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7千字
字数
202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直面转型期当代乡土中国的真实境遇。
内容简介
作者黄灯历时一年,爬梳整理13年来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思考,聚焦3个具有样本意义的村庄——嫁入丰三村、生在凤形村、长在隘口村,追踪50位身边亲人的命运流徙,以社会学精确视角和置身事内的切近温度深入体察乡村个体的人生经验,“勾勒出中国农民与命运抗争的复杂图景”,完成《大地上的亲人》一书。
书中的他们面目不再模糊,而是“在柴米油盐、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的细枝末节中推进人生”,在现代化的潮流中,起起伏伏,充满活力又潜藏隐忧。
身为亲人的黄灯,以文字重建与他们的精神联系,带给读者启发与深思。在时空的错落中,黄灯关注到现代性转型过程中的村落命运。在时代的裂变中,大地上的亲人们承受着个体与整体共生的命运。在关于乡村的叙述中,他们不是作为一个个偶然的个体存在,而是始终作为一个庞大而隐匿的群体在默默承受。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序言 用行动重建与亲人之间的关联
- 自序 用文字重建与亲人的精神联系
- 第一章 嫁入丰三村
- 一 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 现实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这个家庭
- 看不到前景的家庭命运
- 回馈乡村,何以可能?
- 二 我的婆婆和继父
- 婆婆最后的日子
- 作为暗礁存在的继父
- 三 兄弟姐妹的生存轨迹
- 延续家庭运转的哥哥嫂子
- 嫁出去的姐妹
- 四 打工记(一):第三代的出路
- 周婕与小果:在南方的工厂
- 周婕:帮着爸爸一起送哥哥念书
- 小果:迷迷糊糊辗转各地
- 振声:能否撑起家庭的门户?
- 念书以后:另一种打工
- 五 在惯性中滑行的生存
- 依然艰难的生存
- “农二代”的新困惑
- 熟人社会的家庭结构与溃败的农村组织
- 价值观的缺失:掏空灵魂的村庄
- 第二章 生在凤形村
- 一 故乡: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命运
- 河水脏了,青山秃了
- 跑江湖的婶子回来了
- 老七被他的儿子放倒了
- 大学梦越来越遥远了
- 明天怎么办呢?
- 二 素描:村庄里的亲人
- 三 打工记(二):出租屋里的叔叔辈
- 河水叔:游走于城乡边缘的不安分灵魂
- 瑛国叔:街边的缝补人生
- 彩凤叔:债务逼迫她做生意
- 四 打工记(三):堂弟、表弟的隐匿青春
- 炎培:沉默中的抗争
- 职培:无人见证的成长
- 李炫:读书让我没有走上邪路
- 五 蹲守村庄的父亲
- 宏大叙事的亲历者
- 村庄教育的见证人
- 家族调解员
- 第三章 长在隘口村
- 一 村庄文化的根及80年代的日常生活
- 村庄的根
- 80年代村庄的日常生活
- 打讲(闲聊)
- 做冷事(丧礼)
- 吵茶(闹洞房)
- 看戏
- 二 活力与隐忧,村庄当下的精神面影
- 价值真空下的新挑战
- 2015年返乡笔记
- 三 打工记(四):我的同龄表兄妹
- 春梅:变故过后是淡定
- 鲁智:迷失的起落人生
- 鸿霞:深圳弄潮中的获胜者
- 四 二舅眼中的村庄变迁
- 昨天与今天
- 付出与担当
- 感恩与忧虑
- 结语 如何直面亲人
- 后记 跨越时空的乡村书写
- 后记 回望我家三代农民
- 附录 书中主要人物关系表
- 附录 2006—2016年访谈明细
展开全部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