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31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获取法律问题答案的过程和路径全景式展示。
内容简介
《法律解释与适用方法/司法哲学与法律方法论丛》全景式阐述了法律解释的理念与方法、法律规范的选择和适用,具体展示获取法律问题答案的过程和路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找法”与审判依据
- 第一节 审判依据与法
- 一、从审判依据的角度看“法”
- 二、审判依据的法律规定
- 第二节 法律渊源与审判依据
- 一、法律渊源的理论与实践含义
- 二、正式法律渊源与审判依据
- 三、法源的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
- 第三节 法源中的成文法
- 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 二、各类成文法意义上的法源
- 第四节 非正式法源的审判依据意义
- 一、辅助性的法源
- 二、非正式法源的必要性
- 三、政策或者公共政策
- 四、习惯与习惯法
- 第二章 法律解释体制和法律解释权
-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体制
- 一、立法解释与应用解释
- 二、法律解释的形式
- 三、法律解释的法律效力
- 第二节 法律解释权的演变
- 一、法官与法律解释
- 二、从法官无解释权到有解释权
- 三、机械法学与否定法官解释权
- 四、法律解释权向法院的回归
- 第三节 英美法的法律解释权
- 一、“司法至上”与法官造法
- 二、英国之限制解释权与解释能动性的悖论
- 三、美国之“法院的正当与特有的职责”
- 四、法官享有最终解释权的原因
- 第四节 由立法者解释到司法者解释
- 一、法典思路与法官解释权
- 二、法官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 三、判例的地位与法律解释权
- 四、法律解释成为一项精深复杂的艺术
- 五、法国之法官释法的含蓄性
- 六、德国之法官“有思考的服从”
- 第五节 我国法院的法律解释权
- 一、我国法院法律解释权的现状
- 二、对于法官法律解释权的几点思考
- 第六节 福利国家与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 一、当代司法解释权的扩张
- 二、福利立法扩展了司法解释权的空间
- 三、集团冲突与保护分散的和集体的利益中的司法角色
- 四、人权保护与司法解释的扩张
- 第三章 法律解释诸特性
- 第一节 注疏性、判断性与超然性
- 一、法律解释的注疏性
- 二、法律解释的判断性
- 三、法律解释的超然性
-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文义拘束性和创造性
- 一、法律解释的文义拘束性
- 二、创造性的必然性与普遍性
- 三、创造性的必要性
- 四、创造性的限制(限度)
-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造法性
- 一、法律解释、司法解释与法官造法
- 二、法律解释的填补功能与造法性
- 三、司法造法与立法的不同
-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价值衡量性
- 一、裁判的价值平衡性
- 二、法律解释的技巧性与价值性
- 三、法律解释的妥协性
- 四、价值冲突的权衡
- 第五节 法律解释的静态性与动态性
- 一、稳定与变动的悖论
- 二、静态性与动态性的协调
- 第六节 法律解释答案的唯一性与非唯一性
- 一、学理上的争论
- 二、法律解释是否有唯一的正解
- 第四章 法律解释方法总论
- 第一节 法律解释及其方法概述
-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 三、法律解释的要素及方法分类
- 四、法律解释方法的灵活性
- 第二节 具体法律解释方法概观
- 一、典型的法律解释方法
- 二、各种解释方法的运用
- 三、各种解释方法的作用
- 第三节 各类解释方法的适用条件
- 一、解释的正当性与方法取舍
- 二、文义方法的适用条件
- 三、体系方法的适用条件
- 四、目的方法与评价方法的适用条件
- 五、跨类别解释:法意方法
- 第四节 英美国家法律解释方法
- 一、英国法律解释方法
- 二、美国法律解释方法
- 第五节 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解释方法
- 一、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解释传统
- 二、法国法律解释方法
- 三、意大利法律解释方法
- 四、德国法律解释方法
- 五、奥地利法律解释方法
- 六、欧盟法院法律解释方法
- 第六节 法院法律解释资料之比较
- 一、法国法院解释法律的资料
- 二、意大利法院解释法律的资料
- 三、美国法院法律解释考虑的材料
- 第七节 我国法律解释方法与解释资料
- 一、我国法律解释方法
- 二、我国法院法律解释考虑的材料
- 第五章 法律解释方法分论
- 第一节 文义解释方法
- 一、文义解释的含义和正当性
- 二、文义解释的法律形式基础
- 三、文义解释的优先性
- 四、通常语言与专业术语
- 五、文义解释的几个特性
- 六、不拘泥于文义、荒谬结果与改正文本错误
- 七、同一法律术语的解释规则
- 第二节 体系解释方法
- 一、法律规范的语境化
- 二、合宪解释与体系解释
- 三、同一法律内部的体系解释
- 四、内在的价值体系与法律解释
- 五、“阐释的循环”与语境解释
- 六、体系解释的几个要求
- 第三节 历史解释
- 一、历史解释的含义
