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4千字
字数
2007-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纪录片的虚构影像艺术进行了分析。
内容简介
越来越多的实践需要表明,仅仅只有“纪实”的创作手法是无法“独自担当”起纪录片的“表意”任务的。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融合着人类文明记忆的历史史实,那些在另一时空下发生的、影像难以捕捉得到自然与社会的事实,那些盘桓在人们的思想、情感与心绪里的意识存在……与“眼前”的一切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现实世界。
因此,纪录片——这种“对现实进行表达”的影片,似乎不该“遗忘”了这么一大片生活现实的景观。而这些景观,只有通过应用“虚构”的表意手段才能够被呈现在影像中。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影视艺术理论 迈向美学层级——读《纪录片的虚构:一种影像的表意》
- 绪章 一个半岛似的虚构概念
- 第一节 纪录片的“虚构转向”
- 一、“虚构转向”的背景
- 二、虚构:一种主观的创造性重构
- 三、虚构与真实:紧张而又密切的张力
- 第二节 纪录片的虚构之影像表意
- 一、影像的表意功能
- 二、纪录片的虚构之表意外延
- 第三节 研究的路径与现状
- 一、建构整体概念的文本研究
- 二、本书的研究布局
- 三、本书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上篇 本位的视阈
- 第一章 影像表意的研究背景
- 第一节 在语言学转向中影像成为意义
- 第二节 影像功能的不同认知
- 第三节 影像成为一种意义:研究的价值与特征
- 第二章 纪录片的虚构:影像表意的内涵
- 第一节 在影像的呈现中表达意义
- 第二节 在观者的体认中获得意义
- 第三节 影像表意的不同媒介特质
- 第三章 纪录片的虚构:表意生成的形态与特性
- 第一节 纪录片的三种基本类型
- 第二节 虚构的表意:在纪实的断点处生成
- 第三节 纪录片虚构表意的功能特性
- 中篇 历时的视阈
- 第四章 纪录片的虚构:影像的初萌语境
- 第一节 影像媒介与自然物
- 第二节 影像复现与表意功能的实验与应用
- 第三节 非虚构与虚构的滥觞
- 第五章 纪录片的虚构:观念的生成语境
- 第一节 弗拉哈迪时代:虚构与纪实浑然共生
- 第二节 真实电影时代:虚构与纪实自觉分离
- 第三节 新纪录片时代:虚构与纪实复归融合
- 第六章 纪录片的虚构:中国的衍生语境
- 第一节 纪录与虚构的依存
- 第二节 纪录与虚构的误解
- 第三节 虚构表意策略的应用
- 下篇 共时的视阈
- 第七章 纪录片的虚构:与其他虚构表意形态的异同
- 第一节 纪录片化的“故事片”与故事片化的“纪录片”
- 第二节 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虚构表意
- 第三节 在栏目化节目中的虚构表意
- 第八章 造型风格的表现(上):情景的再现
- 第一节 纪存生命的形态
- 第二节 延展时空的再现
- 第三节 构建叙事的框架
- 第九章 造型风格的表现(下):思辨的重构和心绪的呈现
- 第一节 思辨的重构
- 第二节 心绪的呈现
- 个案研究 中国新派纪录片人系列访谈
- 《幼儿园》:一种审视的方式
- 《老宅2003》:让自己的语言生长
- 《房东蒋先生》:在个性的舒展中呈现
- 《雾谷》:只为推开一扇窗
- 《开水要烫,姑娘要壮》:剧情框架中的生命纪录
- 《梦游》:弥散着荒诞的世像
- 《毕摩纪》:直抵心灵的情绪穿越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