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政治经济学力作,探索金砖国家机制、21世纪中国外交重要“抓手”。

内容简介

在当前全球权力转移的背景下,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成立了一个名为“金砖四国”的非正式俱乐部。随后,金砖四国与南非联合,实行了集体金融治略,即主权国家政府为了实现更大的外交政策目标而使用金融和货币政策。

本书列出了四种集体金融治略,从多边机构或全球市场内部改革的压力,到通过建立新的多边机构或共同推动国际金融的新现实而采取的外部选择。金砖国家的联合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金砖国家之所以团结一致,是因为共同的厌恶(对于在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中长期处于次要伙伴的怨恨,对侵犯其自主权和美元支配地位的抵制)和共同的利益(在国际机构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金砖国家既不是革命者,也不是逃避者。该组织寻求在现有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改革、影响和领导作用。在被阻挠的地方,他们与平行的多边机构进行试验,在这些机构中,他们是主要的规则制定者。金砖国家的未来不仅取决于它们的议价能力和对市场参与者的调整,还取决于它们克服阻碍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内障碍的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中文版序
  • 1.金砖国家及其重要性
  • 2.国际舞台的转移:对金砖国家俱乐部意味着什么
  • 3.中国金融治略的最近演进
  • 4.结论:金砖集团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
  • 第一章 金砖国家俱乐部
  •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金砖国家
  • 单极中的战略刺激和共同反感
  • 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体系
  • 正式的机制和非正式的权力:各俱乐部的兴起
  • 作为一个俱乐部的金砖国家
  • 权力不对称的俱乐部和有外部选项的主导大国
  • 本书的计划
  • 第二章 全球权力转移:金砖国家塑造影响力
  • 界定权力
  • 衡量经济实力的转变
  • 一个崭新的多极化世界?
  • 金砖国家的全球金融及货币实力
  • “红币”崛起
  • 结论
  • 第三章 金砖国家集体金融治略:四个案例
  • 集体金融治略的界定
  • 集体金融治略的四种类型
  • 内部改革:金砖国家追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发挥更大影响(案例1)
  • 内部改革:抵制金融市场大国以实现美国/西方政治目标为目的的操纵(案例2)
  • 外部选择:建立由金砖国家控制的平行金融机构(案例3)
  • 外部选择:削弱美元支配地位,构建人民币的金融市场力量(案例4)
  • 未来的趋势和尚未抓住的合作机遇
  • 结论:金砖国家最成功的集体金融治略
  • 第四章 金砖国家的合作动机
  • 六个命题
  • 北京的观点:寻求合法性和非威胁性的领导作用
  • 莫斯科的观点:努力寻求自主性和国际影响力
  • 新德里的观点:提高发言权和希望多极化
  • 巴西利亚的考量:提高地位,吸引投资
  • 比勒陀利亚的观点:支持增长和地区领导地位
  • 结论:解释金砖集团的合作
  • 第五章 结论:金砖国家走向何方?
  • 金砖国家与世界秩序:太多的悲观情绪缺乏根据
  • 增长:回归金砖国家根基的根本需要
  • 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的张力
  • 总结:金砖国家、集体金融治略与未来多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