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试图厘清中国企业HR转型之道,强调回归管理常识,启发读者的思考。

内容简介

HR不断追逐专业时尚,以试图摆脱传统定位,进而转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却往往又走入新的误区,甚至在组织中产生很多“副作用”。转型多年,HR为何依然招人憎恨,被业务主管视为需要智取的“敌人”?本书以德鲁克先生的人力资源理念为主线,通过对大师思想的解读和优秀企业实践的剖析,提出了中国企业HR转型的杠杆解:回归正确的角色定位、从客户需求而非职能专业出发、从目标成果而非专业活动出发、从假设而非最佳实践出发。作者跳出人力资源的专业局限,从更为宽广的视角采撷素材,通过大量的经典案例,对德鲁克近乎常识的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脉络分明、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德鲁克告诫说:“思考是很艰苦的工作,而管理时尚刚好是思考的完美替代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寻找HR转型的杠杆解
  • “为何我们憎恨HR”
  • 让HR尴尬的现实
  • HR转型杠杆
  • HR需要回归正确的定位,有所不为
  • 从客户需求而非专业职能出发
  • 从目标成果而非专业活动出发
  • 从假设而非最佳实践出发
  • 搬走思维误区中的大石头
  • 第1章 艰难的回归
  • 幸运的旁观者
  • 通用与福特
  • “管理”的诞生
  • 责任是管理的核心
  • “管理者是组织的器官”
  • “综合管理者”
  • “人事管理为何宣告失败”
  • “讨厌的”幕僚
  • 谁的人力资源管理
  • 艰难的回归
  • 惠普HR:聪明的定位
  • 盖洛普:敬业的员工最需要什么
  • 戴维·尤里奇:一道选择题
  • 咨询公司:集体回归常识
  • 结束语:主角只是传说
  • 第2章 有所不为
  •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主角
  • CEO:最大的HR总监
  • 员工:自我发展
  • 如何“改造”直线经理
  • 被误读的万科人力资源实践
  • 王石:对人永远尊重
  • 人力资源部:最佳战略伙伴
  • 直线经理:带队伍
  • 员工:我的未来我负责
  • 优才计划的细节
  • 人力资源部:有所不为
  • 人力资源管理的“副作用”
  • “不要用工具取代经理”
  • “HR工作的起点是管理者”
  • 以管理者为轴
  • 结束语:练脏腑不练四肢
  • 第3章 专业的深井
  • 向专业化分工宣战
  • 专业化浪潮:斯密与福特
  • 化解专业化的弊端
  • 流程再造的旋风
  • 人力资源部:像企业一样运营
  • 三角模型
  • “危险”的专业人士
  • “最麻烦的就是第二个石匠”
  • 专业人士的最大敌人
  • 熟练的无知
  • 结束语:跳出专业的深井
  • 第4章 从客户出发
  • 由外而内
  • 营销学的祖师爷
  • 雷富礼:消费者是老板
  • 郭士纳:拯救IBM
  • “协助应当由受助者决定”
  • 职能部门最喜欢的“消遣”
  • 价值是由接受者而非提供者决定的
  • 客户想要什么
  • 客户和你想的不一样
  • 客户想要简单而非复杂
  • 客户想要单刀直入而非隔靴搔痒
  • 客户不想要什么
  • 知易行难:积重难返的HR
  • 急需加强培训的背后
  • 客户不知道真正想要的
  • “跨部门沟通”的难题
  • 结束语:椅子上的乔·安妮
  • 第5章 从成果出发
  • “目的性极强”
  • 从后向前看:大野耐一的逆向思维
  • 斯隆:“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钱包、不同的车型”
  • “球队的目标是什么”
  • 中粮:培训如何驱动转型
  • 关注成果而非活动:HR转型第一波
  • 戴维·尤里奇:传承德鲁克的衣钵
  • 人力资源角色与成果模型
  • 委屈的董事长:薪酬改革为何失败
  • 目的的目的
  • 丰田8D:目标的目标
  • “上海滩第一的哥”:小人物的大智慧
  • “工厂的目标是什么”
  • 员工培养:多才多艺vs.胜任岗位
  • 从业务出发:HR转型第二波
  • 一道问答题
  • 业务是HR工作的起点
  • 伪人力资源转型
  • 结束语:HR需要“功利”一些
  • 第6章 从假设出发
  • 无处不在的光环效应
  • 强制分布的争议
  • 看似简单的因果关系
  • 霍桑实验
  • 改变日本的戴明
  • 随机性如何愚弄我们
  • 敬畏因果关系
  • 不确定的世界:一切皆为假设
  • 从演绎法到归纳法
  • 波普尔的颠覆
  • 战略是一组因果关系的假设
  • 如何从假设出发
  • 7-Eleven:假设与验证
  • 小心假设,小心求证
  • “锤炼”假设
  • 结束语:小心,最佳实践!
  • 阅读地图
  • 艰难的回归
  • 斯隆与德鲁克
  • 《管理的实践》
  • 《公司的概念》
  • 《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 《企业的人性面》
  •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
  • 其他
  • 有所不为
  • 《惠普方略》
  • 《一路向前》
  • 《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合作的角度》
  •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
  • 其他
  • 专业的深井
  • 《企业再造》
  • 《无边界组织》
  • 其他
  • 从客户出发
  • 《顾客导向》
  • 《客户想让你知道的事》
  • 《培训审判:再造职场学习,保持与时俱进》
  • 《人力资源成为战略性业务伙伴》
  • 其他
  • 从成果出发
  • 《目标》
  • 《高绩效咨询》
  • 《人才保卫战》
  • Human Resource Champions:The Next Agenda for Adding Value and Delivering Results
  • 《点球成金》
  • 其他
  • 从假设出发
  • 《光环效应:何以追求卓越,基业如何长青》
  • 《戴明论质量管理》
  • 《管理的真相:事实、传言与胡扯》
  • 《BCG视野:假说驱动管理的魅力》
  • 《学习型管理:培养领导团队的A3管理方法》
  • 《优势何在》
  • 其他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全书围绕一个论点:HR 不能自娱自乐不能沉浸在专业深井里自嗨;坏处太多。要多读经典,学会从业务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跳出专业的陷阱

