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你读懂后资管新规时代危与机,掌握银证保信基发展逻辑,洞悉未来十年监管改革方向。

内容简介

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互联网等各路诸侯纷起争雄、各领风骚,市场发展在政策松紧的指引下大开大合、跌宕起伏,国际金融巨头纷纷抢滩登陆……可以预见,未来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谁能笑傲江湖,或未可知。

本书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发展逻辑与监管改革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监管体系的相关建议,对行业从业者和市场监管者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一、监管目标的清晰化
  • 二、尽力减少监管套利
  • 三、与时俱进地推进监管改革
  • 序一
  • 一、我国资管规模爆发式增长情况及其成因
  • 二、本书中值得关注的分析和建议
  • 三、需要进一步讨论的两个问题
  • 序二
  • 一、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促进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
  • 二、资产管理行业转型发展要遵循基本规律,回归本源,守正创新
  • 三、运用不同方式,逐步实现同类业务的统一监管
  • 四、重视行为监管,培育合格投资者队伍
  • 前言
  • 总论
  • 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当前形势
  • 二、资产管理业务的异化与成因
  • (一)直接融资间接化,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
  • (二)投资业务融资化,加剧了利益冲突
  • (三)私募产品公募化,非法集资时有发生
  • (四)市场主体行政化,弱化了市场的竞争性
  • 三、重构我国大资管的监管逻辑
  • (一)资金来源
  • (二)中介渠道和财富管理业务
  • (三)资产管理业务
  • (四)保管和支持业务
  • (五)投资标的
  • 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一)优化影子银行治理方案,实现业务规范转型的平稳过渡
  • (二)深化监管改革,构建与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 (三)补齐各项短板,推动资产管理业务上下游全链条改革
  • 银行篇
  • 一、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发展状况
  • (一)监管机构对监管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必要的补充
  • (二)银行理财子公司改革稳步推进
  • (三)老产品压降和新产品转型同步推进
  • (四)银行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端债券等标准化资产占比提升
  • 二、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 (一)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制度安排在一些关键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 (二)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过渡期还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亟待克服
  • (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长期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破局
  • 三、完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的建议
  • (一)建议给予银行理财存在的历史问题以适度宽容,鼓励从业人员以结果为导向尽快完成整改与转型
  • (二)多措并举,确保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平稳过渡
  • (三)协调推进长期配套制度法规和机制建设,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健康发展
  • 证券篇
  • 一、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历程
  • (一)2003年以前:探索中起步,无序发展
  • (二)2004—2007年:逐步规范,综合治理
  • (三)2008—2011年:审批制下平稳发展,以集合驱动的主动管理为主
  • (四)2012—2016年:政策红利下的快速扩张,以通道和资金池业务为主
  • (五)2017年至今:严监管下回归主动管理本源
  • 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体系
  • (一)2012—2018年:机构监管模式下的“一法两则”
  • (二)2018年后: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结合模式下的资管新规
  • (三)新证券法出台:对资产管理行业监管体系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 (四)针对存量大集合产品的整改要求
  • (五)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中有关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定
  • 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 (一)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 (二)证券公司公募资产管理业务现状
  • 四、完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建议
  • (一)根据新《证券法》,修订完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配套规则
  • (二)逐步实现证监会监管下的各类公募、私募业务在功能监管思路下完全统一
  • (三)逐步促进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下的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的最终统一
  • 保险篇
  • 一、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业务的发展历程
  • (一)2003—2011年:以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为主,探索发展第三方业务
  • (二)2012—2015年:分享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红利,大力拓展第三方业务
  • (三)2016年至今:监管政策收紧并等待新政
  • 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监管体系
  • (一)对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业务监管的主要依据
  • (二)对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业务监管的主要内容
  • 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业务的发展现状
