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陈晓卿导演的纪录片曾用“吃”连接了中国人的乡愁,这一次,他以色香味俱全的故事告诉读者:好好吃饭,就是保卫日常。

内容简介

从十七岁出门远行,进京上学,到误打误撞成为一个美食纪录片导演,再到后来成为全国闻名的吃货,漫漫人生路,每个阶段都有与食物相关的记忆。

年少时候,好吃是六毛钱的缸贴子,邻居家的西瓜酱,第一次下馆子时把嘴巴烫出泡的萧县羊肉汤,这些是刻在基因里的叫乡愁的东西。一个外地务工人员的北京记忆,是难过时府右街的延吉冷面,寒夜里24小时的马华,以及人手一把肉串,喝着工业啤酒,聊着维特根斯坦的岁月。

食物,连接着故乡与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在“吃”里找到归属。美食并不小众,它藏在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里。说到底,于勒叔叔的生蚝和父亲病榻前的萝卜丝汆丸子并没有本质区别——你吃到的,就是最好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爱吃的人,永远是最好的人”
  • 自序 我姓陈,吃人陈
  • 辑一 每个人都有两个故乡
  • 十七岁的远行
  • 一坛酱,四十年
  • 缸贴子
  • 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 最好的早餐
  • 弯腰青
  • 荠菜花
  • 父母一辈的白芋粥
  • 回故乡的三餐
  • 食物的分贝
  • 辑二 像首都人民一样吃
  • 寒夜觅食
  • 一个人的面馆
  • 不一样的怀旧
  • 周瑜小馆黄盖客
  • 清真寺旁的早餐
  • 干瘪味蕾记忆
  • 三里河东三里河西
  • 面的街
  • 平民食物的背影
  • 卤煮的细节
  • 留住手艺
  • 辑三 螺蛳道场,至味江湖
  • 在菜场感受城市的呼吸
  • 咸淡水浸润的疍家美食
  • 一份鱼饭的接力
  • 那些让人穿越到宋唐的味道
  • 面,不能承受之小
  • 泡一个笑靥如花的馍
  • 有“根”的食物才有生命
  • 特色菜口味菜
  • 螺蛳壳里的道场
  • 至味在江湖
  • 辑四 如何吃好一碗豌杂面
  • 岁月行色高邮湖
  • 于勒叔叔的生蚝
  • 月饼琐记
  • 小海鲜有多小
  • 如何吃好一碗豌杂面
  • 菜单背后的乾坤
  • 萝卜白菜的最终胜利
  • 失败的物种入侵
  • 六月黄:蟹农、商家与老饕的合谋
  • 人民到底需不需要主食
  • 辑五 最好吃的是人
  • 吃着喝着聊着,就老了
  • 跟沈公吃本帮菜
  • 寿司善之味
  • 豆腐干文章
  • 儿行千里
  • 那些笑脸
  • 在食物里找到人生的注脚
  • 罗朗的功课
  • 所谓美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逢
  • 辑六 我是怎样没有成为美食家的
  • 我是怎样没有成为美食家的
  • 一人分饰两角
  • 冷面的辩词
  • 人间烟火
  • 从此站起来了
  • 一道菜主义
  • 荤腥的妄念
  • 粥粉面饭入梦来
  • 回友人信
  • 年夜饭之味
  • 萝卜丝汆丸子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新经典文化

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3096)。先后与马尔克斯、奈保尔、川端康成、东野圭吾、保罗·柯艾略等上千位全球一线作家建立起良好且稳固的合作关系,曾历时7年引进《百年孤独》,创造了中国版权引进史上的奇迹。引进《窗边的小豆豆》在2017年占据全国书市1%的份额,创造了图书年销量的世界奇迹。为国内2亿人次以上的读者带来了包括《解忧杂货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多部大师代表作。这些作品常常以超越母语版本的业绩,深受作家、版权经济、业界同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