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意识的迁移探寻元宇宙本质,为人类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

内容简介

宇宙可对应为物质世界,而元宇宙可以被理解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可以被理解为钱学森笔下的“灵境”,代表了人类意识世界的对象化,是一种在近地空间上进化出来的“超级大脑”。

本书从哲学视角切入,探讨了人类意识向元宇宙的迁移以及元宇宙未来发展的三重境界,展示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交互与协作的全新可能性。

通过阅读本书,所有对元宇宙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想进一步探索元宇宙的参与者,将能够理解元宇宙的本质、明白如何判断元宇宙的价值以及了解元宇宙的发展趋势。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做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融合
  • 序二 面向元宇宙世界的未来
  • 序三 发现元宇宙改变世界的力量
  • 引言 我们生活在黑客帝国的矩阵中吗
  • 我们不是生活在巨大的模拟矩阵中
  • 意识不能完全上传到元宇宙
  • 元宇宙是人类世的超级智能
  • 第一部分 元宇宙是人类意识的产物
  • 第一章 元宇宙由自我意识开启
  •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真正的混沌初开
  • 意识通过认知坎陷而不断发展
  • 认知坎陷的三大定律
  • 元宇宙的实现依赖于认知坎陷
  • 第二章 意识从物理世界向元宇宙迁移
  • 意识具有非定域性
  • 意识具有可迁移性
  • 意识世界是独立于经典物理世界和量子世界的第三世界
  • 元宇宙就是意识世界
  • 元宇宙的发展遵循意识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 第三章 元宇宙由共识产生价值
  • 过去的价值理论不适合元宇宙
  • 共识价值论及其基本原则
  • 共识价值是元宇宙的基本价值体系
  • 第二部分 元宇宙的构建与实现
  • 第四章 元宇宙需要实现人机融合
  • 共识层与数据本体的分离
  • 通证记账模型
  • 数据确权与安全保护
  • 第五章 元宇宙要建立数字时代的新时空秩序
  • 数字世界的治理问题
  • 时空秩序的涌现
  • 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 第六章 元宇宙中的交互与协作基础
  • 不可或缺的交互“激素”:多类型通证体系
  • 基于多通证的代谢与竞争机制
  • 协作机制:碳基智能与硅基智能的相遇
  • 元宇宙中的流动性
  • 第三部分 元宇宙的未来是超脑
  • 第七章 元宇宙中最重要的资产是独特和永存
  • 元宇宙的入口:历时性的分布式身份
  • 抢占眼球:NFT掀起财富浪潮的根源
  • NFT价值进阶:去存量的新渠道、协同创新、招牌效应
  • 第八章 自我意识将在元宇宙中重新觉醒
  • 个体在元宇宙中并非追求重塑五感
  • 元宇宙将赋予人类超越性的感官
  • 意识决定了元宇宙里的个体差异
  • 第九章 为元宇宙立心
  • 元宇宙发展的三重境界
  • 元宇宙的心智模型
  • 元宇宙是人类的延伸和希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1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元宇宙的本质

    机器的进化和人的进化有所不同,甚至相反。人类的科学是经过人类长期的发展,直到近代才出现的,但机器从一开始就被人类赋予了数学、物理等科学内容。因此,机器在这些可计算的方面表现得非常强大,但在自我的形成方面非常薄弱。机器能够附着(bandwagoning)自我的地方(主程序)基本是固定不动的,而且能够隧通(tunneling)的内容非常有限,对于很多问题都无法自行处理。虽然现在机器较为机械、呆板,但未来机器有可能更贴近人类的思维,通过多节点的竞争等方式来模拟人的意识,并获得边界意识。当然,对机器来说,边界意识不一定是触觉。只有有了自我,有了认知坎陷,意识与智能才能在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更好地迁移,元宇宙就有可能实现类人思维。主流的 AI(人工智能)基础模型按照堆砌算力的方式也可能取得突破,因为基础模型的训练参数每年可以增长 10 倍。按照当前水平,在未来三四年之内,基础模型的训练参数量就可以超过人脑神经元的连接数量,同时,人脑与机器的反应速度是毫秒与纳秒的区别,足足相差 6 个量级。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让机器变成自我的延伸,变成人类的分身,而不是纯粹的工具、脱离掌控的造物;我们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人和机器连接起来,而不是通过 BCI(脑机接口)等侵入式的连接方式,因为文字、语言、认知坎陷已足够支撑起人和机器的有效连接。虽然主体间认知坎陷的可迁移性不够准确与绝对,但相对的可迁移性已经足够。未来,人类主体与其接入元宇宙的分身之间,应该更类似教育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天刷本书

      Day20/100 刷书耗时:12min 推荐指数:️启发:每个人都拥有意识,并可以随时随地、毫不经意地感受和使用意识。元宇宙的诞生其实是意识体的集合,一群意识共同界定一个宇宙中的事物。这也许是世界演化的一个方向,这是向内求,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夸克,那意识的最小单位是什么?相对的向外求又会得到什么?读法:因为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是较为生僻的,所以读起来会有些累,但其实 “啃” 懂一段,你就能了解清楚很多事情。摘录:对人类而言,生命存续并不能脱离物理世界。认知坎陷的产生与身体相关,所以想要将意识脱离人体上传给机器,我们就需要对意识进行分级,以讨论其可迁移的程度。有些意识单元(例如数学、物理等科学知识本身并不过多依赖于认知主体)因可迁移性较强而相对容易上传,但有些认知坎陷(例如情感)与认知主体紧密相关,并不容易上传给机器,即使上传,其丰富性也较差。其实,机器获得人类上传的(部分)意识之后,更像是人类主体延伸出来的分身,而不是另一个主体。分身在新的环境下接收新的数据、进行新的交互后即可独自发展。认知坎陷本身具有可迁移性。我们通过写作等形式来进行交互时,已经开始上传意识,也就是说,电影、小说、科学知识等都是人类上传的局部意识。有的认知坎陷生命力很强,比如古老的文学作品、思想流派,从广义上说,它们也是意识的上传活动。只不过以前的上传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以人类的语言或文字作为载体,进行代际传承。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