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围绕《红楼梦》的文本和版本,对至今存疑的问题进行探索和阐释。

内容简介

文本研究是《红楼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在正确文本的基础之上,才能对《红楼梦》的人物、艺术、思想等进行更好的研究。本书围绕《红楼梦》的文本和版本阐述了不少问题,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红楼梦》的理解。

本书是《玉石分明:红楼梦文本辨》的姊妹篇,其中很多话题是对上一本书的延续和拓展。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红楼梦》文本疑难问题新阐释;第二部分,《红楼梦》版本与校勘难题新探索;第三部分,《红楼梦》人物形象新解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部分 《红楼梦》文本疑难问题新阐释
  • 《红楼梦》宝、黛、钗故事结局的另一种可能
  • “兄弟观”的文学逆转:从《诗经·常棣》到《红楼梦》
  • 一、周汝昌和王利器对“鹡鸰之悲、棠棣之威”的解读
  • 二、“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新解
  • “淫丧天香楼”叙事下《红楼梦》文本新解读
  • 一、第十二回文本中的内在问题
  • 二、第十二回文本问题的一种可能的成因
  • 《红楼梦》“二秦故事”文本问题解释路径新探
  • 一、“二秦故事”中的文本问题
  • 二、“二秦故事”文本问题新解
  • 林黛玉进贾府年龄问题再探
  • 一、第四回中的宝钗年龄
  • 二、香菱失踪的时间
  • 三、第四回中隐藏的宝玉的年龄信息
  • 四、黛玉进贾府的年龄
  • 四、曹雪芹有没有意识到人物年龄设置的矛盾
  • 红学研究中“回归文本”与“索隐本事”之辩证
  • 一、史鼎与史鼐并存的逻辑问题
  • 二、史鼎与史鼐并存的可能原因
  • 三、小结
  • “冷月葬诗魂”与“冷月葬花魂”意境之别
  • 一、赞同“花魂”说的理由及其问题
  • 二、“冷月葬诗魂”的艺术:物我交融与无我之境
  • “冷月葬花魂”新解
  •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结尾处文字真伪再探
  • 第二部分 《红楼梦》版本与校勘难题新探索
  • 甲戌本《石头记》“凡例”的作者及其版本性质
  • 甲戌本“凡例”
  • 庚辰本第一回“回前批”
  • 一、庚辰本第一回“回前批”的性质
  • 二、甲戌本“凡例”第一条的问题
  • 三、甲戌本“凡例”第五条的问题
  • 三、甲戌本“凡例”的作者及甲戌本的性质
  • 甲戌本“甲午八日泪笔”批语作者新解
  • 一、“甲午八日泪笔”批语之问题
  • 二、脂砚斋与畸笏叟之间的关系
  • 三、“甲午八日泪笔”大概率为畸笏叟所作
  • 四、解读“余二人”问题的新视角
  • 体悟《红楼梦》之“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 一、“后日这两日”还是“明日后日这两日”
  • 二、到底亏了谁
  • 三、“便是”“或是”还是“况且”
  • 四、“这是下雨”还是“这时下雨”
  • 五、“那几根络子”还是“几根络子”
  • 《红楼梦》第一回文本中的几个问题
  • 一、“石头变玉”部分疑似存在文字脱落现象
  • 二、“去”还是“却”
  • 三、关于“抢田夺地”“抢粮夺食”
  • 《红楼梦》第七回中的文字脱落问题
  • 一、第一处疑似脱落的文字
  • 二、第二处疑似脱落的文字
  • 三、第三处疑似脱落的文字
  •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疑似《石头记》初评本的文字
  • 一、第六十四回的行文风格
  • 二、第六十四回与前后回文字的内在冲突与原因探析
  • 三、第六十四回的来源:疑似《石头记》初评本
  • 四、红学研究中引入“初评本《石头记》”的意义
  • 《红楼梦》文本校勘中几处疑难文字辨析
  • 一、“他们”还是“他”
  • 二、“你们”还是“他们”
  • 三、“盖才盖了一年”还是“盖就盖了一年”
  • 四、“觉怎么呢”还是“不觉怎么呢”
  • 五、“才笑了”还是“才知道了,笑了”
  • 六、“没地缝儿钻进去”还是“没地缝儿钻不进去”
  • 七、“你往那里去了”还是“你往那里去”
  • 八、“众人都道他利害”还是“众人都道:‘如何敢!’平儿道:‘他利害。'”
  • 《红楼梦》文本和脂批中几处文字讹误
  • 一、“擅纂礼仪”还是“擅篡礼仪”
  • 二、“余不略及”还是“余不累及”
  • 三、“较诸人皆近”还是“较诸人皆远”
  • 四、“默默花愁”还是“点点花愁”
  • 五、“文牵岐路”还是“文章岐路”
  • 新时代呼唤更伟大的《红楼梦》校勘本
  • 一、因过分忠实于庚辰本而有所失真
  • 二、关键性异文选择失误较多
  • 三、历次修订时缺乏统筹而致校记问题频出
  • 第三部分 《红楼梦》人物形象新解读
  • 我们是不是读了一个假的林黛玉
  • 一、陷阱艺术对林黛玉形象的影响
  • 二、文本讹误对林黛玉形象的影响
  • “笑”“叹”难分
  • 蒙冤的薛宝钗
  • 一、如何理解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
  • 二、如何理解宝钗对袭人说的“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
  • 或为“小红故事”思想主旨与叙事艺术的一个重大损失
  • 一、问题之提出
  • 二、该处文字疑似由他人增补的理由
  • 三、该处文字的本来面貌一探
  • 《红楼梦》前四回中贾雨村故事的叙事艺术
  • 晴雯二题:身世之谜与花神之辨
  • 一、晴雯的身世:曹雪芹尚未整合好的文字
  • 二、晴雯的代表花:水芙蓉还是木芙蓉
  • 美玉微瑕:《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彩云、彩霞故事
  • 知·趣丛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自建社以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图书的学术质量、文化价值与市场效应,逐步形成了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文化普及、文博艺术、教育读物等专业板块。 近年来,本社承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地方古籍文献整理项目“浙江文丛”的编辑出版工作,承担了《夏承焘日记全编》等11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高士奇全集》等30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荣获省级以上图书奖6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