  • (一)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情况
  • (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
  • (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公募基金业务现状
  • (四)年金及基本养老管理
  • 四、完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建议
  • (一)确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定位,区别于保险资金的投资监管
  • (二)统一资产管理基础管理,着眼于资产管理市场的大发展
  • (三)消除歧视性制度壁垒,为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 信托篇
  • 一、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
  • (一)1979—2000年:高度银行化的混业经营时期
  • (二)2001年至今:主营信托业务的分业经营时期
  • 二、中国信托业发展展望
  • (一)信托业务发展趋势
  • (二)信托业务监管导向建议
  • 公募基金篇
  • 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阶段
  • (一)1991—1997年:老基金探索阶段
  • (二)1997—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元年和前基金法的初步规范阶段
  • (三)2004—2005年:《证券投资基金法》与“一法六规”体系初步成形阶段
  • (四)2005—2010年: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完善阶段
  • (五)2010—2015年:基金法律法规的新一轮修订和创新产品浪潮阶段
  • (六)2015年至今: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的新阶段
  • 二、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
  • (一)《证券投资基金法》使基金管理人增量步入快车道
  • (二)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爆发增长
  • (三)行业对外开放及国际业务的有序发展
  • (四)资管新规统一资产管理行业规则,使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新的竞争环境
  • 三、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 (一)竞争环境:与理财产品存在的规则落差导致不公平竞争
  • (二)基金销售:从服务基金向服务客户转型任重道远
  • (三)监管姓监:厘清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把发展的主导权交回市场主体
  • (四)完善基金治理:确保基金管理人奉行基金持有人至上的受托责任
  • (五)基金产品:同质化竞争、费率竞争占据市场主流
  • (六)管理人报酬:浮动费率机制缺位导致权益基金萎缩、管理人核心竞争力下降
  • (七)机构监管:箭在弦上的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与基金管理人退出机制的思考
  • (八)资金来源:公募基金的税收政策红利与公募基金机构“定制”化趋势
  • 四、公募基金与公募理财统一监管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公募基金与公募理财监管规则的异同
  • (二)证监会和银保监会财富管理业务规则的异同
  • (三)统一监管规则的必要性
  • (四)统一监管规则的可行性
  • 五、理财产品的基金属性
  • (一)理财产品发行与管理业务属于资产管理业务
  • (二)理财产品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关于基金的定义
  • 六、制定公募业务统一规则的障碍
  • (一)监管机构及规则制定者
  • 七、稳妥推进公募业务统一规则与统一监管
  • (一)取长补短完善公募基金相关规则
  • (二)推进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监管规则的全面统一
  • (三)监管机构的统一是核心的长期目标
  • 私募基金篇
  • 一、私募投资基金的起源与监管历程
  •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的监管历史(1998—2011年)
  • (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历史(20世纪90年代—2013年)
  • (三)双线合并:统一监管时代下的私募投资基金(2014—2016年)
  • (四)监管升级:私募“跑路”事件背景下的监管变化(2016—2017年)
  • (五)严峻挑战:资管新规后,私募监管路在何方(2017年至今)
  • 二、私募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 (一)私募基金从2014年以来快速发展
  •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实体经济
  • (三)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即将迎来国际化竞争
  •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的问题
  • (一)募资渠道及资金来源
  • (二)资金运作
  • (三)监管问题
  • (四)税负及优惠政策问题
  • 四、完善私募基金发展的建议
  • (一)拓宽募资渠道,有条件放松各类机构投资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限制,鼓励各类专业机构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鼓励长期投资
  • (二)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各项举措,弱化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业务开展限制,强化利用信义义务激发行业正向选择
  • (三)明确创业投资基金的定义,研究有效差异化监管方案和鼓励措施
  • (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丰富退出渠道
  • (五)建立私募基金统一登记规则和登记平台
  • (六)推动统一的投资基金税收政策的出台
  • (七)推出系列鼓励长期投资的优惠政策
  • 附录
  • 附录一 遵循规律,坚守底线,做勇于担当的金融人
  • 一、转变监管理念
  • 二、实现新老资产管理产品和监管职能的平稳过渡
  • 三、资产管理市场统一监管可以分两步走
  • 附录二 落实新修《证券法》完善财富管理法律框架
  • 一、制定《信托公司条例》,明确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 二、在资产管理产品是证券的基础上完善资管新规
  • 三、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九十四条,允许非公开募集基金投资未上市的公司股权,规范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行和管理
  • 附录三 壮大长期投资者队伍
  • 一、中国长期投资者短缺
  • 二、推动保险业发展,鼓励投资行为长期化
  • 三、将养老金打造为长期投资者主体
  • 附录四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见行业未来

