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知名哲学教授姜宇辉写给声音的一封私信。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声音研究的哲学文选。包含了“绘画与声音”“声音与意义”“节奏”“想象理”等多个主题的讨论,为当代的声音哲学研究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声音是按捺不住的,它如实表达,而声音对于周遭并未言明的东西,将由学者对声音事实的谨慎表达作为值得依凭的补充。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声音是存在的家园
  • “未完成”的节奏——卢梭与启蒙理想的音乐性
  • 一、表象与在场:艺术的政治学
  • 二、《起源》:音乐的“起源”
  • 三、“节奏”与启蒙理想的音乐性
  • 琴“声”如“诉”——声音与聆听作为一种绘画叙事之可能性
  • 一、从“图像学”(iconology)到“图像本身”(Figure lui-même)
  • 二、从福西永到康定斯基:声音作为“图像本身”之变形动力
  • 三、聆听之“诗意”:古代绘画中的声音叙事
  • 四、琴韵墨章:声——画交融的“诗意”之境
  • 尾声:悬停,终极的静默
  • “声音”与“意义”——在《意义的逻辑》与《千高原》的张力中探寻语言的诗性本原
  • 一 内容与表达:语音(voix)的引入
  • 二 符号的四种机制
  • 三 “前表意机制”:语音—嗓音—发音
  • 四 “后表意”:诗之声,抑或声之诗?
  • 结语 寂默(silence),语言的诗性本原
  • 白噪音、黑噪音与幽灵之声——德勒兹的事件理论视域中的噪音本体论
  • 1. 《意义的逻辑》中的事件理论:非实体(incorporel)与斯多葛的因果理论
  • 2. Ain/Chronos:感性介质(sensual ether)与幽灵之声
  • 3. 白噪音、黑噪音与泽纳基斯的噪音本体论
  • 重复:“囤积”,抑或“凝缩”?——阿塔利、德勒兹与极简电子舞曲的时间性
  • 1. 《噪音》:重复与囤积
  • 2. 《差异与重复》:重复,凝缩,与主体性生成
  • 3. 一点余论
  • 作为“想象理性”(imaginative rationality)的隐喻——自博纳富瓦的诗意聆听辨析莱柯夫的隐喻理论
  • 一、莱柯夫论诗歌隐喻
  • 二、博纳富瓦的诗意聆听
  • 三、余论:隐喻向哲学的“转移”
  • 独自聆听——电影音乐与孤独之痛
  • 一、娱乐之罪,孤独之痛
  • 二、音乐作为主体性的伤痛
  • 三、电影音乐作为存在之痛
  • 游戏不相信眼泪——晚近中国独立电子游戏中的人声与感动
  • 1. 进入“数码巴洛克”的宇宙
  • 2. “世界即声音”(The World is Sound)
  • 3. 一个哲学的插曲:德里达论“内心独白”
  • 4. 听觉迷狂的四重向度:想象,时间性,死亡,想听
  • 5. 四部游戏作品解析
  • 浮生若梦,玄音如影——忆叙那一场电音与昆曲的风花雪月
  • 1. “还魂”:声之“灵”
  • 2. “氛围”:声之“境”
  • 音乐作为宇宙之力——从鸟鸣到鲸歌的哲思
  • 一、导引:失去宇宙之力的音乐
  • 二、从“和谐”(Harmony)到“无定”(apeiron):重归宇宙之力的本原
  • 三、从鸟鸣音乐到电子音乐:迭奏曲(la ritournelle)及其内在困境
  • 四、从鸟鸣到鲸歌: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作为否定性裂痕
  • 五、结语:音乐作为自然之哀伤(Trauer)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真故图书

“真故”图书是非虚构文学创作平台“真实故事计划”旗下出版品牌,Slogan为:真实打动世界,全网粉丝超800万。 《真故·女性叙事》《真故·90后叙事》等mook系列主题书,专注于收录非虚构作品,定期出版。 真实故事计划是国内头部非虚构文学平台,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发掘平凡生活中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