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08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中国70年法治国家建设研究,全面总结实践探索与历史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专门课题组对新中国70年法治国家建设问题进行大纵深和全景式地深入研究。本书分为十四章,分别从法治建设、宪法、立法、行政法、司法、民法、商法、社会法、刑法、国际法等方面全面总结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实践探索、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基本规律,展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成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编撰工作领导小组及委员会名单
- 总序 与时代同发展 与人民齐奋进
- 壮丽篇章 辉煌成就
-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 第一章 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回顾
- 第一节 中华民族站起来开创法治建设新纪元
- 一 建立人民民主新国家:共同纲领至“五四宪法”颁布
- 二 社会主义法治创立:“五四宪法”至1957年“反右”运动前
- 三 社会主义法制受挫:“反右运动”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 第二节 中华民族富起来开启法治建设新时期
- 一 社会主义法治恢复和重建:“文化大革命”结束至“八二宪法”颁布前
- 二 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八二宪法”颁布至党的十四大
- 三 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八大前
- 第三节 中华民族强起来开辟法治建设新时代
- 一 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实践
- 二 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理论
- 三 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成就
- 第四节 新中国法治建设70年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 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新中国才能建设新法治
- 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法治
- 四 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
- 五 人民幸福安康离不开法治
- 六 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法治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70年
- 第一节 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体制演变
-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制演变
- 三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
- 四 党领导地方依法治理的体制演变
- 第二节 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方式
- 一 关于党的领导与法治关系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
- 二 新时代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
- 三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 第三节 党领导法治建设的重大实践
- 一 党领导宪法制定与修改
- 二 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
- 三 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
- 四 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 第四节 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二 坚持依法执政
- 三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
- 四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
- 第三章 新中国宪法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宪法制度的创制
- 一 共同纲领
- 二 1954年宪法
- 第二节 新时期宪法的与时俱进
- 一 宪法全面修改的基本过程
- 二 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 三 五次宪法修改
- 第三节 新时代宪法实施的新发展
- 第四节 维护宪法权威,推进宪法实施
- 一 宪法实施的政治保障
- 二 宪法实施的法治保障
- 第四章 新中国立法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立法体制的演变发展
- 一 分散立法模式:1949年至“五四宪法”前
- 二 集权立法模式:“五四宪法”至1979年
- 三 两级立法模式:1979年至“八二宪法”前
- 四 立法体制完善和发展:“八二宪法”至今
- 第二节 立法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 一 规范立法程序,保障立法科学
- 二 扩大立法参与,体现立法民主
- 三 加强备案审查,维护法制统一
- 第三节 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立法:1949年至1978年
- 二 奠定法律体系基础:1979年至1987年
- 三 形成法律体系框架:1988年至2002年
- 四 形成法律体系:2003年至2010年
- 五 完善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
- 第四节 70年立法经验总结
-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 二 坚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发展道路
-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 四 坚持以宪法为依据,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 五 坚持立法和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 六 坚持民主科学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 第五章 新中国行政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行政法治建设主要阶段
- 一 探索与挫折期(1949—1978)
- 二 恢复发展期(1978—1989)
- 三 加速发展期(1989—1997)
- 四 全面发展期(1997—2012)
- 五 深化发展期(2012—2018)
- 第二节 行政组织法治
- 一 行政机构改革与行政机关组织法
- 二 事业单位法律制度
- 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公务员法
- 第三节 行政行为法治
- 一 行政立法和行政规定
- 二 行政决策
- 三 行政执法
- 四 行政许可
- 五 行政程序
- 六 政府信息公开
- 第四节 行政责任与救济法治
- 一 行政诉讼
- 二 行政复议
- 三 行政赔偿
- 四 行政补偿
- 五 监察
- 六 审计
- 七 政府信访
- 八 人大监督
- 第五节 行政法治建设的展望
- 第六章 新中国司法建设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司法建设发展历程
- 一 初步建立时期
- 二 快速发展时期
- 三 遭遇挫折时期
- 四 恢复、重建和发展时期
- 第二节 司法建设与司法现代化
- 一 司法体制的建构理念
- 二 司法体制的外部构造
- 三 司法体制的内部构造
- 第三节 司法建设与人权保障
- 一 加强对生命权的司法保护
- 二 加强对人身权的司法保护
- 三 加强对财产权的司法保护
- 四 加强对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 五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 六 加强对被害人的司法保护
