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研究中华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具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特别是对于年轻的读者,“多读点近代史”不应沦为空话,更不可只去读那些教科书中的分题论述,而应具体地了解近现代史中生动的人物和事件,获得实在而有教益的感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黄埔军校与中国共产党
  • 一、 黄埔军校的酝酿、筹备与中国共产党
  • (一)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 (二)在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绝望之际,中国共产党给予他热情的支持
  • (三)孙中山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共产党人积极参加
  • 二、 黄埔军校的建立与中国共产党
  • (一)积极负责招生
  • (二)挑选优秀干部到校任职
  • (三)在军校内组建政治部,完善政治工作制度
  • 三、 黄埔军校的功绩与中国共产党
  • (一)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 (二)中国共产党力量在军校不断壮大
  • (三)优秀共产党员发挥了骨干和带头作用
  • 碧血丹心 青史永垂
  • 一、 三一八惨案 举世震惊
  • 二、 名垂青史 虽死犹生
  • 献身华工事业 英名永垂千古
  • 一、 成立共济会 不遗余力维护旅日华工利益
  • 二、 为救同胞惨遭杀害 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 一、 武装斗争——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斗争形式的演变
  • (二)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的论述及认识的深化
  • (三)中国武装斗争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 (四)主要斗争形式和非主要斗争形式的关系
  • 二、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一)中国的“城市中心论”
  • (二)“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确立
  • (三)毛泽东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论述
  • (四)从农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
  • 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军思想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
  • (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军思想
  • (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
  • 四、 武装斗争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
  • (一)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佳选择
  • (二)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人的战争目的论
  • 陈毅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 一、 摆脱“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 实现向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
  • 二、 “依靠群众的支援和掩护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
  • 三、 实现新的战略转变 “铁流”奔赴抗日战场
  • 四、 不朽的功绩 伟大的意义
  • 为国尽忠 日月同光
  • 一、 尽忠报国 捐躯沙场
  • 二、 英烈千古 万代颂扬
  • 为国捐躯 英烈千秋
  • 一、 从长城抗战到“襄东大捷”
  • 二、 为国战死 功昭万代
  • 以身殉国 万古流芳
  • 一、 赤胆忠心 为国为民
  • 二、 以身殉国 永垂史册
  • 壮烈殉国撼山岳 高风亮节昭世人
  • 一、 弹尽粮绝 壮烈殉国
  • 二、 高风亮节 永昭世人
  • 何应钦传略
  • 一、 从留日生到黔军参谋长
  • 二、 从黄埔军校总教官到军政部长
  • 三、 从中原大战到西安事变
  • 四、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大管家
  • 五、 战后体面而又曲折无奈的引退
  • 六、 逃台湾后极力鼓吹“道德重整运动”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工业的垄断
  • 一、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成立
  • 二、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工业的垄断
  • 三、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对工业垄断的后果
  • 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 一、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
  • 二、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实施的经过东北根据地的建立
  • (一)“向北发展”,力争夺取东北
  • (二)“向南防御”让出南方八个解放区,配合谈判斗争,掩护“向北发展”
  • (三)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进犯华北,保障人民军队在东北地区战略展开
  • (四)迅速站稳脚跟,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 三、 贯彻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伟大意义
  • 中原突围述略
  • 一、 中原突围前的形势与胜利突围
  • 二、 中原突围胜利原因
  • 三、 中原突围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 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
  • 一、 济南战役前的形势与中共中央军委的决策
  • 二、 济南战役的经过
  • 三、 济南战役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期毛泽东的军事民主思想
  • 一、 关于“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战略指导方针的确立
  • 二、 在济南战役中
  • 三、 在辽沈战役中
  • (一)辽沈战役中,反复磋商,耐心说服,确立东野南下作战,集中兵力,攻占锦州的作战方针
  • (二)改变攻击锦西、葫芦岛的作战计划,实施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役方针
