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我国民法学大家王利明关于民商法研究的论文集,本册是第一辑。

内容简介

《民商法研究》系列收录了王利明教授公开发表以及未公开发表的民商法领域的研究性论文,该系列前八辑曾由法律出版社在2000年-2015年间连续出版,在民商法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本次出版由王利明教授重新整理,对原出版物中内容、注释、体系进行调整、核实,并依据近年来民商法的研究与发展对原书观点进行再思考,增加新的研究成果并结集成十卷本。

全部内容涉及民法总则、人格权、物权、债权、婚姻家庭、商事法律研究、司法改革、法制建设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全面,具有时代气息。

本套丛书遵循民商法制度发展历史,以出版时间为序,本书为该套丛书的第一本,内容包括民法总则、物权、合同、侵权、知识产权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序言
  • 原版序言
  • 第一编 民法总则
  • 我国民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发展与完善
  • 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法的地位
  •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法的体系
  •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民法作用的范围
  • 四、经济体制改革与几个法学观点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法调整
  • 一、经济立法模式的选择与我国民法的地位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法的双重职能
  • 三、民法调整与观念更新
  • 民法总则设立的必要性及基本结构
  • 一、关于设立民法总则的必要性
  • 二、人法不能代替总则
  • 三、总则内容的基本架构
  • 民商合一与我国民商法的关系
  • 一、商法的产生及民商分立的形成
  • 二、从民商分立到民商合一的发展趋势
  • 三、我国商事立法及商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四、商法和经济法
  • 试论民法中的一般条款
  • 一、一般条款在民法中居于重要地位
  • 二、一般条款与不确定概念之间存在区别
  • 三、一般条款与法律原则之间的关系
  • 四、一般条款的类型化
  • 五、一般条款的适用
  •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体系的比较
  • 一、《法国民法典》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发展
  • 二、《德国民法典》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发展
  • 三、《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体系的比较
  • 四、民法典体系的开放性和发展性
  • 关于经济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一、关于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二、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三、关于经济法的法律关系
  • 四、关于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 五、关于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
  • 经济法调整对象若干问题探讨
  •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是客观的经济关系,还是主观的意志关系,或是所谓主客观混合的某种关系
  • 二、经济法是实现国家干预经济和管理经济的工具,但国家干预不能产生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经济关系
  •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是根据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来确立,还是根据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一般的经济关系来确立
  • 四、经济法只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承认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不能否定民法部门
  • 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确立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
  • 论国家作为民事主体
  • 一、国家作为民事主体与国家所有权
  • 二、国家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
  • 三、国家主体的意志执行机构
  • 四、结束语
  • 试论法人的财产有限责任
  • 一、何谓法人财产有限责任?
  • 二、法人财产有限责任是债务与责任相分离的一种现象
  • 三、法人的有限责任和合伙的无限责任的比较
  • 四、法人财产有限责任的例外:法人人格否认
  • 论授权行为
  • 一、授权行为的法律特征
  • 二、授权行为与委托的关系
  • 三、代理权授予的特殊方式:默示授权(stillschweigende Bevollmächtigung)
  • 四、授权不明及其责任
  • 第二编 人格权制度
  • 论人格权的定义
  • 一、人格权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法律人格与人格法益的分离
  • 二、人格权概念形成的价值基础:人格尊严的维护
  • 三、人格权概念形成的法理支撑:人格权益的可支配性和排他性
  • 四、人格权的定义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完善
  • 结语
  • 人格权法的发展与完善
  • 一、引言
  • 二、人格权法的发展趋势就是致力于对人格尊严的保护
  • 三、我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就是为了凸显对人格尊严的保护
  • 四、我国人格权法应该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最高指导价值
  • 五、结语
  • 论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 一、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必要性
  • 二、死者人格利益的性质
  • 三、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范围
  • 四、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中财产部分的继承
  • 五、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是否应当有期限的限制以及如何限制
  • 六、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中请求权的主体
  • 七、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 认定侵害名誉权的若干问题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名誉权的客体是否应包括名誉感
  • 三、侵害名誉权的确定
  • 四、名誉权与人格尊严
  • 第三编 物权制度
  • 当代物权法的新发展
  • 一、所有权社会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二、物权类型的多元和增加
  •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缓和
  • 四、从所有到利用的发展
  • 五、进一步强化对交易安全的维护
  • 六、动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七、物权客体出现扩张趋势
