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3千字
字数
2021-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在技术侦查中如何进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研究。
内容简介
警察侦破案件获取证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例行检查到轻拍搜身、再到搜查住宅、扣押物证,而这个过程对公民权利是有一定影响的。宪法免于非法搜查权要求警察从案件侦破之初就要尊重公民基本权利,否则获得的证据将会被法院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得宪法免于非法搜查权具有了实际的法律效力。
但侦查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法律规则不再清晰明确,从电话窃听到GPS追踪,再到手机定位信息和DNA生物信息,警察可以在公民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大量证据,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零星的数据具有更强大的证明能力。如何从法律角度防止侦查权的滥用,切实保护公民个人基本权利和个人信息,是当下宪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事例来说明技术侦查中个人信息受到的挑战和威胁,剖析传统法律规则在新技术发展面前的不适,希望构建更切实可行的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既能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同时也能提高案件的侦破率,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美国联邦宪法免于非法搜查权的基本法律框架
- 第一节 刑事诉讼程序的宪法化
- 第二节 免于非法搜查权利条款及适用对象
- 一、如何从文义上理解免于非法搜查权利条款
- 二、第四修正案的适用对象
- 第三节 搜查构成的法律标准及搜查令状的颁发
- 一、搜查构成的法律标准及其具体情形
- 二、申请搜查令所需要的可能理由
- 三、搜查令的申请与实施
- 第四节 拦截盘查构成的法律标准及正当性理由
- 一、拦截盘查的定义
- 二、拦截盘查的基本标准
- 三、拦截盘查的具体情形
- 四、拦截盘查和留置实施的正当性标准——合理怀疑
- 第五节 行政检查构成的法律标准及正当性理由
- 一、行政检查的司法审查标准——利益权衡
- 二、行政检查的具体情形
- 第二章 美国联邦宪法免于非法搜查权的“牙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一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争议
-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保护谁?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起到威慑警察的作用吗?
-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是否应当遵循一定的比例原则?
-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宪法内涵
- 一、侵犯公民免于非法搜查权获得的证据不得被法院采用
- 二、侵犯公民不得自证其罪宪法基本权获得的证据不得被法院采用
- 三、侵犯公民获得律师帮助宪法基本权获得的证据不得被法院采用
-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规则
- 一、派生证据规则(毒树之链)及其限制(毒树之链的剪断)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诚信例外
- 第四节 非法证据排除之诉原告资格
- 一、非法证据排除之诉原告资格确立的背景
- 二、非法证据排除之诉原告资格确立的标准——从物权法到宪法
- 三、非法证据排除之诉原告资格案件类型
- 第三章 技术侦查措施与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确立及发展
- 第一节 技术侦查措施的发展及其合宪性判决
- 一、技术侦查措施与禁止“非法搜查”的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
- 二、技术侦查措施合宪性裁判案例
- 第二节 技术侦查措施的发展对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影响
- 一、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混乱
- 二、判断合理隐私期待的四种模式
-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发展对四种模式的挑战
- 四、法院下意识的选择:特定的模式与特定的情形相匹配
- 五、困惑的原因:传统的规则无法适应新的技术侦查措施
- 第三节 第三方原则使技术侦查措施逃离宪法规制
- 一、第三方原则的确立
- 二、对第三方原则的批判
- 第四章 技术中立原则对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改造
- 第一节 技术中立原则与动态平衡保障理论
- 一、两种隐私权与两种权利保障模式
- 二、隐私期待的动态平衡保障理论
- 第二节 通过技术中立原则把传统规则引入互联网侦查
- 一、物理空间与互联网空间
- 二、用内容与非内容区分代替室内与室外的区分
- 三、现有案例对内容信息与非内容信息的区分
- 四、互联网搜查程序
- 第三节 从技术中立理解第三方原则
- 一、第三方的替代效应及第三方原则的功能
- 二、第三方原则的法律事前明确性功能
- 三、法律对存储于第三方的商业信息的保障
- 第五章 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技术侦查对个人信息隐私的全面挑战
- 第一节 行踪信息的宪法保障
- 一、GPS监控与马赛克搜查的内涵
- 二、传统以室内和室外二分法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 三、马赛克搜查对合理隐私期待标准的挑战
- 四、马赛克搜查对传统搜查令规则的挑战
- 五、马赛克搜查对传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挑战
- 六、出路:放弃传统的规则还是放弃对技术侦查的司法监督
- 第二节 手机定位信息的宪法保障
- 一、手机定位技术及其宪法判决
- 二、公民隐私权的基本法理
- 三、手机定位信息的第一层内涵:行踪信息
- 四、手机定位信息的第二层内涵:由第三方储存的信息
- 五、行踪信息的阶层保障
- 第三节 DNA生物信息的宪法保障
- 一、美国DNA数据库及其构建历史
- 二、采集DNA是否侵犯公民免于非法搜查权?
- 三、基因识别信息是否受宪法保障?
- 四、DNA数据库采集对象扩张是否会造成过度监控?
- 五、面对大数据侦查宪法能做什么?
- 第六章 技术侦查措施合法性审查在中国的展开
- 第一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与美国免于非法搜查权规定的比较
- 一、《刑事诉讼法》第136条、第137条、第138条及第139条与“禁止非法搜查”第四修正案的比较
- 二、《刑事诉讼法》第34条、第35条、第52条及第120条与米兰达规则的比较
- 三、《刑事诉讼法》第56条“补正条款”与“毒树之果”及相关限制规则的比较
- 四、《刑事诉讼法》第58条与排除之诉原告资格要件的比较
- 第二节 对我国“技术侦查措施”法律规范及理论界定的思考
-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
- 二、技术侦查措施的行政规范
- 三、我国技术侦查措施概念理论界定上的困惑
- 第三节 法院对技术侦查实施审查的案件
- 一、越来越多的案件侦破依赖技术侦查措施
- 二、判决书中明确地说明技术侦查措施是如何获取证据的
- 三、区分技术性侦查与技术侦查部门调取信息
- 四、技术侦查申请程序的审查
- 五、技术侦查措施查获的证据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四节 加强对技术侦查措施审查的建议
- 一、非法搜查罪一般不针对侦查人员
- 二、加强对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的司法审查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法律出版社与香港中华法律网合资成立。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以多媒体、全方位为人民传播法律为宗旨,积极开拓法律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产品的技术开发、市场运营,法律大数据的加工标引以及法律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由法律出版社主导,法讯公司承担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行业名列前茅,并获得“数字出版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