不可思议的特征让天文学家们无比着迷。什么是类星体?类星体是怎样被发现的?天文学家们如何对它进行观测?什么是黑洞?现代天文学有哪些研究领域?天文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教授,2014年中国天文学领域最高奖项“张钰哲奖”得主何香涛先生在本书中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Chapter 1 寻找远方的神奇
  • 类星体的发现
  • 战争驱动力
  • 幸运之神
  • 迟迟不给的诺贝尔奖
  • 寻找类星体
  • 发现类星体靠射电,寻找类星体靠光学
  • 无缝光谱方法
  • 共发现了多少类星体
  • 类星体的光谱
  • 天文学家的“法宝”
  • 类星体的光谱
  • 连续谱总也符合不好
  • 类星体标准光谱
  • 谱线成林——Lyα线丛和多重红移
  • 五花八门的吸收线
  • 超宽的吸收线
  • 多重红移
  • 由“森林”变成“线丛”
  • 这样测量类星体的距离对吗?
  • 最最基本的天文常数——距离
  • 不停地“三级跳”
  • 哈勃的另一大功劳——再一次跳出井底
  • 类星体的距离
  • 寻找最遥远的类星体
  • 宇宙有多大
  • 从哈勃常数到类星体
  • 如何寻找高红移
  • 美国人的追赶
  • 中国学者暂时领跑
  • 再创新高
  • 画鬼并不容易——类星体的观测特征
  • 画鬼并不容易
  • 究竟有多亮
  • 究竟有多大
  • 强大的喷流
  • 一张并不确切的“画像”
  • X射线的重要性
  • 伦琴射线
  • V-2火箭启动了X射线天文学
  • 从火箭上天到卫星遨游
  • 类星体的X射线辐射
  • 巧夺天工——用天体做一个透镜
  • 又是爱因斯坦
  • 如何做成透镜
  • 第一对真正的引力透镜像——双类星体
  • 形形色色的引力透镜
  • 提高你的想象力
  • 打开另一扇窗口——红外
  • 红外天文第一人
  • 红外成为天文的重要分支
  • 从IRAS到Spitzer
  • 红外类星体
  • 射电观测依然威风八面
  • 射电窗口开辟了近代天文学
  • 从赖尔到北京密云天文台
  • 射电望远镜能造多大
  • 能否超越光速?
  • 光的速度
  • 相对论和光速
  • 石破天惊——超光速喷流
  • 是真超,还是假超?
  • 活动星系核大家族
  • 为什么叫作活动星系核
  • 如此庞大的家族
  • 主要成员ABC
  • Chapter 2 黑洞——类星体的发电机
  • 星空中的“妖怪”
  • 驱车寻找妖怪
  • 为什么非黑洞不成
  • 黑洞的由来
  • 黑洞的前世与今生
  • 恒星的演化
  • 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 危险的幽灵
  • 黑洞不黑
  • 石头黑洞
  • 石头黑洞
  • 形形色色的黑洞
  • 如何寻找黑洞?
  • “三毛”定理
  • 黑洞的物理本质
  • 天理不许违背——极端黑洞
  • “三毛”定理
  • 类星体的发电机
  • 黑洞也可以蒸发
  • 黑洞的逆过程——白洞
  • 虫洞和时空隧道
  • 黑洞发电机
  • Chapter 3 我的天文之路
  • 我的早年生活
  • 动荡的少年
  • 大学生活也不平静
  • 步入大学讲堂
  • 走进爱丁堡皇家天文台
  • 艰难地迈出第一步
  • 古老而又新生的英国天文
  • 第一个发现类星体的中国人
  • 帕洛马5米望远镜观测记
  • “不到美国不算出国”
  • 去帕洛马
  • 海耳天文台
  • 等待观测
  • 可喜的结果
  • 帕洛马,我会再来
  • “中国-日本”类星体
  • “中国-日本”类星体
  • 访问日本
  • 从“自力更生”到世界领先
  • 跨国天文台冒纳凯阿
  • 令人向往的夏威夷
  • 上山观测
  • 类星体的副产品——矮星系
  • 今日冒纳凯阿
  • 美国的天文城图森
  • 使用MMT
  • 走进基特峰
  • 基特峰和印第安人
  • 名副其实的天文城
  • 2.16米的OMR摄谱仪
  • 你好,南十字座
  • 走进澳大利亚
  • 南半球最大的天文台——AAO
  • 追赶和创新
  • 访问麦克瑞大学
  • 优美的生态环境
  • 闲话君山兄
  • 初次相识半遮面
  • 入会会谈
  • 名门之后
  • 一盘棋的威力
  • “名人教授杯”屈居第二
  • “戒急用忍”源自皇帝
  • “尧舜杯”与世界冠军
  • “炎黄杯”开张
  • 步入老年
  • 祝福康健
  • 造访台湾,期盼大同
  • 最难办的手续
  • 台湾的天文
  • 两岸的天文交流
  • 期盼大同
  • 围棋与天文
  • 从弈之道
  • 不解之惑
  • 吴清源大师
  • 从围棋到外星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机构,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