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国内权威的、完整的、系统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专用工具书。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脑出血""一级预防""脑小血管病""静脉窦血栓""动脉夹层""脑血管病影像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卒中风险预测工具"等共16个最新指南与共识,同时介绍了指南制定的方法以及最新"中国脑血管病分类"。

本书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为脑血管病诊治的指南与共识的合集,总负责人为现任主任委员蒲传强、前任主任委员贾建平和候任主任委员崔丽英,负责人及执笔人等均为国内知名医院的知名神经科专家。本书指南均为目前国内最新、最详细,为临床操作提供最快捷、权威和实用的指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名单
  • 前言
  • 1 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制定方法及应用
  • 一、新指南制定及修订的基本过程
  • 二、指南的目的和使用者
  • 三、指南内容的确定
  • 四、“循证+共识”的实施方法
  • (一)证据的收集
  • (二)共识的作用
  • (三)对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对照表(表1-2)的说明
  • (四)使用指南的原则
  • 五、指南写作格式及其他问题
  • 六、指南的更新
  • 七、指南的局限与对指南认识的误区
  • 参考文献
  • 2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
  •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二)脑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
  •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 (四)慢性脑缺血
  •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 (二)脑出血
  • (三)其他颅内出血
  •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
  • 四、高血压脑病
  • 五、颅内动脉瘤
  • 六、颅内血管畸形
  • 七、脑血管炎
  •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十、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病
  • 十一、脑卒中后遗症
  •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 十三、脑卒中后抑郁
  • 参考文献
  • 3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 一、高血压
  • 二、吸烟
  • 三、糖尿病
  • 四、心房颤动
  • 五、其他心脏病
  • 六、血脂异常
  • 七、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 八、饮食和营养
  • 九、缺乏身体活动
  • 十、肥胖
  • 十一、代谢综合征
  • 十二、饮酒
  • 十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十四、口服避孕药
  • 十五、绝经后激素治疗
  • 十六、睡眠呼吸紊乱
  • 十七、高凝状态
  • 十八、炎症和感染
  • 十九、偏头痛
  • 二十、遗传因素
  • 二十一、阿司匹林用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 二十二、首次脑卒中风险评估与预警
  • 参考文献
  • 4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 一、危险因素控制
  • (一)高血压
  • (二)脂代谢异常
  • (三)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 (四)吸烟
  • (五)睡眠呼吸暂停
  • (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 三、心源性栓塞的抗栓治疗
  • (一)心房颤动
  • (二)其他心源性栓塞
  • 四、症状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的非药物治疗
  • (一)颈动脉颅外段狭窄
  • (二)颅外椎动脉狭窄
  • (三)锁骨下动脉狭窄和头臂干狭窄
  • (四)颅内动脉狭窄
  • 五、其他特殊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 (一)动脉夹层
  • (二)卵圆孔未闭
  • (三)未破裂动脉瘤
  • (四)烟雾病
  • (五)颅内出血后抗栓药物的使用
  • 六、指南指导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
  • 参考文献
  • 5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 一、修订原则与方法
  • 二、院前处理
  •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 三、急诊室处理
  • (一)诊断
  • (二)处理
  • 四、卒中单元
  • 五、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 (一)评估和诊断
  • (二)一般处理
  • (三)特异性治疗
  • (四)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 (五)早期康复
  • (六)早期开始二级预防
  • 参考文献
  • 6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 (一)适应证
  • (二)禁忌证
  • 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
  • (一)动脉溶栓及静脉-动脉序贯溶栓
  • (二)机械取栓、碎栓
  • (三)急性期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 三、围术期管理
  • (一)快速行动
  • (二)介入治疗方式
  • (三)麻醉方式
  • (四)围术期药物管理
  • 四、并发症及处理
  • (一)脑血管栓塞
  • (二)血管再通后闭塞
  • (三)过度灌注脑损伤
  • (四)其他并发症
  • 五、疗效评估及随访
  • (一)影像学评估
  • (二)临床随访建议
  • 参考文献
  • 7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一、院前处理
  • 二、诊断与评估
  • (一)病史与体征
  • (二)影像学检查
  • (三)实验室检查
  • (四)疾病诊断
  • (五)卒中单元
  • (六)分型
  • (七)诊断流程
  • 三、脑出血的治疗
  • (一)内科治疗
  • (二)外科治疗
  • 四、预防脑出血复发
  • 五、康复治疗
  • 参考文献
  • 8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 一、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 (一)发病率
  • (二)患病率
  • (三)病死率
  • (四)危险因素
  • (五)预防措施
  • 二、急诊诊断、评估和处理
  • (一)SAH临床诊断和评估
  • (二)SAH的监测和一般处理
  • 三、动脉瘤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 (一)动脉瘤介入治疗
  • (二)动脉瘤手术治疗
  • (三)手术与栓塞治疗的比较
  • 四、预防再出血的药物和其他治疗
  • (一)止血的药物治疗
  • (二)其他措施
  • (三)去除病因
  • 五、血管痉挛的监测和治疗
  • (一)血管痉挛的判断和监测
  • (二)血管痉挛的治疗
  • 六、脑积水的治疗
  • 七、癫痫样发作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9 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
  • 二、临床表现
  • (一)一般临床表现
  • (二)不同部位CVST的临床表现
  • 三、影像学检查
  • (一)头颅CT/CT静脉成像(CTV)
  • (二)头颅MRI/MR静脉成像(MRV)