- 二、适用历史解释方法的三种情形
- 第四节 目的解释
- 一、目的解释的含义
- 二、目的解释与追求实质正当性
- 三、目的解释的若干认识
- 第五节 限缩解释与扩张解释
- 一、导论
- 二、限缩解释
- 三、扩张解释
- 第六节 比较法解释
- 一、比较法解释的重要性
- 二、比较法的法理意义
- 第七节 国内法与条约的同一解释
- 一、同一解释原则的含义
- 二、同一解释原则的法理根据
- 三、同一解释原则的通行性
- 四、我国适用同一解释原则解释国内法问题
- 第八节 法律解释方法的相互关系
- 一、不同解释方法的互补关系
- 二、不同法律解释方法序位性之比较
- 三、我国法律解释方法的优先关系
- 第九节 法律解释方法运用实例
- 一、根据立法目的采取的限缩解释方法
- 二、根据上下文关系采取的体系解释方法
- 三、法意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的运用
- 四、不同解释方法之间的关系
- 第六章 特殊的法律解释规则[1]
- 第一节 例示性规定的解释规则
- 一、“等”字规定的学问
- 二、例示性规定的解释困境
- 三、例示性规定的解释方法
- 第二节 反对解释及其他
- 一、反对解释
- 二、当然解释
- 三、明示其一即排斥其他
- 第三节 法律解释与宪法和法律原则
- 一、宪法与法律原则的法律解释意义
- 二、国外法律、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 三、我国宪法和法律原则与法律解释
- 第四节 影响法律解释的特殊因素
- 一、法律解释与假定
- 二、不同实体法领域对解释规则的影响
- 三、法律解释必须善意
- 第七章 法律解释的目标
- 第一节 法律解释目标概说
- 一、法律解释目标学说的界定
- 二、主观说与客观说的分歧
- 三、法律解释目标的价值
- 四、法律解释目标之学说比较
- 第二节 我国法律解释目标
- 一、目标应当是明确和单一的
- 二、协调稳定与变动的解释目标
- 三、主客观解释的结合
- 第三节 认真对待立法目的
- 一、立法目的与社会效果
- 二、“字面服从”与“思想服从”
- 三、避免荒谬的裁判结果
- 四、实现裁判的与时俱进
- 第八章 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
- 第一节 法律规范冲突概观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法律规范的位阶
- 三、法律规范的竞合与冲突
- 四、法律规范的不一致与相抵触
- 第二节 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权
- 一、问题的导出
- 二、法官的选择适用权
- 三、选择适用权与违宪审查权
- 四、整体法律秩序中的法律答案
- 第三节 审慎行使选择适用权
- 一、选择适用的审慎性
- 二、选择适用权的审慎行使
- 第四节 送请有权机关裁决
- 一、仅限于法律规范不一致的情形
- 二、执行机关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 三、有权机关进行裁决的具体情形
- 第九章 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
- 第一节 法律规范冲突的适用规则
- 一、法律规范冲突的三项基本规则
- 二、法律规范冲突规则与解释规则
- 三、国外法律规范冲突规则比较
- 第二节 异位法冲突的适用规则
- 一、上位法与下位法的一般关系
- 二、上下位法律规范相抵触的认定
- 三、实施性规定与上位法的适用关系
- 四、异位法适用的几个特殊问题
- 第三节 同位法相冲突的适用规则
- 一、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
- 二、同位法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的适用关系
- 三、不同法条之间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
- 四、总则规定与分则规定的适用关系
- 第四节 后法优于前法的适用规则
- 一、后法优于前法的含义
- 二、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的适用关系
- 第五节 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冲突的选择适用
- 一、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的特殊位阶关系
-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相抵触”标准
- 三、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权限标准
- 四、送请处理或者裁决的情形
- 第六节 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
- 一、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的位阶关系
- 二、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冲突的适用关系
- 第七节 部门规章冲突的选择适用
- 一、适用与上位法不相抵触的部门规章
- 二、优先适用依专属职权制定的规章
- 三、优先适用联合制定的规章
- 第八节 时间效力与适用规则
- 一、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二、新旧法律规范的适用规则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