  • 八、物权法强化了对自然资源的调整
  • 九、担保物权设定和实现更加便利灵活
  • 结语
  •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 一、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
  • 二、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依据及我国现行法上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 三、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其效力
  • 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探讨
  • 一、设定取得时效的必要性
  • 二、善意取得制度不能代替取得时效制度
  • 三、诉讼时效不能代替取得时效
  • 四、取得时效制度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
  • 结语
  •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国家所有权问题探讨
  • 一、所有权的核心和灵魂是支配权
  • 二、占有不等于占有权
  • 三、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与所有权发生分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 论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问题
  • 一、全民所有制决定了国家所有权主体的全民性
  • 二、主体的全民性与社会主义民主
  • 三、主体的全民性与社会主义法制
  • 四、国家所有权主体与个人
  • 国家所有权与经济民主
  • 一、引言
  • 二、国家所有权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 三、国家所有权与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
  • 四、国家所有权与劳动者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
  • 五、结束语
  • 试论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界分
  • 一、两种模式的比较
  • 二、地役权和相邻关系的界分
  • 三、地役权合同是否可以改变或排除相邻关系的规则
  • 第四编 债与合同制度
  • 论合同的相对性
  • 一、比较法的分析
  • 二、合同相对性规则的确定
  • 三、合同的相对性与第三人的责任
  • 四、合同的相对性与对第三人的责任
  • 试论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合同的条款不齐备或不明确是否应作为无效合同处理
  • 三、关于合同的不成立与无效的区分
  • 缔约过失: 一种特殊的债权请求权
  • 一、缔约过失作为债权请求权的产生是对债法的重大发展
  • 二、缔约过失请求权的特殊性是其作为特殊的债权请求权的原因
  • 三、缔约过失责任的特殊形态是其作为特殊的债权请求权的具体表现
  • 四、缔约过失责任具有独立性
  • 五、缔约过失赔偿范围的特殊性是其作为特殊债权请求权的功能的体现
  • 利益第三人合同的相关问题
  • 一、案情简介
  • 二、争议梳理
  • 三、案例评析
  • 无效抑或撤销
  • 一、引言
  • 二、比较法的分析
  • 三、概念的区别
  • 四、保护功能
  • 五、制裁功能
  • 六、结束语
  • 论履行不能
  • 一、自始履行不能与合同无效
  • 二、嗣后不能与违约形态
  • 三、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的区分标准与价值
  • 后记
  • 论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
  • 一、承认根本违约制度是合同法重要的发展趋势
  • 二、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
  • 三、对解除权的法律规制
  •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比较研究
  •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探讨
  • 一、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发展
  • 二、瑕疵担保责任与不适当履行责任的相互关系
  • 三、以不适当履行责任吸收瑕疵担保责任的必要性
  • 四、我国立法采纳了以不适当履行责任吸收瑕疵担保责任的立场
  • 余论
  • 论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独立性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 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合同上的请求权
  • 四、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
  • 结语
  • 第五编 侵权责任制度
  • 论完善侵权法与创建法治社会的关系
  • 一、侵权法的基本功能充分体现了现代法治的价值
  • 二、侵权法和刑法的综合调整及其在法治社会中的作用
  • 三、完善侵权行为法是实行经济领域中的法治的重要步骤
  • 论民事责任的过错原则
  • 一、过错责任原则是法制文明发展的成果
  •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 三、过错责任主要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
  • 四、过错程度与责任相一致
  • 论侵权法中受害人的过失
  • 一、受害人过失的性质
  • 二、受害人过失对损害发生的影响
  • 三、受害人过失的法律效果
  • 四、无责任能力的受害人能否适用过失相抵规则
  • 论侵权责任中的过失认定标准
  • 一、过错判断从主观过错向客观过失的转变是侵权责任法的重要发展
  • 二、侵权责任法上认定过失的主要标准是违反注意义务
  • 三、经济分析方法应作为认定过失的辅助方法
  • 四、结语
  • 过错推定: 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
  • 引言
  • 一、过错推定作为一项归责原则的产生是侵权责任法的新发展
  • 二、过错推定作为一项归责原则具有其特定的内涵
  • 三、过错推定作为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的理论基础
  • 四、过错推定原则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
  • 五、过错推定原则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要件
  • 结语
  • 论无过失责任
  • 一、无过失责任是现代侵权法的新发展
  • 二、无过失责任的功能具有多元性
  • 三、无过失责任和严格责任
  • 四、无过失责任与危险责任
  • 五、无过失责任的适用应有最高赔偿限额限制
  •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责任
  • 一、侵害债权责任的确立是侵权责任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 二、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应当规定侵害债权制度
  • 三、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应当规定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
  • 四、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应当明确侵害债权的责任承担
  • 结语
  • 第六编 知识产权制度
  • 海峡两岸著作权制度若干问题的比较
  • 一、引言
  • 二、著作权的主体
  • 三、著作权的客体
  • 四、著作权的内容
  • 五、著作权的归属
  • 六、著作权的限制
  • 七、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 八、结束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