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2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探寻马克思《资本论》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启示。
内容简介
全书从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生态危机和中国现实的生态问题出发,深耕《资本论》文本,挖掘和梳理《资本论》生态哲学思想,对资本扩张的生态悖论进行了详细阐释,提出了“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历史生成并相行相生”的观点,揭示了资本全球扩张的生态殖民主义本质。
并指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须辨证地看待资本,既要正视资本的积极作用,不回避、不否定资本对生态的破坏作用,实现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的统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引言 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 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
- 二、“中国奇迹”与生态警钟的敲响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四、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生态危机“源于何处”:各种生态观透析
- 第一节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及其批判
- 一、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
-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
- 三、抽象的“人类”:无法找到生态危机的出路
- 第二节 生态危机的生产力论及其批判
- 一、生产力发展: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
- 二、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无关?
- 三、忽视生产关系力量:无法真正解决生态危机
- 第三节 生态危机的根源: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异化
-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生成
-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背后:人与人的关系
- 三、异化劳动与自然的异化
- 四、生态问题的出路:异化社会关系的改变
- 第二章 《资本论》生态哲学的核心:资本逻辑的生态悖论
- 第一节 物化劳动的客观逻辑
- 一、劳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 二、社会生产的物化
- 三、社会关系的物化
- 第二节 物化劳动的新形态:资本及其扩张途径
- 一、资本二重性
- 二、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
- 三、资本逻辑:普遍的法则
- 四、资本扩张的根本途径:“两个最大化”
- 第三节 资本扩张的生态悖论
- 一、自然力的破坏
- 二、物质变换的断裂
- 三、资本扩张的时空压缩与生态再生产的空间悖论
- 四、“资本—生态”正反馈怪圈与自然界的“贫困积累”
- 第三章 国际资本与全球生态格局
- 第一节 资本逻辑与生态破坏
- 一、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历史生成
- 二、资本全球化与全球生态资源的破坏
- 三、资本逻辑与全球气候的恶化
- 四、资本全球化的矛盾性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挑战
- 第二节 全球产业链与生态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 一、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与资源效益递减
- 二、资本主义世界主导的国际贸易规则与生态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 三、生态殖民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的掠夺
- 第三节 国际资本的引进与生态“避难所”的形成
- 一、一般利润率下降与发达国家资本的转出
- 二、污染转移:制污者与受污者的时空坐标错置
- 三、国际资本的引进与“污染物的堆积”
- 第四章 对资本的驾驭与导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 第一节 生态资本主义的“乌托邦”
- 一、生态资本主义的核心要义
- 二、生态市场主义的失灵
- 三、技术与生态的“杰文斯悖论”
- 四、脱缰的资本与生态资本主义泡影破灭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驾驭与导控资本的制度保障
- 一、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残殇生态的根源
-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驾驭和导控资本的保障
- 第三节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文明的本质:社会关系
- 二、生态文明:对象性存在的良序状态
- 第四节 驾驭和导控资本:发挥资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积极作用
- 一、驾驭资本:生态文明建设的同路人
- 二、克服“资本奴役”,引导人对资本的生态化认识
- 三、导控资本,引导企业生态化生产
- 四、发挥资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作用
- 五、引导资本向生态技术领域集中
- 第五章 建立生态环境再生产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
- 三、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
- 四、资本家的唯利是图:循环经济的制约
- 五、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 第二节 “看不见的手”:市场与生态环境的再生产
- 一、引入资本,激发生态环境再生产的市场活力
- 二、集聚产业,建立生态环境再生产供需市场
- 三、建立排污权的市场,优化生态环境再生产的资源配置
- 四、生态责任内部化: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价格体系
- 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牢牢掌控本国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 第三节 “看得见的手”:政府与生态环境再生产
- 一、建设生态型政府,建立生态治理问责机制
- 二、完善市场机制,制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再生产的激励机制
- 三、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再生产的税收制度
- 四、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全面推行绿色采购政策
- 五、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生态治理
- 第六章 构建生态产业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骨架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 一、产业结构的生态不平衡
- 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依托
- 三、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转型的“助推器”
- 第二节 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
- 一、优化产业布局
-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 三、应对国际资本,设立生态产业门槛
-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生态转换
- 一、技术不先:“中国制造”生态难题的根因
- 二、技术创新:“中国智造”生态转型的关键
- 第四节 全面深化改革的生态之维
- 一、保护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底线
- 二、生态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 三、生态公平: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
- 四、生态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原则
- 第七章 生态消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生态恶果
- 一、资本逻辑与消费主义的蔓延
- 二、“丰裕社会”的消费幻象
- 三、符号拜物教与消费价值的扭曲
- 第二节 生态消费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
- 一、生态消费:一种节制欲望的新生活方式
- 二、生态消费的生态价值
- 第三节 消费主义的超越与生态文明建设
- 一、培养理性生态人,弥补理性经济人缺陷
- 二、确立生态需要,奠定生态消费的内生动力
- 三、培育生态意识,引导生态消费行为
- 四、建设生态文化,营造生态消费的良好氛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