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求索秩序》是沃格林的五卷本《秩序与历史》的终章,这本书并未最终完成,对前四卷的厚重内容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总结,明确地指向了现代社会的种种沉疴。

内容简介

作为《秩序与历史》系列终章的《求索秩序》,通过对柏拉图、赫西俄德和黑格尔的深刻分析,集中阐明了前几卷中关于超越的经验。沃格林致力于在此书中完成“在众多现代科学的视域下重述人性”的目标,并借此抵挡当下时代让人的生存产生畸变的各种力量。

由于沃格林的突然离世,《求索秩序》的论述未能充分展开,但是理论框架已基本完成。这本总结性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沃格林作为20世纪重要哲学家的地位;同时,它也为读者自己对秩序的求索提供了一种典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编者导言
  • 序言
  • 导言
  • 第一章 开端的开端
  • 第一节 开端在何处开始?
  • 第二节 意识的悖论
  • 第三节 意识—实在—语言之结
  • 第四节 《创世记》1的开端
  • 第五节 真正的故事
  • 第六节 中间开始的故事
  • 第七节 中间的多样性
  • 第八节 确定的物性和不确定的多样性
  • 第九节 具有形成力的临在和畸变
  • 第十节 生存抵挡
  • 第十一节 想象
  • 第十二节 反思性距离—记忆—遗忘之符号
  • 第二章 反思性距离与反思性同一性
  • 第一节 德国意识革命
  • 第二节 黑格尔Ⅰ
  • 第三节 赫西俄德的谟涅摩绪涅
  • 第四节 实在之回忆
  • 第五节 柏拉图的《蒂迈欧》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秩序与利益的冲突

    沃格林的书对我而言,确实是很难一次就看懂。在《求索秩序》中提出的秩序观念,是基于对人性、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然而,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利益驱动确实可能导致某些国家无视这些秩序。尤其是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等因素,都可能使得沃格林的秩序观念在现实中面临挑战。光是俄乌、巴以这两个事件,就足以击碎沃格林的整体秩序框架了。现代国际社会中存在着多种国际秩序观念,如霸权秩序、多边主义秩序、地区秩序等。这些秩序观念往往与国家的实力、利益、价值观等密切相关。而沃格林的秩序观念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可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或理论模型,难以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写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为何明明在阅读时认为是一本理论上很完备的书,但是在现实事件中却套用不上,这两者中间的落差感从何而来?我想这原因应该是作者在书籍中是经过一系列高度的提炼和简化后,才最终呈现出书中的理论框架,它们可能是在特定情境或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然而,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充满了各种变量和不确定性,书籍中的理论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条件得出的。当这些假设和条件在现实世界中不成立时,理论的应用就会受到限制。此外,现实世界中还存在许多无法用理论来解释或预测的现象,这也可能导致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另外即使理解了书中的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例如,缺乏必要的资源、技能或经验,或者面临来自他人的反对和阻力等。这些困难可能会让感到无法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产生落差感。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书中的理论,还要思考它们是如何得出的,以及它们适用于哪些情境。通过深入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的本质和局限性。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忽略的地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