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篇典型的制度史研究作品。

内容简介

作者不仅利用了《明实录》、《会典》等传统官方文献和明人关于宦官的专门记录,而且从碑刻、墓志、地方志等材料中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记载,对于深刻、全面理解明代宦官制度的细节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借助这些材料,作者不仅就二十四衙门探讨了明代宦官的机构组成、权力关系、使职差遣,而且对以往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厘清,如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祖制、边、省内官沿革、宦职与有司之间关系、宦官数量,等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见。作者还制作了一些统计表,明确了过去不甚清楚的问题,在宦官制度史研究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一 释“宦官”
  • 二 明代宦官研究述评
  • 三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二十四衙门”:明初对宦官制度的设计
  • 第一节 明初内府衙门之形成、职掌及演变
  • 一 明兴之际,宦官已颇具规模
  • 二 洪武时期宦官组织成长的特点
  • 三 “二十四衙门”的体系、类别与职能
  • 第二节 内外相制:宦官在明代国家体制内的地位
  • 一 如何看待宦官不载会典
  • 二 明太祖真的禁止宦官干政吗?
  • 三 内官与外官界限清晰
  • 四 干外政:宦官对行政的参预与监察
  • 第二章 明代“内朝”新论:以司礼监为中心
  • 第一节 内府“第一署”:司礼监的崛起
  • 一 位势转移间:内官监、司礼监与都知监
  • 二 司礼监对监局平衡原则的破坏
  • 第二节 司礼监“预机务”
  • 一 从“公朝决政”到“票拟批答”——中枢决策形态的转变
  • 二 宦官在章疏流转中的作用——兼考司礼监文书房
  • 三 司礼太监与“批红”
  • 第三节 司礼监“枢辅”“顾命”地位的形成
  • 一 司礼太监“典内枢”
  • 二 监、阁“共辅朝政”的实质
  • 第三章 宦官对外政的全面参预
  • 第一节 宦官预司法及“缉事权”
  • 一 宦官干预司法的形式与途径
  • 二 宦官缉事权之获得与发展
  • 三 司礼监对“厂权”的争夺与控制
  • 第二节 宦官“柄兵权”的消长
  • 一 宦官“预军”在洪武、建文朝的初步发展
  • 二 宦官“监军”与“专征”
  • 三 “军功内官”与内府“武职衙门”的问题
  • 第四章 “钦差内官衙门”:宦官的使与职
  • 第一节 宦官出使与使职
  • 一 宦官的出使
  • 二 宦官出使的类别
  • 第二节 内官出镇制度
  • 一 镇守内官自仁宗始——内官“出镇”渊源考
  • 二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上)
  • 三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中)
  • 四 “三堂体制”的构建与解体(下)
  • 五 各边、省内官沿革考
  • 第三节 其他钦差内官衙门
  • 一 南京守备太监与南京“二十四衙门”
  • 二 凤阳、承天、天寿山、太和山等处内官
  • 三 市舶、珠池、织造、烧造等“利权衙门”
  • 四 冲突与协作:钦差内官与有司关系的再讨论
  • 第五章 宦官之官、职与事例
  • 第一节 内官的“官”与“职”
  • 一 内官的职掌与职衔
  • 二 监衔与“带衔”“借衔”“兼衔”
  • 第二节 宦官阶层与内官“事例”
  • 一 从近侍到火者——宦官的层级
  • 二 内官选举与考察
  • 三 内官禁例与罚治
  • 四 宦官的“恩例”
  • 第六章 宦官的“势力”及其影响
  • 第一节 “十万宦官”考
  • 一 内官冗员的增长
  • 二 明宫宦官到底有多少
  • 第二节 对宦官“势力”及影响的考察
  • 一 宦官的势力
  • 二 宦官制度的影响
  • 三 明代宦官史的分期问题
  • 结语
  • 附录一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一
  • 附录二 明司礼监、东厂、南京守备太监年表二
  • 附录三 明镇守内官年表
  • 征引文献
  • 关键词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受启发的两条读书笔记

    推荐指数:五星一。明代政治制度如此的根本源于公朝决政和废除相权,外廷失去首领,皇权失去了重要对立面的相权,朝政分散到不相统属的府部院寺,归于皇帝一人裁决,皇帝一人无法面对千头万绪之政务,必然需要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廷机构,由内阁和司礼监组成内朝就逐渐生成。严格意义来讲,明代的内朝不是皇帝为了牵制外朝所组建,也非制度设计的产物,而是一种失败制度的弥缝物而已。       监阁组成内廷机构只是作为参预政务的咨政辅助而存在,其权力严格被限制于内廷,并依附于皇帝,自然形成的内廷机构代表着皇帝的意志,监阁唯有服务于皇帝,完全代表皇帝的利益。外朝分散的政务系统,以及如内廷隔离,政事线索太长,点位繁杂,监阁和皇帝单独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政令,在执政时很难提纲挈领,有所作为,如张居正改革亦是把分散的权力收归于一,才有执行的可能性,同样因内外分裂,彼此制约,共尊一君的制度下,皇帝不用担心大权被篡夺,可以端拱九重,安享帝王之福。       明代此政治系统,另个无法挽回的弊端就是,系统因权力分散,制度逐渐成熟,任何政治团体或个人,那怕是皇帝,都无全然穿通它,真正了解它是什么,更无法操控她,就像盲人摸象,它已经摆脱了所有人和团体,拥有自己的意识。面对社会不断出现的矛盾和弊病,任何人都很难找在系统内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所有违背和破坏其网络链接的政策都会被它消弭于系统之中,也因系统庞杂而事权分散,对外界的变化失去敏感度,更难做出行而有效的反应,最后在麻木迟钝中崩溃。二。个体或系统都会因时间而滋生腐朽之势,究其根本,在于人事,所有的系统在创造之初,系统内大多数个体皆竭尽血诚以成事,而时久日长,个体逐渐熟悉了系统运行,滋生出傲慢之心,人人皆可做到有始,极难做到有终,系统也就因人事变化出现重重积弊,最终崩溃。      系统内大多数变革皆是被动性的缓解系统低效能,当有了喘息之机,所谓的创新又会成为系统惯性,产生不同的问题和故障。当某一次系统内的变革无法缓解其低效能,系统会因不能解决外界复杂的矛盾而崩溃。      如何让系统获得更久的生存,唯有让系统大多数个体放下所有的成就,畏惧,和懊悔,以始为终,永远以无知的心态,婴儿般的好奇心,去主动探寻正在变化的新事物,同样放下所有的标签和属性,专心做事,不惜名,不急利。所以,系统内部对于个体思想和认知的疏导和更迭,形成一个凝聚力强的认知共同体是一个组织可以生存更久的基础。对于个体,自身就是一个系统,依然可以当做一个系统去管理自己,让自己仅仅做一个做事成事的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