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解析民国古籍出版参与现代化进程的脉络。

内容简介

现代化转型摧毁了古籍赖以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空间。围绕古籍身份重塑与再造的核心问题,本书深入考察民国古籍同前现代时期古籍出版活动间的承袭、裂变与新生,及其与现代社会建构间的共鸣与互构等问题,挖掘与呈示了潜藏于古籍现代性再造背后的实践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上编 古书热与复古之象
  • 第一章 文化街见闻:民国时期古籍出版概览
  • 第二章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 一、《四部丛刊》
  • 二、《百衲本二十四史》
  • 三、《四库全书》
  • 四、《各省通志》
  • 五、《宛委别藏》
  • 六、《丛书集成》初编
  • 第三章 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 一、《四部备要》
  • 二、《古今图书集成》
  • 第四章 开明书店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 一、《二十五史》
  • 二、《〈二十五史〉补编》
  • 三、《六十种曲》
  • 第五章 世界书局出版的大型古籍丛书
  • 一、《珍本医书集成》及其续编
  • 二、《皇汉医学丛书》及其续编
  • 中编 文本的生产与消费
  • 第六章 古书新造:民国时期古籍的再生产逻辑
  • 一、正典化的远去与建构纪念碑性
  • 二、物质性的“在场”与文本性的“缺席”
  • 三、读者的匿名化与收藏的中介化
  • 四、域外的目光与展览的奇观化
  • 五、余论
  • 第七章 “囊书轻到牛无汗”:民国新善本的制造
  • 一、古衣翩翩还是洋服楚楚
  • 二、从书目、版本上“替亭子间的朋友设点法”
  • 三、余论
  • 第八章 副文本里讨生活:断句、索引与校勘记
  • 一、人人都爱副文本:正文之外有竞争
  • 二、副文本制作百态:作者、制度与生活
  • 第九章 从“贵族”到“寒士”:古籍丛书的价格与读者定位
  • 一、书往何处去:富人的客厅与穷人的亭子间
  • 二、做书不赀:技术、纸张等的成本
  • 第十章 为谁辛苦为谁甜:古籍丛书消费
  • 一、机构名义购置者
  • 二、私人购置者
  • 三、海外市场
  • 四、捐赠活动
  • 五、余论
  • 下编 传统知识的再造与致用
  • 第十一章 古籍出版的现代尺度:以《四库全书》出版舆论为中心的考察(1920—1933)
  • 一、漫长的出版活动与庞大的舆论场
  • 二、失败的四次再版计划:分裂的使用观与身份再界定
  • 三、驱逐读者的出版活动:舆论场里的政治、学术与生意
  • 四、余论
  • 第十二章 当古典知识被西法分类:《丛书集成》与现代学科体系的融合
  • 一、古籍出版与现代学科建制
  • 二、《丛书集成》的新身份
  • 第十三章 “去地方化”与现代阅读趣味:方志的出版与市场宣传
  • 一、规训地方的国家观:方志出版中的政治调适
  • 二、“创造”现代阅读趣味:商业市场的调适
  • 三、余论
  • 第十四章 谁主沉浮:正史古籍的出版与现代史学的发展
  • 一、史学的现代转型
  • 二、现代史学的文本需求
  • 第十五章 近代古籍展览会:文本空间再造与意义再生产
  • 一、时空结构:近代古籍展览会概述
  • 二、展各有志:古籍展览会的自建逻辑
  • 三、观椟还珠:古籍展览会的传播效果
  • 四、余论
  • 结语 打鬼、治病与传统文化“殖民”论:民众的古籍观与理想的古籍阅读者
  • “经籍志”书系
  • 出版史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