    《资管大时代:中国资管市场未来改革与发展趋势》是吴晓灵等众多学者 + 政策制定者、行业推动者看 “大资管” 行业的文集。与一般文集相较而言,专业性强于随笔性。数据新、案例新、政策新,探讨深入。并且,对中国资管行业历史、美国等国际资管行业发展实情,都有较为详细的概况总结或介绍。并且,对当前监管体系的诸多弊病也一并进行了讨论。可谓现实与理想,均有讨论。既不是对美国等在行业制度、监管框架上的一味盲从,也不是对当前监管和行业改革下的一味乐观,客观、中性。因而,也值得一读再读。不论是金融从业者,还是普通投资者,“大资管”、财富管理,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 “热词”。然而,所有的历史,包括热极一时的 “影子银行”“通道业务” 等,都只能是沉淀在诸多分散的当事人记忆中。对于金融从业的后来者(譬如我)而言,很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可怖境地。当然,即便是对于亲历者而言,也往往是感叹现在的钱难赚了,当年的模式也都是属于 “创新业务”,风险是有,那也是创新带来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就更难分辨什么是银行理财,什么是公募产品,对私募也仅仅在 “门槛” 不同等认识上。尤其是,对那些以往通过银行理财的普通个人投资者,很难认同和理解 “净值化” 的变化。而对于以往主要投资 “信托产品” 的高净值客户而言,更难适应和理解私募的投资逻辑。我们遇到了很多从 “信托产品” 中出来的资金,投资者往往都是手握千万可投资货币资金,一方面说对收益率只需要高过银行,但是实际上心里却依然用信托产品当年 10% 以上的回报率作为心里账户的成本。另一方面,对风险的认识,却完全不理解所谓回撤、所谓不保本。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是人性,又是历史之必然。《资管大时代》开篇讨论资管领域的 “四化” 即直接融资间接化、投资业务融资化、私募产品公募化、市场主体行政化。—— 直接融资间接化的结果,就是出现了 “影子银行”,大量风险集中于银行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核心区别就在于投资者 A 的钱,是不是直接给到了融资者 B 手中,并且承担对融资者 B 的投资风险;也就是说,直接融资逻辑下,投资者 A 的资金,最终形成的是对融资者 B 的 “权益资本”。而间接融资,就是大量投资者 A 的钱,给到银行,实质上是银行欠了投资者 A 的钱,然后银行通过贷款的形式,把钱集中给到融资者 B。银行要承担对融资者 B 的投资风险,对于投资者 A 而言,承担的是银行的违约风险,而并不是对融资者 B 的投资风险。—— 投资业务融资化,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利益冲突,投资者却傻傻分不清,信任无从建起。先说结论,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请一定擦亮眼睛看清那些给你推荐产品的 “理财经理”“投资顾问”。先看看他们的收入构成、考核指标,再听听他们的话术,最后再去选择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投资业务,就是从投资需求出发,也就是拿着投资者的钱,找项目、找产品,项目和产品都必须满足投资者对这笔钱的 “期待”。用行话说,这是典型的 “买方业务”,就是拿着钱,去买资产、买项目。融资业务,就是从项目和产品出发,拿着项目找钱。资金成本、钱的体量及其期限长短,要满足项目和产品需求。这是典型的 “卖方业务”,就是把手头的资产和项目,包装好、卖出去。—— 私募产品公募化,非法集资的温床。私募产品和公募产品的区别在何处?并不是你所看到的公开募集与私下募集,以及 200 个投资者的这种简单外化的表现形式,而是对投资者的 “适当性要求”,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分层,才是私募和公募的底层区别。所谓 “合格投资者”,就是你不是 “小白”,也有能力 “风险自担”。当然,至于对 “合格投资者” 的如何认定的问题,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此处不再讨论。—— 市场主体行政化,监管、主管傻傻不分,裁判成了运动员之上的 “运动员”。裁判员拉着自家运动员步入他家主场,相同的运动项目却硬生生被裁判制定了不同的运动规则。譬如,银行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到底啥区别?翻译成英文,是不是就一样了?市场发展成本在监管割裂中滋生,而监管套利却成为资管机构最热衷的 “创新” 源泉。本书就是如此实在,把你所不知道的、认识不清的 “大资管” 一再剖析,2018 年资管新规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节点,在那之前,在那之后,我们需要知道更多。如果你真的认认真真看到这里了,你也值得知道更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懵懂进入行业,旁观十年,从头梳理

      不过感觉前半部更好些。。后面分业的部分有点套路化…….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