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1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你还原十六世纪前后“倭寇”问题的来龙去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东亚区域社会的视角,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历史资料的比照与鉴别,力图更为客观地还原十六世纪前后“倭寇”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近世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潜在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倭寇”问题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明、日关系万历转折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前言
- 上篇 “倭寇”认知与“倭寇”记忆
- 第一章 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以《明实录》中的相关语汇为中心
- 第二章 嘉靖“倭患”与晚明士人的日本认知——以唐顺之及其《日本刀歌》为中心
- 第三章 倭寇:从“地方经验”到“共有记忆”——以《虔台倭纂》的形成为中心
- 第四章 明末清初“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 ——以南明隆武朝周崔芝乞师日本之争为中心
- 下篇 “倭寇”问题与东亚交涉
- 第五章 禁倭与申交:明初对日交涉目的探析——以洪武初年的对外诏书为中心
- 第六章 “宁波之役”的隐情与东亚交涉——以明朝指挥袁琎被掳事件为中心
- 第七章 “服远”与“治近”:嘉靖二十六年明廷的遣明使处置
- 第八章 嘉靖三十七年琉球册封“密使”吴时来史事抉微
- 附篇 “万历朝鲜之役”四百二十年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