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0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时贤俊彦讲文论学重要平台,四库学研究高端学术阵地。本书为第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主导的辑刊,每年二辑,旨在为四库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阵地。本次为第四辑,所收文章按照四库经史子集分栏,常设栏目有经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文献整理等,共计24篇。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國四庫學》編委會
- 四庫學綜合研究
- 乾隆朝國子監與《四庫全書》之纂修
- 一、國子監從清初至乾隆朝的發展演變
- 二、《四庫全書》館對國子監生的任用
- 三、有關實際工作效率問題
- 四、結語
- 武英殿修書處與四庫全書館協作關係考論
- 一、武英殿修書處與内府修書各館的關係
- 二、武英殿總裁與四庫全書館關係探析
- 三、四庫全書館利用武英殿修書處藏書情况
- 四、武英殿修書處參與四庫補函等工作
- 四庫提要研究
- 紀昀與《四庫全書總目》關係再檢討
- 一、紀昀撰《總目》之“他説”和“我説”
- 二、“成於衆手”與“一手删定”
- 三、“欽定”與异調
- 四、結語
- 論《四庫全書總目》對“近思録文獻”的著録與不著録
- 一、《總目》對“近思録文獻”八種文本的著録,表明當時存在漢宋調和、兼收並蓄,學術思想界的主流依然尊崇朱子學
- 二、《總目》著録八種“近思録文獻”,既有客觀的必要,也能依托這些文本所載歷代理學名家語録或論説文字,而構成一部宋、元、明、清初理學學術思想發展史的輪廓
- 三、《總目》不著録“近思録”的其他優秀之作,主要是因清代文字獄流毒所致
- 四、其他因素對《總目》著録“近思録文獻”也有影響
- 《四庫全書總目》之“道家學觀”藴涵的通變思維
- 一、問題的討論與提出
- 二、“研理於經—徵事於史”:四庫館臣之“道家學”定位的思維基礎
- 三、“本始”與“後附”:四庫館臣對歷代“道家”内涵的厘析與辨正
- 四、“外學”視域中的“理”觀點:四庫館臣之“道家學”詮釋思維
- 五、結語
- 《雲林石譜》之四庫提要初探
- 一、文淵閣本《四庫全書·雲林石譜》書前提要研究
- 二、由四庫館臣案語引發的討論
- 《四庫全書總目》陸隴其著作提要研究二題
- 一、《四庫全書總目》所收陸隴其著作提要辨析
- 二、政治與學術之間:四庫館臣對陸隴其的評價
- 三、結語
- 經部研究
- 《宋史藝文志·禮類》辨正
- 論劉咸炘對《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禮類六分法的評議
- 一、引言
- 二、對劉咸炘經部禮類四分法的反駁
- 三、劉咸炘經部禮類四分法與其經史觀
- 四、結語
- 史部研究
- 《四庫全書》編纂對方志的禁毁
- 《愛日精廬藏書志》所載文瀾閣傳抄本考述
- 一、背景
- 二、數目
- 三、價值
- 四、抽校
- 《敬鄉録》版本流傳考訂及《敬鄉前録》輯佚考證
- 一、《敬鄉録》的兩個部分
- 二、《敬鄉録》在明代的流傳
- 三、《敬鄉録》版本考訂
- 四、《敬鄉前録》内容管窺
- 四庫館臣收録《大明會典》的政治考量
- 一
- 二
- 三
- 《經義考》四庫本三種平議
- 一、《經義考》及其四庫諸本
- 二、《經義考》四庫本三種前四卷校考
- 三、《經義考》四庫本三種前四卷异文之統計
- 四、結論
- 子部研究
- 《四庫全書》撤出本《書影》被撤原因考析
- 一、《書影》簡介及版本略考
- 二、撤毁原因
- 三、《書影》撤出本版本價值
- 結語
- 文瀾閣《四庫全書》本《四庫全書考證》考論
- 一、現存文瀾閣本《考證》概况
- 二、文瀾閣本《考證》原抄殘卷的繕録底本
- 三、文瀾閣本《考證》原抄殘卷之價值與不足
- 今傳本《香譜》非洪芻作辨
- 一、曾慥《類説》中《香後譜》即洪芻《香譜》節略本
- 二、今傳本《香譜》的版本系統與撰人題名
- 三、《類説·香譜》、《類説·香後譜》、今傳本《香譜》、陳敬《新纂香譜》之關係
- 四、結語
- 試論《四庫全書·子部·醫家類》館臣的編修觀念
- 一、尊經
- 二、拒斥方仙道術
- 三、兼收並蓄
- 四、結語
- 巢念脩藏古籍善本題跋辑録
- 集部研究
- 四庫本《陸士龍集》的提要與底本問題
- 一、《四庫提要》著録版本的差异
- 二、文淵閣本《陸士龍集》的底本問題
- 三、文津閣本《陸士龍集》的底本問題
- 四、作爲“四庫底本”的汪士賢本
- 五、《陸士龍集》各種本子的差异問題
- 端方致王懿榮書札十通考釋
- 四庫館臣輯佚鄭獬《鄖溪集》疏失舉隅
- 一、問題的提出
- 二、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翰林院紅格抄本《鄖溪集》
- 三、重出詩輯佚來源探析
- 四、結語
- 《于文襄手札》述要
- 一、逐漸完善的修書體例
- 二、書籍的刊、抄、存與删、改、毁
- 三、謄録人員的配備
- 四、四庫館臣珍稀史料
- 文獻整理
- 蜨賓館詩存
- 序
- 序
- 附録
- 《中國四庫學》稿約
- 《中國四庫學》稿件格式要求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