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基于“存在论”的视角,从儿童意义及意义世界的建构入手,探索游戏中儿童意义世界的建构机制与功能。

内容简介

“有意义游戏”是指能使儿童与世界建立起多样化的交互关系,促成儿童意义世界自由展露、生成与扩展的具有丰富意蕴与意义的活动。

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处于“实践之困”“政策理解之困”“哲思之困”等境地,其本质是游戏的丰富意义在幼儿教育中的困限,游戏无法在教育之域中舒展意义充盈与丰满之姿,儿童无法获得深远的游戏意义。

本书从动态交互视角探讨有意义游戏的教育理路,探讨儿童游戏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有意义游戏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构建了名为“整合意义模型”的由“叙事结构”“组织结构”和“现实结构”组成的儿童游戏课程与教学实践模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绪论
  • 一 游戏探索之路
  • 二 本书的突破与努力
  • 第一章 被围困的儿童游戏
  • 第一节 实践之困
  • 一 游戏课程设计:“为了儿童”下的成人逻辑
  • 二 教学游戏:“被游戏”的儿童
  • 三 互通式角色游戏:热闹中的“游离”
  • 四 儿童自主游戏:玩归玩 教归教
  • 第二节 政策理解之困
  • 一 政策立足: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 二 “基本活动”的学术解读:游戏意义的框限
  • 三 “基本活动”的实施:多种结合的迷茫
  • 第三节 哲思之困
  • 一 现代范式下幼儿教育远离“游戏”
  • 二 游戏的“经验”迷途
  • 三 “中心论”对游戏意义的固封
  • 第二章 游戏与教育的聚散离合
  • 第一节 游戏与教育的分与合
  • 一 作为原始教育形式的游戏:自然融合
  • 二 限于“儿戏”的游戏:相互分离
  • 三 教育化的游戏:复归与结合
  • 四 基于游戏的课程:深入结合
  • 第二节 游戏在我国幼儿园中的角色变迁
  • 一 作为“体育运动”的游戏
  • 二 作为“活动”的游戏
  • 三 作为“主导活动”的游戏
  • 四 作为“基本活动”的游戏
  • 第三章 游戏:儿童意义世界建构的场域
  • 第一节 游戏与儿童游戏
  • 一 何为游戏
  • 二 “儿童的”游戏
  • 三 作为儿童之事的游戏
  • 第二节 儿童的意义世界及其建构
  • 一 人的存在与意义
  • 二 儿童的意义世界
  • 三 儿童意义世界的特点
  • 四 儿童意义世界的建构
  • 第三节 意义在儿童游戏中绽出
  • 一 庇护与导引:游戏的双重意义建构功能
  • 二 游戏中儿童意义世界的发生机制
  • 第四章 有意义游戏的教育理路
  • 第一节 游戏教育的本体论:教育即游戏
  • 一 游戏教育“无目的”:打破框架、意义生成
  • 二 游戏教育“去中心”:交互作用、扩展意义
  • 三 游戏教育“自组织”:自我创生、开放包容
  • 第二节 游戏教育的认识论:成长即体验
  • 一 “体验”对“经验”的超越:游戏教育认识论转向
  • 二 游戏中意义的体验生成:“被动见主动”
  • 三 游戏体验的促成:教师“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 四 游戏体验的延伸:基于理解的“对话”
  • 第三节 儿童游戏教育的原则
  • 一 以游戏为基本驱动力
  • 二 尊重儿童的游戏框架
  • 三 促成游戏意义的积极生成与公共扩展
  • 第五章 儿童游戏的教育实践构想
  • 第一节 “整合意义模型”的构想
  • 一 舒斯波儿童游戏三领域关系模型的启发
  • 二 “整合意义模型”的构想
  • 第二节 “整合意义模型”的结构及教育机理
  • 一 叙事结构
  • 二 组织结构
  • 三 现实结构
  • 第三节 “整合意义模型”的实施路径
  • 一 非参与性实施路径
  • 二 参与性实施路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