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危机应对成功关键因素及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实践课程和深度案例剖析强调了决定危机应对成败的核心因素,包括危机领导力、管理不确定性、有效沟通、理解风险、传播伦理、组织学习、危机响应的组织重建等,为我们提供了处置危机的最新理论和创新方法,针对如何应对挑战并转危为机提供了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译丛 总序
  • 译者的话
  • 第四版前言
  • 致谢
  • 第一部分概念基础
  • 1 危机传播的定义
  • 危机传播的定义
  • 传统危机定义的拓展
  • 灾难、突发事件、危机和风险
  • 危机的类型
  • 全球化与危机
  • 厘清对危机和危机传播的误解
  • 小结
  • 2 危机传播理论与实践
  • 媒介理论和危机传播
  • 组织危机传播理论
  • 危机传播理论之描述、解释及指导
  • 理解和界定危机传播中的威胁偏差
  • 小结
  • 第二部分理论与应用
  • 3 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
  • 确定你的目标
  • 与危机受众合作
  • 了解受众的多样性
  • 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
  • 在危机期间与少数群体沟通
  • 关于合作与倾听
  • 危机发生后利益相关者需要哪些信息?
  • 确定性传播总是最好的方法吗?
  • 避免对利益相关者过度安抚
  • 告诉你的利益相关者如何保护自己
  • 减少和强化组织在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的不确定性
  • 社交媒体和有效的危机传播
  • 积极行动的力量
  • 小结
  • 4 有效的危机传播的案例应用
  • 案例4.1 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危机:英国石油公司与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响应
  • 案例4.2 莫尔登纺织厂大火事件
  • 案例4.3 奥德瓦拉公司苹果汁污染危机
  • 案例4.4 牛肉制品公司与“粉红肉渣”
  • 案例4.5 堪萨斯州格林斯堡镇龙卷风过后的重建
  • 案例4.6 达美乐比萨——昂贵的恶作剧
  • 5 在危机引发的不确定性中开展有效的传播
  • 定义不确定性
  • 意外危机与不确定性
  • 非常规危机事件与不确定性
  • 威胁感知与不确定性
  • 响应时间短与不确定性
  • 危机引发的不确定性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 合乎道德地管理危机期间的传播模糊性
  • 关于模糊性的系列问题
  • 训练、模拟与不确定性
  • 信念结构与不确定性
  • 小结
  • 6 管理危机不确定性的案例应用
  • 案例6.1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与金斯顿火电厂煤灰泄漏
  • 案例6.2 拉奎拉:误传的典型
  • 案例6.3 通用汽车公司与玛丽·巴拉
  • 案例6.4 金车公司对三聚氰胺危机事件的回应
  • 案例6.5 密歇根州弗林特市水污染事件
  • 案例6.6 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事件
  • 7 有效的危机管理领导力
  • 有效的领导力的重要性
  • 危机发生后,领导者曝光度的重要性
  • 发展支持网络
  • 不回避、开诚布公
  • 领导力对危机重建的影响
  • 危机中无效的领导力
  • 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危机领导者?
  • 管理不确定性、响应危机、解决危机并吸取教训
  • 小结
  • 8 危机领导力的经典案例应用
  • 案例8.1 食品原料污染的深刻影响:美国花生公司
  • 案例8.2 木材场火灾事件
  • 案例8.3 史上最大规模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施万公司
  • 案例8.4 自由工业公司与西弗吉尼亚州水污染事件
  • 案例8.5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失败的危机领导力
  • 案例8.6 海洋世界杀人鲸:悲剧的象征
  • 第三部分机遇
  • 9 从失败中学习
  • 未能从失败中学习
  • 从失败中学习
  • 替代学习
  • 组织记忆
  • 舍弃成规
  • 小结
  • 10 风险沟通
  • 区别风险与危机
  • 风险识别
  • 正念
  • 分析多个受众
  • 趋同理论与风险沟通
  • 负责任的风险沟通
  • 小结
  • 11 危机响应的道德规范
  • 道德观
  • 作为道德主体的企业
  • 价值观
  • 价值观和危机
  • 责任与义务
  • 信息公开
  • 人文关怀
  • 危机响应中价值观的角色
  • 小结
  • 12 有效的危机传播促进重建
  • 发现危机中的机遇
  • 重建话语的理论部分
  • 关于重建话语的小结
  • 重建话语与危机响应计划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关于作者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