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直面转型期当代乡土中国的真实境遇。

内容简介

作者黄灯历时一年,爬梳整理13年来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思考,聚焦3个具有样本意义的村庄——嫁入丰三村、生在凤形村、长在隘口村,追踪50位身边亲人的命运流徙,以社会学精确视角和置身事内的切近温度深入体察乡村个体的人生经验,“勾勒出中国农民与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完成《大地上的亲人》一书。

书中的他们面目不再模糊,而是“在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的细枝末节中推进人生”,在现代化的潮流中,起起伏伏,充满活力又潜藏隐忧。

身为亲人的黄灯,以文字重建与他们的精神联系,带给读者启发与深思。在时空的错落中,黄灯关注到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村落命运。在时代的裂变中,大地上的亲人们承受着个体与整体共生的命运。在关于乡村的叙述中,他们不是作为一个个偶然的个体存在,而是始终作为一个庞大而隐匿的群体在默默承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序言 用行动重建与亲人之间的关联
  • 自序 用文字重建与亲人的精神联系
  • 第一章 嫁入丰三村
  • 一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 现实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这个家庭
  • 看不到前景的家庭命运
  • 回馈乡村,何以可能?
  • 二 我的婆婆和继父
  • 婆婆最后的日子
  • 作为暗礁存在的继父
  • 三 兄弟姐妹的生存轨迹
  • 延续家庭运转的哥哥嫂子
  • 嫁出去的姐妹
  • 四 打工记(一):第三代的出路
  • 周婕与小果:在南方的工厂
  • 周婕:帮着爸爸一起送哥哥念书
  • 小果:迷迷糊糊辗转各地
  • 振声:能否撑起家庭的门户?
  • 念书以后:另一种打工
  • 五 在惯性中滑行的生存
  • 依然艰难的生存
  • “农二代”的新困惑
  • 熟人社会的家庭结构与溃败的农村组织
  • 价值观的缺失:掏空灵魂的村庄
  • 第二章 生在凤形村
  • 一 故乡: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命运
  • 河水脏了,青山秃了
  • 跑江湖的婶子回来了
  • 老七被他的儿子放倒了
  • 大学梦越来越遥远了
  • 明天怎么办呢?
  • 二 素描:村庄里的亲人
  • 三 打工记(二):出租屋里的叔叔辈
  • 河水叔:游走于城乡边缘的不安分灵魂
  • 瑛国叔:街边的缝补人生
  • 彩凤叔:债务逼迫她做生意
  • 四 打工记(三):堂弟、表弟的隐匿青春
  • 炎培:沉默中的抗争
  • 职培:无人见证的成长
  • 李炫:读书让我没有走上邪路
  • 五 蹲守村庄的父亲
  • 宏大叙事的亲历者
  • 村庄教育的见证人
  • 家族调解员
  • 第三章 长在隘口村
  • 一 村庄文化的根及80年代的日常生活
  • 村庄的根
  • 80年代村庄的日常生活
  • 打讲(闲聊)
  • 做冷事(丧礼)
  • 吵茶(闹洞房)
  • 看戏
  • 二 活力与隐忧,村庄当下的精神面影
  • 价值真空下的新挑战
  • 2015年返乡笔记
  • 三 打工记(四):我的同龄表兄妹
  • 春梅:变故过后是淡定
  • 鲁智:迷失的起落人生
  • 鸿霞:深圳弄潮中的获胜者
  • 四 二舅眼中的村庄变迁
  • 昨天与今天
  • 付出与担当
  • 感恩与忧虑
  • 结语 如何直面亲人
  • 后记 跨越时空的乡村书写
  • 后记 回望我家三代农民
  • 附录 书中主要人物关系表
  • 附录 2006—2016年访谈明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乡村社会调查

