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示宋诗范式在清代被重新认识、重建以及发生新变的过程。

内容简介

宋诗与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两种基本范式。但是,金元明诗坛的主流是尊唐,宋诗学则受到排挤。清康熙初年,人们开始探索、寻找新的诗学途径,宋诗之美被重新发现。雍、乾时期,产生了宗宋的诗学流派——浙派和秀水派。他们运用宋诗美学原则进行创作,其创作理念是重建宋诗范式。乾嘉时期,出现了肌理派和桐城派。他们都试图将诗歌与学术、古文相交融,导致了宋诗美学原则的清代化和新变。道咸同光年间,出现了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主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而为一,形成了一种具有自我个性和时代特色的诗歌理念,完成了宋诗范式的新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绪论
  • 第一节 宋诗范式
  • 一 宋诗范式概念
  • 二 宋诗范式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元明诗坛扬唐抑宋思潮的形成
  • 第三节 清代诗坛的诗学宗尚
  • 第四节 清代诗坛宗宋的原因
  • 一 它与清代的学术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 二 它是总结明诗经验教训的结果
  • 三 清人宗宋之初往往还带有一定的民族意识
  • 第五节 清代诗坛对宋诗的接受
  • 一 重视人品与气节,强调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和不俗
  • 二 较多表现人文内容、文人生活
  • 三 突出主观感受的表达,客观描写相对削弱
  • 四 重视读书与学殖,以学为诗,并标榜学人之诗
  • 五 以意为主,以议论为诗
  • 六 以文为诗
  • 七 语言的困难见巧和生新艰涩
  • 第一章 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宋诗范式的重新认识
  • 第一节 概说
  • 一 清初诗坛的基本情况
  • 二 清初诗坛宗宋的特点
  • 三 诗学理论
  • 四 意义
  • 第二节 钱谦益对宋诗的学习和提倡
  • 一 钱谦益接受和提倡宋诗的时代背景
  • 二 钱谦益对宋诗的学习、提倡及其影响
  • 第三节 《宋诗钞》:清初宗宋诗学的形成标志
  • 一 《宋诗钞》的编纂及其意义
  • 二 《宋诗钞》的主要编纂者
  • 第四节 清初宋诗热衷的重要诗人
  • 一 宋琬:由七子派而陶冶唐宋
  • 二 陈维崧:多学杜韩苏陆
  • 三 万斯同:师法黄宗羲
  • 四 查慎行:得宋诗之长而不染其弊
  • 第二章 浙派和秀水派:重建宋诗范式的努力
  • 第一节 概说
  • 一 雍正至乾隆诗坛的基本情况
  • 二 其时的诗学思想
  • 第二节 浙派:师法江西派而显在野心态
  • 一 厉鹗:“不谐于俗”
  • 二 金农:“尽取高车彯缨辈所不至之境、不道之语”
  • 三 全祖望:带有政治疏离意味的民族意识
  • 第三节 秀水派:趋近江西派而多馆阁之气
  • 一 钱载:乾隆盛世的台阁诗人
  • 二 金德瑛:“鸣国家之盛”
  • 三 朱休度:盛世循吏与诗人
  • 第三章 “义理、考据、辞章”:宋诗范式的新变(上)
  • 第一节 概说
  • 一 乾嘉诗坛的基本情况
  • 二 诗学理论
  • 第二节 桐城派:以文法济诗法
  • 一 刘大櫆:以古文法入诗
  • 二 姚鼐:“诗之与文,固是一理”
  • 三 梅曾亮:“以文为诗古有之,拟经拟子斯尤奇”
  • 第三节 肌理派:义理、考据与辞章相结合
  • 第四章 “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宋诗范式的新变(下)
  • 第一节 概说
  • 一 概况
  • 二 诗学理论
  • 第二节 宋诗运动:追求“不俗”
  • 一 何绍基:标举“不俗”
  • 二 郑珍:“从来立言人,绝非随俗士”
  • 三 莫友芝:“儒行绝特,破万卷、理万物”
  • 四 曾国藩:读书积理
  • 第三节 同光体:揭橥“学人之诗”
  • 一 陈衍:学人之诗的理论代表
  • 二 陈三立:避俗避熟,树义高古,字句精深
  • 三 沈曾植:沈博奥邃,雅尚险奥
  • 四 郑孝胥:幽人深致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