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6千字
字数
2019-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线经济学家看改革,有理有据有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罕见地从参与改革的经济学家队伍内部的视角出发,描绘改革历经的各种探索和博弈,揭示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历程,刻画了一群积极推动改革的经济学家的活跃身影。
本书以莫干山会议关于价格双轨制的论战、巴山会议启蒙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始末、国有企业承包及地方试验等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为核心,铺展论述,重返历史现场,再现了激荡的改革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众多关键时刻,使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直面改革现场,把握改革关键点。
书中追溯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源,详细梳理了从价格双轨制的讨论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改革经验,以极具现场感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改革的有力回顾,在动态的历史变动过程中,呈现了改革的痛点、难点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一幅难得的经济改革纵览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前言
- 代序 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
- 第一章 自下而上的农业改革
- 农业集体化
- 安徽样本
- 推广农业改革
- 80年代的农业增长
- 第二章 莫干山上论战价格改革
- 莫干山会议
- 双轨价格的经验
- 关于双轨制的争论与“配套改革”动议
- 价格双轨制:是奇迹还是神话
- 第三章 巴山轮会议
- “巴山轮会议”上的经济学家
- 1985年的通胀辩论
- “巴山轮会议”的七大论题
- 中国经验的理论贡献
- 第四章 特区试验场
- 试验改革的回声
- 成立特区的过程
- 设立经济特区的政治经济学
- 特区的制度试验
- 特区为什么会遭遇经济学家的批评
- 特区与沿海开放战略:空间经济学的视角
- 特区的使命
- 第五章 分权与增长
- 向地方分权有多重要
- 分权的政治
- 1978年以后的财政分权
- 分权财政告诉了我们什么
- 第六章 重建金融
- 重建银行
- 非银行金融机构
- 外资银行
- 金融市场
- 民间借贷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的特征
- 中国经济的货币化进程
-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熊彼特可能错了吗
- 小结
- 第七章 一场错了再试的改革
- “试错”的开始
- 再试再错的改革:承包国有企业
- 京伦会议
- 改制
- 地方试验
- 杂交的制度:新国企的出现
- 试错的遗产:“央企”的形成
- 我的工业研究
- 第八章 浦东开发
- 开发浦东的缘起
- 早期的特惠政策和浦东的组织架构
- 土地批租在上海的起源
- 如何破译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 附录 激情岁月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