    本书作者是 74 年生人的黄灯,写作《我的二本学生》出名,本书也是非虚构写作的风格,写自己亲戚的故事,记录大时代下农村业态和社会的变迁,本书成书于 8 年前,主要记录三个乡村的本世纪初普通农民的生活点滴(作者婆家的湖北丰三村,自己的出生地湖南凤形村和外公婆生活的隘口村。)婆家的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丰山镇丰三村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典型的内陆山区,黄灯的老公杨胜刚在这个七兄妹的家庭排行第六,也是唯一一个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的,他和黄灯时博士同学。书中还是有很多哀怨,看农村的问题没错,最重要的是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只要对比南方江浙沪和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的乡村,关键的差别是农民的观念意识,沿海乡村比如温州等地最早明白无商不富,千方百计的多种经营,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和拆借大多用标会等金融手段,而不是亲戚资助的人情方式。而内地农村只有读书做官一条独木桥,脱贫致富不是经营自身改变环境,而是逃离农村,看作者 2006 年拍摄的春节全家福,所有男女老幼起码都已经丰衣足食,困扰的是承包工程的拖欠款。 作者外公外婆所处的湖南省汨罗市长乐镇隘口村,自古处于水路要冲,商业发达,乡村多数人家早早就去深圳广东打工,致富观念高涨,但在商业大潮中,黄赌毒的精神污染,和 “六合彩” 等各种赌博陷阱,也让多数亲戚落入陷阱,更能体会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和 “绿水青山” 战略的必要,否则中国内地留守儿童和荒废的乡村会再现美国铁锈带乡村的惨状,前几年一些西化学者鼓吹的城市化和大农场土地兼并都是陷坑,而今天伴随新基建的各种下乡,乡村休闲和养老产业和特种种植都会成为新热点,现在的长乐镇已经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作者还是有传统读书人的清高,作品最大的问题是太多的主观感受,非虚构写作只写事实就好,读者自然能得出自己的判断,作者 50 年的人生经历(1974-2024),正是经历了中国发展最好的历史阶段,过程中当然有各种问题,更应感叹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多少亲戚朋友一代人完成了阶层的跃迁,如果身体健康都已经解决了温饱,作者再版前言讲到她父母最近搬回了出生的乡村,重回” 六畜兴旺 “的田园生活。

