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61千字
字数
202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上海古籍出版社经典重排,本册为陈寅恪文集之七,大师陈寅恪晚岁寄托胸怀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史学家陈寅恪最后一部著作,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是作者在“失明膑足”的晚境中,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心血结晶。
陈寅恪自述因机缘购得钱谦益故园红豆一粒,起笺证钱柳因缘之意,实亦寄寓暮年胸怀。
在首章叙述写作缘起之外,主要运用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证了柳如是的多个曾用名及其使用期限、得名缘由;第三章勾稽了柳如是如何出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早年与诸名流的交往,着重考论其与“云间孝廉”陈子龙的相恋、分手的过程;第四章梳理了钱谦益与柳如是的交往与结合;第五章讲述钱、柳参与复明运动的始末,及柳如是最终以死殉家难的事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説明
- 一九八〇年出版説明
- 陳寅恪文集之七:柳如是别傳(上)
- 第一章 緣起
- 詠紅豆 并序
- 題牧齋初學集 并序
- 乙未陽曆元旦作
- 乙未舊曆元旦讀初學集“[崇禎]甲申元日”詩有“衰殘敢負蒼生望,重理東山舊管絃”之句,戲成一律
- 箋釋錢柳因緣詩,完稿無期,黄毓祺案復有疑滯,感賦一詩
- 丙申五月六十七歲生日,曉瑩於市樓置酒,賦此奉謝
- 丁酉陽曆七月三日六十八初度,適在病中,時撰錢柳因緣詩釋證尚未成書,更不知何日可以刊布也,感賦一律
- 用前題意再賦一首。年來除從事著述外,稍以小説詞曲遣日,故詩語及之
- 十年以來繼續草錢柳因緣詩釋證,至癸卯冬,粗告完畢。偶憶項蓮生[鴻祚]云:“不爲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傷哉此語,實爲寅恪言之也。感賦二律
- 第二章 河東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測及其附帶問題
- 第三章 河東君與“吴江故相”及“雲間孝廉”之關係 附河東君嘉定之游
- 第壹期
- 河東君嘉定之游
- 第貳期
- 第叁期
- 陳寅恪文集之七:柳如是别傳(中)
- 第四章 河東君過訪半野堂及其前後之關係
- 第壹期
- 第貳期
- 第叁期
- 陳寅恪文集之七:柳如是别傳(下)
- 第五章 復明運動 附錢氏家難
- 戲題有學集高會堂詩後
- 錢氏家難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