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83年来最客观、详实的梁启超传,把一个人的传记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架构恢宏的传记。前三章采用时间纵轴,讲述梁启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其他采用人际横轴,分章一一铺陈梁启超与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孙中山、蔡锷、蒋百里、胡适、徐志摩等历史名人的交往关系。纵横交织,铺陈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梁启超。身为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解玺璋对中国近代史了如指掌,对梁启超深知深敬,其引用文献之广、落笔态度之严谨,使得这本传记呈现出超乎所有前著的详实和用心。

梁启超是百科全书般的人物,如同大海汪洋,一本书“把握”其一生,在世面上无出其右。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新会少年:梁启超的家世
  • 祖父:讲“义理”,重“名节”
  • 在祖父言传身教下考取“童子秀”
  • 父母:淑身济物
  • 凌云壮志出少年
  • 第二章 满门俊秀:梁启超与其子女
  • 中西合璧的为父教子之方
  • 发自肺腑、自然纯真的父爱
  • 娴儿思顺:梁启超的得力助手
  • 化育思成:治学须有兴味
  • 梁思永:在父亲支持下成为考古大家
  • 梁思忠:政治热情得到父亲肯定
  • 梁启超其他儿女
  • 造育新民
  • 第三章 相敬相知:梁启超的婚姻与爱情
  • 精明强干李夫人
  • 任劳任怨王夫人
  • 红颜知己何小姐
  • 第四章 书生报国:梁启超与康有为(上)
  • 南海圣人康有为
  •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 万木森森一草堂
  • 甲午会试
  • 康梁与公车上书
  • 新政与《上清帝第三书》
  • 筹办《万国公报》及强学会
  • 师生初现分歧
  • 保国会的夭折
  • 戊戌维新废八股
  • 京师大学堂与上海译书局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 第五章 分道扬镳:梁启超与康有为(下)
  • 求助日本
  • 保皇运动
  • 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感染和诱惑
  • “新”国民:争自由,兴民权
  • 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
  • 放弃保教
  • 康有为之“反革命”
  • 师生龃龉,关系恶化
  • 振华公司案发,保皇会分崩离析
  • 梁启超与辛亥革命
  • 康梁分道扬镳
  • 第六章 谊兼师友:梁启超与黄遵宪
  • 人境庐主黄公度
  • 读书,还是救亡
  • 入主时务学堂
  • 湖南新政
  • 平生风谊兼师友
  • 第七章 肝胆相照:梁启超与谭嗣同
  • 谭嗣同:伯理玺之选
  • 放浪形骸少年时
  • 谭嗣同:学思大转变
  • 治国要方:变“独术”为“群术”
  • 办事读书两不误
  • “湖南之士可用”
  • 时务学堂育英才
  • 开启民智南学会
  • 维新守旧水火不容
  •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 谭嗣同狱中绝笔信是真还是假
  • 第八章 知时达务:梁启超与汪康年
  • 师出同门,谊非寻常
  • 共同创办《时务报》
  • 由合作而积怨
  • 第九章 血荐轩辕:梁启超与唐才常
  • 废立皇上
  • 康梁保皇
  • 浏阳志士
  • 时务学堂缔交谊
  • 唐才常与康梁
  • 《清议报》:“作维新之喉舌”
  • 扶桑办学
  • 梁启超:善变之豪杰
  • 庚子勤王
  • 第十章 近世双雄:梁启超与孙中山
  • 孙中山与康有为为何没能结交
  • 梁启超倾慕孙中山,欲与之联合
  • 梁启超远赴檀香山,与孙中山势成水火
  • 第十一章 亦敌亦友:梁启超与章太炎
  • 《时务报》两健笔
  • 敬意与敌意之间
  • 戊戌政变后思想分歧加大
  • 梁启超游美记
  • 保皇立宪与革命排满之争
  • 章太炎退守书斋,二人渐行渐远
  • 第十二章 我独怜才:梁启超与杨度
  • 少年意气,时务学堂初较量
  • 重会日本,惺惺相惜
  • 争取路权与参与立宪,二人密切配合
  • 成立新党,领导权归属问题引分歧
  • 成立政闻社,夹缝中的艰难努力
  • 民国“帝师”,退隐逃禅
  • 第十三章 功败垂成:梁启超与袁世凯
  • 晚清时期的第一次合作
  • 倒袁成为康梁的主要目标
  • 民国时期再合作
  • 梁启超谈财政和政党问题
  • 梁启超的回归与出路
  • 第十四章 志同道合:梁启超与蔡锷
  • 得意门生蔡松坡
  • 广西练兵谋事
  • 响应武昌起义,不搞种族革命
  • 力挺梁启超归国参加建设
  • 革命完成后军队该如何自处
  • 苦心经营云南
  • 梁启超的立国方针
  • “二次革命”留下的隐患
  • 师生联手,反对袁世凯称帝
  • 为国家而战,为人格而战
  • 各省独立,袁世凯忧急而死
  • 大局已定,蔡锷病逝扶桑
  • 第十五章 共度时艰:梁启超与蒋百里
  • 留学日本,名震百里
  • 办不好学校就自杀
  • 二人心灰意懒,同陷政治漩涡
  • 是否应该对德国宣战
  • 退出政界,同游欧洲
  • “五四运动”背后的梁启超
  • 欧游心影录
  • “为中国寻一个药方”
  • 一篇序言居然写成了一部著作
  • 致力于文化传播
  • 联省自治及各省立宪
  • 第十六章 忘年知交:梁启超与丁文江
  • 少年天才
  • 赴英留学的冒险之旅
  • 回国立业
  • 地质学先驱
  • 欧洲访学,接触北大
  • 结交胡适
  • 知识分子论政
  • “救济精神饥荒”
  • 科学与玄学论战
  • 淞沪市政督办
  • 梁启超逝世,丁文江处理身后事
  • 第十七章 承前启后:梁启超与胡适
  • 少年胡适,“受梁先生无穷恩惠”
  • 胡适与梁启超是何时第一次会面的
  • 学术之争与意气之争
  • “国学书目”之争
  • 提倡新文化,不一定排斥旧文化
  • 转型期的开路先锋
  • 第十八章 师生高谊:梁启超与徐志摩
  • 师生情谊
  • 才情横溢徐志摩
  • 与林徽因相恋,同张幼仪离婚
  • 为何放弃即将拿到的博士学位
  • 泰戈尔访华
  • 与陆小曼相恋,接手《晨报》副刊
  • 证婚人训诫新郎官
  • 梁启超辞世,诗人飞天
  • 第十九章 寂寞身后事
  • 言人人殊梁任公
  • 累变不离其宗
  • 寂寞身后事
  • 重新认识梁启超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