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用户推荐指数
文学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1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张旭东教授30年学术成果精选,反思“文学史”写作,重新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经典。
内容简介
《批判的文学史》收录张旭东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和文化思想论述的文章。
通过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王安忆、莫言、金宇澄等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阐释,探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象征”与“寓言”,当代中国的史诗性“动作”在叙事和表象领域的“摹仿”,审美自律性、游戏性同历史叙事和道德批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现出在语言、形象、形式和结构空间里,以批评实践所进行的一场思想的挑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文学认识“统一场”理论及其实践刍议
- 第一辑 语言与价值:反思文学革命
- 启蒙主义“伦理自觉”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
- 概念的界定
- “五四”新文化的深层结构性转换:再论白话革命的历史意义
- 一、白话革命与“文化和政治的重合贯通”
- 二、白话与白话文
- 三、口袋和箱子
- 四、“反对党八股”
- 五、白话革命与“礼”之重建
- 六、小品文与新文学的极致
- 中国现代主义起源的“名”“言”之辨:重读《阿Q正传》
- 一
- 二
- 三
- 四
- 新文化的激进阐释学与传统的再发明:重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现代性的内化
- 二、结缘:朋友,引用和救赎
- 三、扩大的文学概念
- 第二辑 新文学的自我与形式自觉
- 杂文的自觉
- “小品文”与社会个体性的建构:论周作人30年代写作的审美政治
- 一 文学和乱世
- 二 标准化的美学:作为日常生活文化的新文化
- 作为现代寓言和政治哲学的《骆驼祥子》
- 一、人,还是非人,这是一个问题
- 二、“鬼”的现象学
- 三、正传比较:祥子与阿Q
- 四、语言之外或“内在性”
- 五、动物性与“经济人”
- 六、纯粹时间
- 七、摹仿,或“行动中的人”
- 八、反成长小说
- 九、自然史,或祥子的北平城
- 十、新旧交替
- 十一、不在场的国家与新文化的终结
- 附录: 重读鲁迅与中国文学批评的反思
- 第三辑 当代性与文学史写作
- “革命机器”与“普遍的启蒙”
- 一、历史语境的理论结构
- 二、“革命机器”内部的文艺
- 三、政治的概念:党内关系与党外关系
- 四、有待消逝的中介与“普遍的启蒙”
- 五、作为教化与服务的中国革命
- 当代性与文学史
- 文艺文化思想领域40年回顾(1979—2019)
- 第一个十年(1976—1979;1979—1989)与“现代主义”
- 第二个十年(1989—1992;1992—2001)与“后社会主义”
- 第三个十年(2001—2012)与“中国道路”
- “第四个十年”与“新时代”
- 附录: 政治为文艺确立主体
- 在中国革命的整体历史脉络中理解《讲话》
- 从文化与政治的互渗重叠来看《讲话》
- 《讲话》的指导意义:文艺批评应挺立政治主体性
- 第四辑 当代文学里的城市与自然史
- 上海的意象:城市偶像批判、“小文学”与现代性神话的消解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启蒙”的精神现象学:谈谈王安忆《启蒙时代》里的虚无与实在
- “妖精现实主义”:莫言《酒国》的叙事结构与自然史寓言
- 叙事的划分
- 主体的崩溃
- “无家可归”与“怀旧”
- 自然史
- 寓言交换与道德批判
- “仅仅追求美”
- 如果上海开口说话
- 如何让上海开口说话
- 现代性经验与叙事性增补
- 《繁花》的叙事结构
- 段子:《繁花》叙事的基本单位
- 自发性
- 暴露癖
- 无目的性或非功利性
- 《繁花》的叙事留白:“不响”
- 代码共享
- 摹仿:上海的尘世
- 附录: 语言、诗歌与时代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