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中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国农村研究辑刊。

内容简介

本卷为2023年上卷。本卷汇编了19篇文章,分为基层协商治理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农村社会研究、乡村振兴研究、博士生论坛、书评6个专题,这些论文大部分是国家社科基金或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全的阶段性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中国农村研究》编辑委员会
  • 基层协商治理研究
  • 协商式嵌合: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交互逻辑
  • 一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 二 五社联动的个案社区选取及其案例呈现
  • 三 五社联动下多层次交互的关键环节聚焦
  • 四 结构—行动框架下五社联动的协商嵌合
  • 五 结论与延伸
  • 农民参与协商民主的困境检视及优化路径
  • 一 问题提出
  • 二 协商系统理论:一个理解协商主体参与的新视角
  • 三 农民参与协商民主的困境检视
  • 四 协商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民参与协商民主的优化路径
  • 五 结语
  • 主导型协商:传统时期游牧部落矛盾纠纷的治理逻辑及当代价值
  • 一 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 二 麦洼部落矛盾纠纷治理的历史实践
  • 三 主导型协商:部落纠纷治理机制何以有效的内在逻辑
  • 四 主导型协商作为部落本土化纠纷治理机制的当代启示
  • 我国基层治理研究:知识图谱与趋势展望
  •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二 我国基层治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 三 我国基层治理研究的阶段演变
  • 四 研究结论与趋势展望
  • 乡村治理研究
  • 政社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及社会组织的自治性逻辑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架构
  • 三 初期阶段:非对称性资源依赖的政社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 四 成熟阶段:互依式协同的政社关系及其形成逻辑
  • 五 结论与讨论
  • 农村党支部选举制度创新动力生成机制研究
  • 一 D村的制度创新实践
  • 二 制度层面:村民自治下基层民主浪潮的推动
  • 三 实践层面:政治认同下村民集体诉求表达的策动
  • 四 价值层面: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追求下的有效互动
  • 五 路径层面:中国特色政治实验创新路径的驱动
  • 六 结论
  •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 引言
  • 一 中国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历史变迁:经纪机制的视角
  • 二 把政党带回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理论逻辑
  • 三 广东省蕉岭县“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案例
  • 四 结论与启示
  • 基于精英的“双向赋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路径
  • 一 文献综述与研究进路
  • 二 基于精英的“双向赋能”: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 三 A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故事:基于精英的“双向赋能”的现实运作
  • 四 精英和党组织之间的“双向赋能”:对于上述案例的解释
  • 五 总结与思考
  • 调适与统合: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政治逻辑
  • 一 问题提出与分析框架
  • 二 互动调适: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结构的生成逻辑
  • 三 政治统合: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功能的实现机制
  • 四 利益、能力与制度: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 五 再组织化与制度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基本路径
  • 农村社会研究
  • 宗祠到礼堂:党建引领乡村价值观念的实践逻辑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二 公共空间重构与价值功能的再塑
  • 三 价值观念嵌入与政治认同的强化
  • 四 党建引领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衔接
  • 五 总结
  •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成就与重要经验
  • 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历程
  • 二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反贫困的主要成就
  • 三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重要经验
  • 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居民相对贫困治理体系研究
  • 一 新发展格局下的城乡居民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变迁与特征
  • 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相对贫困治理体系演进逻辑
  • 三 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居民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的挑战
  • 四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城乡居民相对贫困治理体系转向
  • 社会记忆与农村集体行动:一个耦合性演化博弈命题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分析框架的构建:社区记忆嵌入农村集体行动的理论诠释
  • 三 博弈图景:社会记忆嵌入农村集体行动的演化博弈逻辑
  • 四 结论与进一步反思
  • 乡村振兴研究
  • 教育援藏促进西藏乡村振兴:时代内涵、根本目标与路径优化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教育援藏促进西藏乡村振兴的时代内涵
  • 三 教育援藏促进西藏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 四 基于教育援藏时代内涵与根本目标的案例分析
  • 五 促进西藏乡村振兴的教育援藏路径优化
  • 六 结语
  • 环境政策如何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自觉亲环境行为发生?
  • 一 引言
  •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三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变量设置
  • 四 结果与分析
  • 五 结论及建议
  • 新时代农民参与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 一 引言
  • 二 历史逻辑:建党百年农民参与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的依据
  • 三 理论逻辑:农民参与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的动因
  • 四 现实逻辑:农民参与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的困境
  • 五 未来逻辑:农民参与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创新的路径
  • 名实分离或名实相符:双重约束下贫困地区基层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行动逻辑
  • 一 问题提出:基层政府培育农业产业遵循何种行动逻辑?
  • 二 基层政府培育农业产业行动的“情境—过程”分析视角
  • 三 双重组织情境约束下基层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差异化行动逻辑
  • 四 双重组织情境约束下基层政府培育农业产业的行动结果
  • 五 小结与讨论
  • 博士生论坛
  • 乡村社会中的文化治理:运行机制与逻辑特征
  • 一 作为“治理对象”的文化和作为“治理工具”的文化
  • 二 “争贫”:G村文化治理缘起
  • 三 重塑公共规则:文化治理的作用机制
  • 四 文化治理的逻辑特征
  • 五 迈向文化治理:乡村善治的路径创新
  • “关系—行为”视角下贫农的行为逻辑研究
  • 一 文献回顾与研究视角
  • 二 关系影响下的贫农行为选择
  • 三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关系的互动与贫农的行为逻辑
  • 四 结语
  • 双向互动:乡村建设行动中的国家与社会互构
  • 一 文献梳理及问题的提出
  • 二 国家嵌入社会的层级功能实践
  • 三 社会嵌入国家的梯级策略行动
  • 四 国家与社会互嵌下的合作共赢
  • 五 基本结论与讨论
  • 补位治理:传统时期分散型村庄治理形态研究
  • 一 概念与视角
  • 二 “嘹亮人”的补位治理:一种被遮蔽的农民治理实践
  • 三 “嘹亮人”补位何以产生:治理特点、权威来源、社会基础
  • 四 小结与启示
  • 书评
  • 田野政治学: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研究的新学科范式
  • 一 中国化的研究立场:政治学中国化与中国化政治学
  • 二 精准化的研究指向:田野政治现象表征与本质规律
  • 三 现场化的研究方法:事实经验与经验事实的融合
  • 四 合理化的构建路径:田野属性与政治学属性的融通
  • 五 学术化的资源积淀:接续深耕与团队攻关的结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