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用户推荐指数
社会学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5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红灯区”实地调查笔记,深刻展现“性工作者”群体真实的生存状况。
内容简介
《我在现场》是兼顾故事性与方法论的社会学著作。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黄盈盈、荣誉所长潘绥铭,及该所部分毕业生。他们采用“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和“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深入“小姐”“同志”“截瘫者”等社会边缘群体,讲述与之互动的种种经历,呈现出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真实情感。
同时对社会学调查方法做出深刻反思,通过实践指出,田野调查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调查到了什么,还在于社会学家自己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以及为打破社会隔阂有过哪些作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本升华生命的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
- 第一部 身处小姐之中
- 我在“红灯区”
- “原来我只看不干”
- “最怕小姐爱上我”
- 小姐是有自尊的
- 当作一个人来了解
- 访谈男客
- 小姐与情人
- 学术难点
- 人家不烦恼,是我在纠结
- 生命之困惑
- “你要自甘堕落”:记小姐研究中的朋友们
- 阿严:“你要自甘堕落”
- 阿凤:领我第一次坐进发廊的小姐
- 张大夫:从主任医师到“红灯区”里的张姨
- 疏离与亲密:性社会学调查随笔
- 一、“红灯区”里的男人们
- 二、爱哭的调查者
- 三、疏离与亲密
- 非典型“性”调查
- 调查不是一问一答
- 旁听出真知
- 调查是沉浸于生活之中,理解生活
- “你问了这么多,能不能跟我来一次?”
- 活法
- 真实的“谎言”
- 从爱撒谎的小姐们说起
- 一个小姐的浪漫爱情
- “她老公”的坦荡情怀
- 原来如此
- 社会调查的证伪
- 情境的重要性
- 后记
- 她们的纠结与纠结的我
- 进入她们的生活,谈何容易
- 爱情的奴隶?
- 反客为主的“女鸡头”
- 以心换心
- 人问我,我问心
- 激情的投入与焕发:性研究之乐
- 被拒绝——田野工作的当头棒
- 听比问更重要——田野工作的技巧
- 真情实感的表述——访谈之佳境
- 女性世界的秘密
- 研究吸引了我,焕发了我
- 义行江湖:警察、兄弟、小姐之间的学术游走
- 一、“材料是写给领导看的”
- 二、“研究就是请客吃饭!”
- 三、“事儿都是在酒桌上谈出来的……”
- 四、“这次就算帮您做研究了”
- 五、“江湖上最重要的不就是给个面子吗?”
- 六、“兄弟的兄弟就是兄弟!”
- 七、“我当妈妈啦!”
- 八、《后来》
- 九、“这叫多劳多得”
- 十、“该买房了”
- 十一、“我不能让他以后挨饿”
- 透过酒杯的霓虹
- 一、缘起
- 二、不得入场,何来调查?
- 三、不是如何调查,而是如何相处
- 四、底层社会“自组织”的范例
- 五、退一步,进两步
- 六、反思
- 可以抱抱你吗?姐姐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第六天
- 第七天
- 多余的话
- 生活世界的碰撞与视界的融合:性研究的断章
- 迟来的“红灯区”之行
- 调查小姐:男性的便利与限制
- 她要接客,我怎么办?
- 跟芳姐去烧香:错失良机
- 八小时、一顿饭、十万字:我辜负了她的坦诚
- 意义阐释:情感与世界的重量
- 研究者的隐私屏障:性研究逼迫我成长
- 想当初:我选择身处边缘
- 结语:师门的学术技艺与生活世界
- 小姐主体之性问题:兼论敏感问题社会学研究之困与思
- 第一部分:方法与方法论
- 第二部分:研究发现
- 第二部 融入他们的生活
- 与“同志”们相处:我的第一次田野调查
- 积累
- 受命
- 开端
- 屏障
- 隔膜
- 趣处
- 拓展
- 终止
- 身处共境:我与大妈聊“月子”
- 事出有因
- 初入田野
- 情境与感悟
- 尾声
- 身处共境
- 研究,浸透在日常生活中
- 靠信任进入田野
- 依托社区还是寻找个人
- 熟人社区的挑战
- 记者、研究者和活生生的人
- 与被访者的互动以及尴尬情境的处理
- 意义对于研究者和被访者
- 结语
- 怀疑中前行:走进未婚人流女青年
- “田野”之前:“小残腿”与人工流产
- 那些与人流有关的数据
- 自以为是——遍地都是访谈对象
- 迷藏的访谈对象——全面失败
- 参加研讨班
- 再次失败
- “崩塌”的自我形象
- “小广告”效应
- 进田野前的交代:关于访谈对象
- 调查对象的扩展
- 是田野?还是“field”?
- 结语
- 从叙事看自我:“性”的解释功能
- 从何谈起?
- “桑”的故事
- 启示
- 结语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北京汉唐之道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出版策划发行机构。从1996年策划出版发行梁晓声《95随想录》、奥格·曼狄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开始至今,汉唐之道每年均有颇具市场影响力的产品问世,一直享有书业“常青树”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