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北师大历史系教授张越近二十年关于近现代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对民国时期以来一些曾经产生有较为重要影响的学术杂志作个案研究,对五四时期史学所作的专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以及对史学史学科自身发展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向
  • 一、要籍解题式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 二、历史、时代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 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趋向的思考
  • 史学史研究中的中国史学通史撰述
  • 一、中国史学通史与史学史学科的发展
  • 二、中国史学通史与史学史分期
  • 三、几种多卷本中国史学通史撰述的特点
  •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 一、20世纪前半期以借鉴西方史学为目标的中西史学比较
  • 二、20世纪后半期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深化
  • 三、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继续发展及相关问题之认识
  • 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关系
  • “新史学”思潮的产生及其学术建树探析
  • 一、《中国史叙论》与《新史学》:不同的起点和相同的目标
  • 二、20世纪初期“新史学”思潮的形成
  • 三、20世纪初期“新史学”思潮的学术建树
  • 近代新式中国史撰述的开端
  • 一、编纂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撰述中国通史的同与异
  • 二、编纂形式与内容观点的新与旧
  • 三、余论
  • 学术期刊的出现与近代中国史学
  • 一、专门性史学期刊的出现及影响
  • 二、高校学报及所属刊物中的史学研究
  • 三、《国学季刊》述评
  • 四、《燕京学报》述评
  • 五四时期中国史学的转型
  • 一、提倡科学的历史学
  • 二、史学走出经学的羁绊
  • 三、对西方史学的引进与中西史学的沟通
  • 四、史学转型的代表人物
  • 五、新的历史教学规模及课程设置
  • 五四时期史学的理论建树:“科学”与“求真”
  • 一、对历史学“科学”性质的争论与对“科学方法”的认同
  • 二、追求史学“求真”与强调史学“致用”
  • 三、借鉴西方史学与融汇中西史学
  • 中国近代史学中的民族史研究与撰述
  • 一、中国通史撰述中对民族史研究的重视
  • 二、对中国民族专史的研究和撰述
  •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民族史论述
  • 《古史辨》与“古史辨派”辨析
  • 一、《古史辨》第1册的出版与“古史辨”的含义
  • 二、“古史辨派”释义
  • 对顾颉刚疑古学说及古史论辩的简要回顾与评析
  • 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的发展和演变
  • 一、“科学方法”的提倡与历史考证方法
  • 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方法的确立与发展
  • 三、新时期以来对史学方法的多样化探讨
  • 四、面向21世纪史学方法的走向
  •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特性
  • 从对“整理国故”和“古史辨派”的评价看郭沫若的史学思想
  • 一、走出“整理国故”的局限
  • 二、客观评价“古史辨派”的学术贡献
  • 三、从“整理”到“批判”的史学认识论
  • 对《十批判书》的评论与争议之回顾与认识
  • 一、20世纪40年代对《十批判书》的评论
  • 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十批判书》的争议和研究
  • 三、结语
  • 《新史学通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 一、普及唯物史观,指导历史教育的办刊方针
  • 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重大问题
  • 三、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的建设
  • “书评”中的学术批评
  • 一、《燕京学报》的“书评”栏目
  • 二、所评之书:注重学术质量与反映学术趋向
  • 三、学术批评:客观、平实、深刻
  • 史学与学术刍议
  • 一、史学史与学术史
  • 二、“史学学术史”的结构与内容
  • 三、历史学与考古学
  • 尹达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贡献
  • 辨章学术 以启后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