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5.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70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道家立场的中国先秦思想史,中国哲学研究者书写。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考察先秦诸子思想并对其哲学成就及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他认为道家思想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指引的特点。同时,他对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给予更多同情,而明确反对把儒家置于中国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统理论。
本书在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结论等多方面均极具启发性,引起了中西方比较哲学领域多番争论,把西方的先秦哲学研究带入更深的层面和更高的水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致谢
- 中译本序
- 第一章 导论及蓝图
- 新的透视及哲学的进展
- 正统的解释理论
- 翻译范式
- 学派割裂的观点
- 意义变化的假设
- 印欧语系的语言和思维理论
- 中国思想的哲学价值
- 道家思想之复位
- 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语境:语言及语言理论
- 地理环境
- 史前的影响
- 语言
- 社会背景:一些结论
- 第一编 积极之道的时期
- 第三章 作为基准线的孔子
- 孔子的《论语》:一些初步的假设
- 良序社会
- 人性理论
- 儒家的概念性图解:道
- 仁与孔子的语言理论
- 其他的诸多问题
- 第四章 墨子:制定哲学议程
- 复位
- 墨子的生平
- 工匠与指引:客观的标准
- 文化适应的过程
- 对传统主义的攻击
- 实用主义标准
- 墨子功利主义的观念结构
- 天之所欲的角色
- 道德:动机和理由
- 人际关系中的“兼爱”
- 尚同
- 功利主义的多重结果
- 《墨子》中的理性和权利
- 语用论与语义学
- 墨子的语言理论
- 三表法
- 第二编 逆语言时期
- 第五章 孟子:创发反击
- 背景:儒学面临的双重挑战
- 孟子的哲学号召
- 孟子的道德心理学
- 孟子道德心理学的反思
- 孟子对语言和心智的态度
- 孟子对后世的影响
- 第六章 老子:语言和社会
- 理论的解释
- 《道德经》的文本
- 道家思想的历史背景
- 老子:无生和传统
- 首章:解释
- 《道德经》中对立面的反转
- 原始道家:神秘主义和孟子
- 第三编 分析时期
- 第七章 名家:中国的语言分析
- 新墨家的文本:重要性和问题
- 现实主义者的活动
- 串联和指代:扩展体系
- 伦理和现实主义者语言
- 新墨家的认识论
- 新墨家的逻辑
- 公孙龙:对儒家语言的辩护
- 惠施的悖论——万物为一
- 总结:名家
- 第八章 庄子:辩之辩
- 一个解释性的声明
- 庄子在汉代以前话语中的地位
- 庄子:文本和历史方面的议题
- 语言和它的合适性
- 对孟子的反驳
- 对新墨家的反驳
- 对绝对一元论者(原始道家)的反驳
- 庄子之梦和怀疑主义
- 科学、事实与价值的分离
- 实用建议
- 第四编 权威主义者的回应
- 第九章 荀子:实用主义儒学
- 诠释的两难
- 荀子思想的影响
- 荀子思想概要
- 新正名
- 人性是恶的吗?
- 心的哲学
- 第十章 韩非子:统治者的解释
- 韩非子的生平与主导的形象
- 儒家的人治与西方的法治
- 中国治国术的历史考察
- 语言与诠释混乱的危险
- 权威主义的道家思想
- 余论
- 参考文献
- 汉字词汇表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