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2千字
字数
202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人都能读懂中国经济,找准时代风口,厘清底层逻辑。
内容简介
中国这么大,整个经济系统非常庞大、极其复杂,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叠加影响,其中既有历史的成因,也有现实的状态,更有未来的趋势。那么,如何对中国经济进行系统的、归纳的、形象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剥茧抽丝般的论述?本书选取了十六个重要命题,力图使人人都能读懂中国经济。
本书主要围绕着四条主线展开叙述。
第一,从新中国建设开篇,到改革开放,再到对如今世界经济的认知、中国经济的研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把握,用一条线把历史和现实、外部和内部串连起来。
第二,农业、工业、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次产业的演变过程、现实态势和未来趋势,必然是了解中国经济的核心内涵。
第三,中国经济存在着一系列的结构特征,特别是动力结构、所有制结构、市场结构、城乡结构将会影响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第四,如今之中国,新型城镇化蓬勃发展,人口问题开始凸显,区域经济亮点纷呈,而长三角一体化正在显现样板效应。这一切,都需要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入研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讲 新中国建设,在探索中前行
- 一、百废待兴,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
-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推动“一化三改造”
- 三、过“急”过“快”叠加自然灾害:经济出现困难
- 四、面对经济困境:实行国民经济调整
- 五、“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再次出现起伏
- 六、在不断探索中前行的新中国
- 第二讲 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奇迹
- 一、改革开放:十个“主题”的追述
- 二、改革开放:成就、经验、展望
- 第三讲 世界经济:扑朔迷离,复杂多变
- 一、世界经济低迷状态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 二、怎么研判当前及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的走向
- 第四讲 中国经济:基本面未变,但挑战严峻
- 一、两个基本判断最重要
- 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 三、重头戏: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九个预期
- 第五讲 促进供需匹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一、去产能:四个关键问题需要求解
- 二、去库存:需要五个“跟着走”
- 三、去杠杆:把控住风险的源头
- 四、降成本:广大企业普遍的关切
- 五、补短板:关键在于统筹协调发展
- 第六讲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 一、计划经济年代农业的模样
- 二、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启航
- 三、新时代绕不开的“三农”问题
- 四、不得不说,农村的“三块地”
- 第七讲 工业: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 一、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 二、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特点
- 三、工业化发展,有成就,也有软肋
- 四、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 五、工业化转型,从两个视角认识传统产业
- 六、工业化依托,怎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 七、工业化提升,还要重视品牌建设
- 第八讲 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中国景象
- 一、新中国成立之后,服务业有发展有不足
- 二、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发展演变的五条线索
- 三、服务业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志
- 四、服务业未来发展的五个方向
- 五、还得说一说,文化与文化产业
- 第九讲 动力结构:“三驾马车”此消彼长
- 一、“三驾马车”的作用此消彼长
- 二、投资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否有效
- 三、消费增长有难度,但不得不为
- 四、因为出口,加快了制造大国进程
- 第十讲 所有制结构:彰显“两个毫不动摇”
- 一、两个概念很重要
- 二、所有制结构演变的历程
- 三、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特征
- 四、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 五、推动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 六、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
- 第十一讲 市场结构:令人眼花缭乱的市场
- 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双轮驱动”
- 二、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齐头并进”
- 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交相辉映”
- 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有降有升”
- 五、还有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市场之分
- 第十二讲 城乡结构:从城乡分治走向融合发展
-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二、城市内部又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
- 三、需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 四、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五个统筹
- 第十三讲 城镇化:改革开放前后景象迥异
-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需要讨论的十个问题
- 第十四讲 人口问题:一个沉重的话题
- 一、人口总量,多了还是少了
- 二、人口结构,首要问题是老龄化
- 三、人口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第十五讲 区域经济:把握发展规律最重要
-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是板块经济
- 二、板块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都市圈或城市群
- 三、都市圈或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中心城市带动
- 四、如何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五、如何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 六、对口帮扶,中国特色的统筹协调方式
- 第十六讲 长三角一体化:引领作用与典范效应
- 一、长三角一体化:我的两次建议
- 二、长三角一体化:为什么如此重要
- 三、长三角一体化:历史演进与时代烙印
- 四、长三角一体化:迈入崭新时期
- 五、长三角一体化:创设示范区是个好办法
- 六、长三角一体化:要精准把握好运行机理
- 七、长三角一体化:上海的功能与作用
- 八、上海发展:也需要长三角全力支持
- 参考文献
- 书籍报刊
- 网页资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