      HR 转型突破是这些年的热词,如何真正转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观念上的启发。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三点:第一,真正的人力资源转型,将会进一步强化直线经理在打造组织能力和人才队伍方面的责任,让责任回归到直线经理手上,是企业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第二,人力资源部门应扮演四种角色:策略伙伴、变革助推器、员工政委(关注员工需求和利益,提高员工贡献)、行政专家。第三,只有当 HR 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战略落地、达成业务目标时,才算是真正的转型成功。当然,不止如此,开出的人力资源的清单,再次告诉我,要想作为人力资源的从业者,你必须真正的懂组织,懂管理,懂人性,你方能做好 “人力资源” 这个角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套HR思维的转型突破的心法

        值得一读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当下人力资源从业者提及工作时,总会表达出想要摆脱事务性工作,提升工作价值的渴求。但却不得不面对人力资源领域两个尴尬的事实,业务人员经过培训后可以快速掌握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远比 HR 专业人员去了解业务,具备业务敏锐度容易的多;很多大型企业的 HR 部门的核心领导并不具有人力工作经验,而他们被任职的意义是想要 HR 部门更贴近企业战略。究其根本,作者认为是 HR 从业者长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导致了自身定位的偏离,转型突破、回归正确的位置将是破解困境,实现自身价值的不二法门。让正确的人承担起正确的责任,是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是直线经理的责任,而 HR 部门却总是间越俎代庖,与之畅谈的便是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 HR 部门的事,业务部门也要大力配合”,这就造成了要么直线经理的职权被侵占,要么 HR 部门被限制在基础活动当中,而后者几乎成为普遍的趋势,而原本直线经理管理的责任却被 HR 部门真正忽视。盖洛普也用自己的调查,得出了企业员工最需要的是优秀的主管,直接主管是员工的第一责任人的答案。HR 转型回归就是要强化直线经理在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能力,专注提供有效建议和诊断出组织是否具有高效能团队的稳定性和士气。以上为书籍的核心思想,集中在第一章 “艰难回归”,在提出转变举措前,作者用第二章 “有所不为” 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核心思想。在找准定位前,要清楚人力资源的四大主角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CEO:用自身的价值观和信念决定 HR 政策。员工:应始终坚持自我成长,我的未来我负责。直线经理:带队伍,成长成就员工。包括全心全意培养,重德重才选拔,能上能下激励。HR:直线经理的战略伙伴,“改造” 直线经理。培训、绩效、人才管理流程、企业文化。在找准定位前,要清楚专业化是把双刃剑。谨防组织分工后,部门聚焦本身表现,而忽略整个组织的需要。要根据完成工作的内在逻辑来安排工作,而非是根据需要的工具来安排。要像企业一样运行,不输出按细分职能形成的 “产品”,而是业务单元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围绕回归正确位置,HR 从业者要梳理做好三个转变,从客户需求出发而非专业职能,从目标出发而非专业活动,从假设出发而非最佳实践。一是从客户出发,以客户为中心,从外而内,从顾客和市场是视角,来观察我们所经营的事业。协助应由受助者决定,狮子在机翼下纳凉。HR 部门应该弄清楚谁是接收者,他们将接收到什么。客户的三大特点,客户和你想的不一样,客户想要简单而非复杂,客户想要单刀直入而非隔靴搔痒。二是从目标成果出发,HR 需要 “功利” 一些。三是从假设出发而非最佳实践。光环效应背后不一定是看似简单的因果关系。高质量与低成本之间是否冲突,质量是更大的责任源自流程设计的管理者而非生产者,如果争取一次性做好将大大节省成本,减少浪费。假设与验证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努力;工作的第一步,从建立假设 —— 验证开始。如果,那么。HR 常常设计各种各样的假设方案,因果关系假设就是核心,只不过我们往往视假设为理所应当,缺乏重视。日常工作中,可以不断的练习用 “如果那么” 将方案和观点拆解,找到背后的假设。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