  • 四、 在淮海战役中
  • (一)淮海战役中,适时改变由华野、中野分别进行淮海、徐蚌战役计划,接受并实施前线指挥员提出的两大野战军主力协同歼敌主力于徐州地区的建议
  • (二)改变先歼邱清泉、李弥兵团的计划,确立首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方针
  • 五、 在平津战役中
  •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
  • 一、 三次派出和谈代表 决心走和平道路
  • 二、 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功垂青史
  • 张治中与北平和平谈判
  • 一、 为了和平 三到延安
  • 二、 为了大局 北平和谈
  • 三、 为了国家 决心留平
  •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
  • 一、 战后资源委员会对日伪企业的接收及其膨胀
  • 二、 资源委员会的衰落和崩溃
  • 三、 资源委员会的起义和新生
  • 国民党的“制宪国大”与“改组政府”
  • 一、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与国民大会的由来
  • 二、 “制宪国大”的召开 《中华民国宪法》的通过
  • 三、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国民政府的“改组”
  • 国民党的“行宪国大”与 总统、副总统选举
  • 一、 “行宪国大”的纷争与召开
  • 二、 蒋介石的“谦让”与当选
  • 三、 副总统选举的风波与蒋桂矛盾的加深
  •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总崩溃
  • 一、 战后国民政府的经济接收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二、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出现与经济总崩溃
  • 三、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根源与特点
  •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
  • 一、 中间路线的产生及其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度活跃
  • 二、 中间路线的基本政治主张
  • 三、 中间路线的必然破产及其历史经验教训
  • 丹心永存 功垂千秋
  • 一、 文韬武略 正气浩然
  • 二、 致力国家统一大业 英勇就义功垂千秋
  • 三、 继承先烈遗志 共同圆梦成真
  • 彪炳史册 光照后人
  • 一、 战后中共在国统区地下组织领导的斗争与对革命的贡献
  • 二、 潜伏在国民党军队内的中共秘密党员及其在关键时刻的作用
  • (一)隐蔽战线上的“后三杰”之首一熊向晖
  • (二)淮海战役中的何基沣、张克侠
  • (三)北平和平解放及“北平和谈”中的阎又文、傅冬菊及金山
  • (四)解放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大作用
  • 三、 革命前辈和先烈的不朽业绩 永垂史册光照后人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国的政治与人物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765 本(38)#《民国政治与人物》️曾一度荣获 “革命先驱” 崇高荣誉称号、领受了 “东方的红军” 灿烂锦旗的黄埔军校,以其先进的思想、崭新的制度和人才辈出、战功显赫而闻名于世。但这一切无不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桂林期间,马林与孙中山进行了三次长谈,他向孙中山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改组国民党,与社会各阶层,尤其与农民、劳工大众联合;第二,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第三,谋求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孙中山欣然接受。️周恩来说:“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1923 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积极活动和帮助下,孙中山做出建立黄埔军校的决策。1924 年 1 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创立军校案,并委托参加大会的代表到各地招生。叶剑英受廖仲恺邀请,参加了军校筹备工作。️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在战时把对象分为本军、人民群众和敌军三个方面,其基本要求是,使军队具有革命观念,懂得作战目的;宣传群众,争取各界人民支持革命战争;使军阀渐渐醒悟,争取他们起而加入革命行列。事实证明,政治工作启发人的自觉心,使其明了自己的利益所在,认清敌人与朋友,为主义、为理想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革命斗争形式,概括地说,经历了一个由领导革命的群众运动、参与革命战争,到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演变过程。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工作干部。后来成为创建红军的一大部分领导骨干,如徐象谦(即徐向前)、刘志丹、陈赓、许继慎、左权、黄公略、段德昌、周逸群、卢德铭、吴光浩、曾中生等,先后都曾就学于黄埔军校。由中国共产党组建和实际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创建了不朽的功勋。️1927 年 3 月,毛泽东提出必须 “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他热情赞颂农民的 “梭镖队”,“是使一切土豪劣绅看了打颤的一种新起的武装力量”。同年 7 月 4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农民自卫军必须保留,“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我们即无办法”。他还主张 “上山”,并预料 “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全过程中,革命战争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无论是实行革命的进攻还是必要的退却,始终都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这种武装斗争的总概念…… 就是游击战争”。️历史正是这样发展过来的。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就没有出现 “围剿” 与反 “围剿” 长期反复的局面,而只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及作为战略进攻继续的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这是因为解放区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力量的迅速壮大,革命的力量很快超过了反动派的力量的缘故。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