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76篇轻松有趣的语言学随笔,记录语言与生活的互补塑形。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语言学随笔集,也是一本语言生活的记录簿,还是一本语言学科普书。全书共收文章76篇,都是关于“语言和生活”的状况与关系的思考:抚摸生活变迁的脉搏,记录语言调节的步伐,展示语言认知的机制,感受语言生活的启发。这些随笔常以相对轻松诙谐的方式将语言学前沿理论乃至科学道理、思维方式、人生情趣、社会格调渗透其中,而且试图在语林漫步中生发一些新的观念和认识。语言就是生活,语言和生活在互动中互塑。语言生活中蕴含着浓浓的人情,事情,自然之情。经历过,感受到,美丽的瞬间,便是永恒。因此,全书浸透着这样的理念:爱语言,爱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篇 生活中的语言
  • 网络语言的俏皮话
  • 把玩成语,游戏世事
  • 大学录取通知用上了网络流行表达
  • 包大人很忙,网友们更忙
  • 羡慕嫉妒恨,当下仍新鲜
  • 咆哮体:网语仿拟的新景观
  • 决定体:网络情绪正能量的宣泄
  • 李刚体:语言就是力量
  • 族来族往又一族——恐聚族
  • “裸”族词:生活穿着语言的衣裳
  • 一 辞书中的“裸”族词和可能的别解
  • 二 “裸”族词的家族势力
  • 三 “裸+N”词语各色衣服的编织方式
  • 四 “裸+V”词语各色衣服的编织方式
  • 五 词义生成的弹性与细节
  • 六 或许需要一门“当代词语考古学”
  • “光棍节”中的民间语文
  • “克林顿”能干什么
  • 男人新品种,女人新版本
  • 键人、触生、打手和鼠辈
  • 轻生活,慢生活,都是“新”生活
  • 一字一乾坤,字字有心情
  • 国骂的艺术表达
  • 不骂之骂的艺术
  • 从谐音到谐义
  • 打电话和接电话
  • 官谣是何谣
  • 北京雾霾,你好
  • 惑人的“一氧化二氢”
  • “查水表”的悲喜剧
  • 臭豆腐和红领巾
  • 鸟巢·裤衩·大肠塔
  • 行为艺术中的语文想象
  • 校名!校名!校名!
  • 都是校名惹的祸
  • 校名的围城与突围
  • 混搭式命名中的博弈
  • 博士PK教授
  • 谁是先生
  • 老板是谁
  • 农民工,该拿什么来称呼您
  • 一 有人建议取消“农民工”称谓
  • 二 “农民工”称谓的社会附加值
  • 三 “农民工”称谓简史
  • 四 “农民工”的刻板印象问题
  • 五 换个说法看看
  • 六 “农民工”向何处去
  • 令人纠结的“村长”和“行政村”
  • 动物的大名该叫啥
  • 下篇 语言中的生活
  • 谜语中的汉语思维
  • 汉语与诺贝尔奖有何关系
  • 一体多喻,貌离神合
  • 事不过三,过三易变
  • 增之一分和减之一分
  • 一 增零
  • 二 减零
  • 三 增零+减零=变零
  • 蜗牛虽非牛,啤酒却是酒
  • 吃什么和怎么吃
  • “巧克力女孩”和“数字北京”
  • “老鼠药”和“感冒药”
  • 凤的性别及其他
  • “驴”字词语奏鸣曲
  • 换一换,新感觉
  • 换个“主语”
  • 他人·她人·它人
  • 一 “他、她、它”和“牠、祂”
  • 二 “他们、她们、它们”
  • 三 “他人”和“她人”
  • 四 “他人”和“它人”
  • 五 “其它人”等
  • 六 纠结的症结
  • 字典和词典里有,或者没有,它都在那里
  • 一 字典和词典里没有什么
  • 二 字典和词典里有什么
  • 三 删除、禁止的是本来就不该有的
  • 四 有,还是没有?
  • 政治语言学:一个值得考察的话题
  • 远与近的语言距离
  • “酒驾”“醉驾”和“毒驾”中的法、理、情
  • “X商”的前世、今生和来日
  • 想“出位”,唯有一“搏”
  • 拆+迁≠拆迁
  • 一 “拆迁”一词的今生和前世
  • 二 “拆迁”的轰轰烈烈
  • 三 对“拆迁”的拆迁
  • 倒退乎?下滑也
  • 名人“救”字及其他
  • 汉字简化的历史到底有多长
  • 对简化字翻白眼的“逻辑”
  • 使用规范汉字和规范使用汉字
  • 事实会说话
  • 跟农民说什么和怎么说
  • 唇可读否
  • 长江可枕否
  • 洋说法还是土说法
  • “接合部”和“结合部”的纠结
  • 让脑筋急转的词语弯
  • 电视剧语言的“陷阱”
  • 迷失在歧路上的标题
  • 一 贿选奏效?
  • 二 禁止什么?
  • 三 谁是第一?
  • 四 关注什么?
  • 专业的翻译和翻译的专业
  • 赶紧去查词典
  • 排名不分先后,你信吗
  • 说真话,你努力了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