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8千字
字数
202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为载体,研究人权的人性能力与正义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阐释了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人权内涵和社会价值;运用法律社会学方法分析了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面临的独特挑战。本研究指出,现有国际人权标准和国内法律规范要求国家积极履行义务,确保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已有一些成效,但还不足够。
本书由此借鉴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研究,力图在人权哲学层面论证残障人主张司法正义的基础,提升公众对人性能力的丰富多样、动态变化以及固有脆弱的认识,并批判能力主义的正义理论和形式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人权观。
本书进而建构了“可行能力路径+实质平等维度”(四极六维)框架,来应对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挑战,并提倡实践人权的人性新论。这一理论强调人之为人的知意情身(四极)合一的自由活动,并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社会等六个维度确立残障人的平等可行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章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推动人权理论前沿
- 第一节 残障人权利对人权概念的新阐释
- 第二节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确立过程
- 第三节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人权价值
- 小结
- 第二章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生成本土人权制度
- 第一节 中国残障人权利的历史发展概览
- 第二节 残障人获得司法保护进入中国人权话语的脉络
- 第三节 残障人获得司法保护的制度框架
- 小结
- 第三章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要素分析
- 第一节 在司法门前:为权利而起的必要准备
- 第二节 在法庭上:诉讼构造中的平等保护
- 小结
- 第四章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独特挑战
- 第一节 “风险—脆弱”对残障人平等诉诸司法的影响
- 第二节 残障认同的多样性、脆弱性及实现司法正义的困境
- 小结
- 第五章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制度创新
- 第一节 《残疾人权利公约》对国家积极义务的更新阐释
- 第二节 中国促进残障人权利司法保护的良好实践
- 小结
- 第六章 “不同能力者”诉诸司法的正义理论批判
- 第一节 以残障新理念拓展平等自由的人性根基
- 第二节 以可行能力主张残障人的基本自由
- 第三节 从不同能力视角论述身心合一的正当
- 小结
- 第七章 实践人权的可行能力路径及实质平等维度
- 第一节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主体实践框架
- 第二节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赋能策略与支持自主
- 小结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