  • (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SA)
  • 四、其他辅助检查
  • (一)D-二聚体
  • (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 (三)其他
  • 五、CVST的治疗
  • (一)病因治疗
  • (二)抗凝治疗
  • (三)溶栓治疗
  • (四)抗血小板和降纤治疗
  • (五)经导管机械取栓术或手术取栓术
  • (六)静脉窦内支架术
  • (七)CVST继发硬脑膜动静脉瘘
  • (八)糖皮质激素
  • (九)降低颅内高压和视神经保护
  • (十)抗癫痫治疗
  • 参考文献
  • 10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
  • 一、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
  • 二、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现状
  • 三、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体系
  • (一)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
  • (二)入住NICU的患者标准
  • 四、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方案
  • (一)总体管理
  • (二)专科管理
  • 参考文献
  • 11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 一、脑小血管病定义
  • 二、脑小血管病病因
  • 三、流行病学资料
  • 四、发病机制
  • 五、脑小血管病临床表现
  • 六、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检查
  • (一)磁共振成像
  • (二)头颅CT
  • (三)彩色眼底照相
  • 七、血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检查
  • (一)血压
  • (二)血压变异性
  • (三)脑血管运动反应性评价
  • (四)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
  • 八、脑小血管病的治疗
  • (一)对因治疗
  • (二)控制血压
  • (三)抗血小板药物
  • (四)抗凝治疗
  • (五)他汀类调脂药物
  • 参考文献
  • 12 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
  • 一、诊断
  • (一)临床特征
  • (二)辅助检查
  • 二、治疗
  • (一)溶栓治疗
  • (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 (三)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
  • 三、预防
  • 参考文献
  • 13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 一、VCI的流行病学
  • (一)VCI的危险因素
  • (二)VCI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 二、VCI的分类
  • (一)根据病程分类
  • (二)根据病因分类
  • 三、VCI的诊断
  • (一)临床评估
  • (二)神经心理评估
  • (三)神经影像
  • (四)实验室检查
  • (五)诊断标准
  • 四、VCI预防和治疗
  • (一)VCI预防
  • (二)VCI治疗
  • 参考文献
  • 14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训练强度
  •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 十、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 十一、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 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 参考文献
  • 15 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 一、脑血管造影术
  • (一)DS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二)脑血管造影前的准备
  • (三)术前及术中的药物准备
  • (四)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二、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评估
  •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内科治疗
  • (三)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循证依据
  • (四)CAS围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
  • (五)CAS适应证和禁忌证
  • 三、颅外段椎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 (一)椎动脉狭窄评估
  • (二)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循证依据
  • (三)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围术期处理
  • 四、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 (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临床评估
  • (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估
  • (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内科治疗
  • (四)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循证依据
  • (五)颅内病变血管内治疗的围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
  • 参考文献
  • 16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应用指南
  • 一、脑成像技术
  • (一)CT
  • (二)MRI
  • 二、血管成像技术
  • (一)CTA和CTV
  • (二)MRA和MRV
  • (三)DSA
  • (四)高分辨率血管壁MRI(HRMRI)
  • 三、脑灌注成像技术
  • (一)CTP
  • (二)MRP
  • 四、其他MRI成像技术的应用
  • (一)DTI
  • (二)BOLD
  • (三)磁共振弹性成像
  • (四)MRS
  • (五)SWI
  • 参考文献
  • 17 中国脑血管超声临床应用指南
  • 一、TCD临床适用范围
  • (一)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
  • (二)微栓子监测
  • (三)评价RLS
  • (四)评价脑血管舒缩反应性(vasomotor reactivity,VMR)
  • (五)评估卧立位血压变化与脑血流动态调节
  • (六)诊断和监测SAH血管痉挛
  • (七)判断脑血流循环停止
  • (八)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
  • (九)缺血性脑卒中超声助溶
  • 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适用范围
  • 参考文献
  • 18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使用专家共识
  • 一、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
  • (一)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
  • (二)汇集队列方程
  • (三)卒中风险计算器
  • (四)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与抗凝出血风险评估量表
  • 二、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
  • (一)ABCD评分系统
  • (二)Essen量表
  • (三)SPI-Ⅱ量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