      2
      8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化冲击下的农村

      《白鹿原》里关中农村遭逢世事的变迁,留下一首让人难忘的史诗。在《平凡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农村青年的希望,却感到深深的无助和绝望。《重读 20 世纪中国小说》中提到小说的主人公常常是知识分子和农民,但更为准确的恐怕是知识分子笔下的同行和农民。《大地上的亲人: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显然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分子记录下自己笔下的乡村变迁。作者黄灯更为人熟知的作品的是《我的二本学生》,但这本书我更推荐。1. 乡村变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人的惆怅在现代社会成为了很多人的共鸣。故乡回不去,城市留不下,成为了现代化冲击下农村年轻人的一种常态。为了生计前往城市,可居高不下的房价会让很多人望而止步。手停口停的底层劳动人民,在建筑行业等极度耗费体力的工作中贡献了一生,却只能在老了之后回归久违的农村。若说知识分子笔下的乡村变迁,上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梁鸿笔下的《梁庄十年》。与之相比,本书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样是文学领域的知识分子对自身所处的乡村进行观察,既有局外人的视角,又可以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两相对比,本书还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在作者的笔下虽有人文关怀,但对于现状和变化的描写更为真实。毫不夸张地说,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故而更能深入感受到其中发生的各种变化。作者以自己丈夫所在的农村丰三村开始,接着讲述了出生地凤形村以及生长的隘口村。尽管地处湖南湖北,这些农村和村子里的人还是有些较为明显的差异。2. 湖南湖北作者嫁入的丰三村或许是湖北相对普通的一个农村,但其中对丈夫和家人的描写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有着传统的美德:踏实、勤劳,却也遭逢了人生的不幸。对于教育的不重视造成了下一代鲜有出头之人,整个家族将希望寄希望于作者丈夫当官却未能如愿以偿。一次漫长的讨薪未果让这个家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四姐和四姐夫尽管是最为直接的受害人,可他们的子女和兄弟姐妹却不得不承受由此而来的苦难。多年前的债务摧毁了幸福生活的表象,更成为压在很多人头上的巨石。湖南的凤形村和隘口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经受了时代的变化,如今变得更不容乐观。如果说丰三村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表现是农村被动接受的,凤形村和隘口村则更像是主动拥抱。以隘口村为例,这里的农村似乎更有刻板印象里湖南人那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在一波波的时代变革里成为弄潮儿。可真正走遍全国却是凤形村这些湖南农民。隘口村在下海潮里有发家致富的人,却也有被财富所腐蚀的群体。毒赌横行更让这片乡村不复往日的美好,变得千疮百孔。凤形村贡献着廉价的劳动力却未能迎来可喜的改变。3. 岂不怀归河水叔大概要数最不安分的农民,不管是和凤形村的相比,还是和参照隘口村的。早年间在经受妻子的离世后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南下闯世界。塘厦位于东莞,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却聚焦了不少的湖南人,甚至可以说是河水叔等人的第二个家乡。作者的亲身经历更是让读者意识到这城中村里的景象远非都市人可以想象的。《岂不怀归》里日结工三和大神的生活引人注目,河水叔等在外流浪的人就像这些人一样。不是不想回,实在是有家难回。河水叔和儿子们难以回家的一个原因就是拖欠多年的工资尚未到手。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黄赌毒从电影《古惑仔》中走出,变成了这里的日常。李炫早年间的经历更是让人细思极恐,在这里没有出路,回去上学却依然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全书中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当属鸿霞,不光在深圳这片搞钱热土里占得一席之地,更是在买房做生意后成为了新深圳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发达之后依然向别人眼中避之不及的穷亲戚伸出援手。4. 家族往事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三个家族不同的往事,在时代中各自有着不一样的变化,但却有着相似的命运。以作者关注的教育来说,在乡村中越来越失去了吸引力。我们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一日三餐,可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依然很难逆天改命。在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逐渐破灭之后,人们的态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教育不再进行投资,过早结婚打工似乎已经成为常态。可那些侥幸成功的人却因为教育导致的短板屡屡受挫,有些甚至在一瞬之间让多年努力付之一炬。作者父亲数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教育,着实改变了很多像她一样农村孩子的命运,更深深地影响了这些走出农村的孩子。可现如今情况早已发生改变,曾经的美好成为了难得的回忆。作者的父亲是全书我最欣赏的人物,可在农村中像他这样重视教育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或许他和作者的二舅更像是一个异类,但却相对来说让子女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5. 家族核心传统的农村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就像是一个不设防的婴儿面对滔天巨浪。这种巨变改变的不光是那些在外打拼的人,更有大量留守当地的父老乡亲。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这些人更容易沉沦其中。被商业中负面影响的更是不在少数。《制造消费者》里消费社会的共谋在这里生动呈现,《购物凶猛》里的起起落落变得更加具体。《四万万顾客》里好面子的中国人没有彻底消失,反倒通过婚礼等仪式让这个家族背负上了一生的债务。面对书中的诸多问题,作者也很难给出一个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纵使如此,作者发现像父亲和二舅这样作为家族核心的存在,依然可以对其他亲人起到不小的帮助。通过传统文化的复兴,更是让这些大家族和农村人获得了消失已久的凝聚力。教育的作用不必多言,可它在很多时候确实不能直接转化为人们渴望的金钱。多年的努力付出似乎总像是打了水漂,可只有在吃了生活的苦才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一心向钱看,虽然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但在这合理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那些朴素善良的农村人或许可以拥有一时的好运,但却更容易让其在指缝间溜走,甚至成为余生挥之不去的噩梦。6. 写在最后本书作者可以说讲述了个人和家族的历史,但难免会引来一些非议。比如胡安焉通过《我在北京送快递》爆火之后,人们指责其贩卖隐私获得暴富。新版结尾的后记无疑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事人若同意或者不介意,我们或许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其所描述的现象中。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过于复杂,一时之间谁也很难给出解决方案。好在这些问题被更多人看见,看见本身就是解决的开始。当然这依然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避免书中的悲剧。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这些问题或许变得更为棘手,但依然不容忽视。对于农村和农民的关注,或许是像作者这样的农二代们更为关心的。城市人或许抱着像田园牧歌一样虚无缥缈的幻想来了解的,可书中所列举的对其更有切肤之痛。坦白来说,若我们不认真解决、积极应对,那么受到影响的绝对不限于农村,更会蔓延到城市中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必然会伤害到整个国家的根基。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