- 七 推进庭审实质化
- 八 完善冤假错案防范纠正机制
- 九 发挥律师在促进司法公正中的作用
- 十 解决立案难和执行难问题
- 第四节 司法建设与依法治国
- 一 司法建设与法治秩序塑造
- 二 司法建设与司法公正
- 三 司法建设与司法高效
- 四 司法建设与司法权威
- 第五节 司法建设的未来展望
- 一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 二 建立和维护司法权威
- 三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 第七章 新中国民事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民事法治的萌芽(1949—1978)
- 一 婚姻法治
- 二 土地法治
- 三 其他民事领域法治
- 第二节 民事法治的形成(1978—1992)
- 一 《民法通则》之前的民事法治
- 二 《民法通则》的颁行
- 三 《民法通则》之后民事法治的发展
- 第三节 民事法治的发展(1992—2012)
- 一 财产关系法治的发展
- 二 人身关系法治的发展
- 第四节 民事法治的繁荣(2012—2019)
- 一 物权法治的发展
- 二 合同法治的发展
- 三 侵权法治的发展
- 四 婚姻法治的发展
- 五 民法典编纂
- 第五节 民事法治的展望
- 第八章 新中国商事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商事法治的孕育和萌芽
- 一 中国商事法治的孕育
- 二 中国商事法治的萌芽
- 第二节 商事法治的成长与壮大
- 一 中国商事法治的成长
- 二 中国商事法治的壮大
- 第三节 商事法治的完善
- 一 立法方面:构建法治引领和规范改革的新常态
- 二 执法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发挥监管作用
- 三 司法方面:切实做好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
- 第四节 商事法治的总结与展望
- 一 商事法治建设要注重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
- 二 商事法治建设要注重把握本国实际与域外经验的关系
- 三 商事法治建设要重视制度实施与制度整合的关系
- 第九章 新中国经济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前30年的经济法治(1949—1978)
- 一 时代背景与发展特点
- 二 计划经济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组织与经济形式
- 三 融合在所有制背景下的财产法律制度演变
- 四 计划经济的财税金融体制安排
- 第二节 新时期的经济法治(上)(1978—1992)
- 一 改革开放起步年代的经济法治(1978—1984)
- 二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法治(1984—1992)
- 第三节 新时期的经济法治(下)(1992—2012)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的经济法治(1992—2002)
-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法治(2002—2012)
- 第四节 新时代的经济法治(2012年以来)
- 一 时代背景与发展特点
- 二 市场规制法的新发展
- 三 拓展国企改革的法治路径
- 四 依法规范互联网新兴业态
- 五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法治化
- 六 深化对外开放与《外商投资法》的出台
- 七 知识产权保护踏上历史新征程
- 第五节 经济法治建设展望
- 一 基本经验:确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法治理念
- 二 立法任务:全面推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化建设
- 三 未来展望:经济法治与经济改革的双向互动
- 第十章 新中国社会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劳动法治的建立与发展
- 一 劳动法治萌芽阶段(1949—1977年)
- 二 劳动法治初创阶段(1978—1997年)
- 三 劳动法治调整充实阶段(1997—2006年)
- 四 劳动法治完善阶段(2007—2019年)
- 五 劳动法治完善展望
-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治的建立与发展
- 一 制度萌芽发展阶段(1949—1977年)
- 二 制度探索建立阶段(1978—1996年)
- 三 制度改革完善阶段(1997—2010年)
- 四 制度定型成熟阶段(2011—2019年)
- 五 社会保障法治的未来展望
- 第三节 工会法治的建立与发展
- 第十一章 新中国刑事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刑事法治的孕育与挫折(1949—1977)
- 第二节 刑事法治的新生与提高(1978—1996)
- 一 刑法立法的重启与新生
- 二 刑法法治的补充与提高
- 三 “79刑法”与工具刑法观
- 第三节 刑事法治的转型与发展(1997—2011)
- 一 “97刑法”修订的社会治安背景与立法过程
- 二 “97刑法”的时代进步
- 三 刑法修正案与刑法扩张
- 第四节 刑事法治的挑战与未来(2012年以来)
- 一 新时代刑法的政治背景:政治改革的新阶段
- 二 新时代刑法面临新形势
- 三 新时代刑法的观念转换与规范转型
- 四 中国刑法的未来
- 第十二章 新中国国际法治70年
- 第一节 新中国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1949—1978)
- 一 国际法理论的探索
- 二 国际法律实践活动
- 三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国际法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特点
- 第二节 国际法治理念在中国的缘起与演进
- 一 联合国国际法治理念的出现和发展
- 二 中国国际法治理念的演进
- 三 中国国际法学界关于国际法治的讨论
- 第三节 中国践行国际法治的路径
- 一 国际立法
- 二 国际法律实践
- 第四节 中国国际法治建设的展望
- 一 完善国际法理论体系
- 二 有效参与国际立法和决策
- 三 厘清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 第十三章 70年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
- 第一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 第二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第三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第四节 坚持以正确思想理论引领法治建设
- 第五节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 第六节 坚持重视法治作用,恪守法治原则
- 第七节 坚持统筹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两个大局
- 第十四章 开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 第一节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思想指引
- 一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 二 全面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第二节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
- 一 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
- 二 法治中国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
- 第三节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
- 一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课题与任务
- 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创新及其重大意义
- 参考文献
- 一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中国国家领导人著作、文章
- 二 著作、文集
- 三 期刊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