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4千字
字数
2020-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是《百科知识》杂志2020年第12期。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珠峰的新高度
-
天文学家说“世界末日”
-
食品防腐古今谈
-
体温测量知多少
-
揭开“赴汤蹈火”的奥秘
-
了解心理防御机制
-
科学流言榜
-
观视网膜纹理,察阿尔茨海默病信号
-
大象“酒量”大不大
-
这种生物不会呼吸
-
人工智能助力抗疫的五个领域
-
知了清韵之“垂緌饮露风韵长”
-
漠河真是“不夜城”吗
-
反季蔬果的自然与反自然
-
未成年人慎喝能量饮料
-
你知道吗
-
又是一年端午到
-
象头神与马戏团
-
山西“面食之王”
-
漫话北京之兴
-
苗族新娘出嫁为何要带伞
-
牙膏是谁发明的
-
英国白金汉宫内禁止穿白色外套
-
喀拉峻 天山脚下的伊甸园
-
从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看医者的修炼
展开全部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翻阅四大名著,我们可以发现书中提到最多的是 “端阳”,这一叫法在南北朝时梁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 “端阳”。“端” 有初始、开始之意,古人习惯上将五月的前几天以 “端” 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端五” 就是 “初五”。又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亦为 “午月”,“五” 与 “午” 音通,所以端五也作 “端午”,又因 “午时” 为 “阳辰”,故也称 “端阳”。“端午” 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书成为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除了有 “端阳” 的称呼之外,端午节还有 20 多个不一样的称呼,如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解粽节、女儿节,等等。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的理解。
反季蔬果的自然与反自然
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都是正常的,也是有价值的和健康的。在蔬果的生产和消费上,人们也形成了一个普遍观念 —— 应季蔬果在营养、口感和外形上都优于反季蔬果。不过,应季和反季蔬果有时也难以区分,因为消费地的反季可能是生产地的应季。因此,我们应区分反季蔬果的几种形式,并判断其生产和消费是否违反自然。反季蔬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异地种植,植物在某地是反季,在另一个地方却是应季,如西瓜和很多绿叶蔬菜,在冬天的北京和东三省都是 “反季”;二是蔬果的长期保鲜、保存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很多应季蔬果保存到冬季,那时消费就成为了 “反季”;三是在当地以特殊的方式,如大棚种植的反季蔬果。从本质上看,大棚蔬果这种利用科技手段种植的不合当地时令的蔬果,才算得上真正的反季蔬果。如果人们吃到的是大棚生产的反季蔬果,姑且不论反季蔬果是否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而产生营养和口感的缺陷,仅仅从这些年来对环境的影响,也让反季蔬果背上另一个 “罪名”—— 破坏环境和危害生态,因此,也算是 “反自然”。正因为这一点,环保主义者提出,不能把大棚蔬果当成绿色食品。基于环保的理由,欧盟提出将在 2021 年决定大棚生产的反季蔬果是否为有机食品。但是,法国提前跨出了一步,已经正式提出不倡导利用大棚生产反季蔬果,并且认定反季蔬果为非有机产品。从 2019 年 12 月 21 日以来,法国市场上再也买不到法国生产的有机西红柿、茄子、草莓等蔬菜水果,因为它们不是应季农产品,不能再冠以 “有机产品” 的标签。不过,法国政府反对的只是在冬季大棚内种植的反季蔬果,而且理由很简单 —— 不环保。在严格的标准控制下,冬季在大棚中种植的蔬果并不存在安全和健康风险,但这种种植方式对生态造成的破坏很大。在加热的温室中,每生产 1000 克有机西红柿,就要排放 2200 克温室气体,其碳排放量是夏季自然光照下种植的 7 倍,这是一种极高碳的生产方式。法国认定反季蔬果为非有机产品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因为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就会有生产,也会有产品供应市场。如今靠一纸政府禁令或限令就中断了自由市场和自由选择,有违市场规律。也有人认为,法国基于环保的理由禁止反季蔬果生产也显得很 “矫情”,有因噎废食之嫌。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该归咎于冬季里法国一些大棚蔬果多排放的温室气体,与全球各个国家以各种方式 —— 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相比,大棚排放的温室气体不过九牛一毛。另外,法国只是禁止本国生产者种植反季蔬果,并没有限制进口其他国家的反季蔬果,他国种植,同样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单靠进口还会抬高反季蔬果的价格。欧盟要到 2021 年才会裁决是否禁止为反季蔬果贴有机标签,因此法国提前行动会迫使商家去国外进口反季有机蔬果,既坑害了本国种植反季蔬果的农民,也限制了消费者的正常消费。对于民生和经济来说,这也是一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然而,理性看待,法国的这个做法利大于弊,并且顺应自然,有利于人类的未来。当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在这样的共识下,一个合理也是普世的伦理价值是 —— 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只减少一点点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应当去做。更何况,如果世界各国都这么做,减少的温室气体就会是一个大数目,而且极为巨大。仅法国一个国家,若以每年冬天有 1000 个大棚生产反季蔬果计算,并且只以生产西红柿而言,一个大棚一个冬天将生产 10 吨西红柿,整个法国就会是 1 万吨,便会多排放 2.2 万吨温室气体。如果再考虑其他反季蔬果生产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字会更加惊人。由于是反季生产,种植者会使用更多的杀虫剂、化肥、激素,因此其安全性令人担忧。但是,各方专家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反季蔬果也是安全的,并且有营养保证。不过,保证安全和营养的前提是按生产和质量标准来种植和销售。
提起体温一词,人们会说:“我知道,人体的温度呗!” 其实,“人体的温度” 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其中有很多奥秘。测体温为何要测肛温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然而,这个 “内” 是指哪里呢?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统称体表,除了体表都是 “内” 哟!体温的 “内”,是指把俗称 “肛表” 的体温计(例如水银体温计)的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长度的 1/2 处,静置大约 5 分钟后,测得的 “肛门温度”(肛温,成人正常值大致为 36.5℃~37.5℃)平均约为 37℃。这里引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测 “不干净” 的肛门?有两个原因:一是肛温最接近人体的温度,因此可作为体温;二是部分昏迷病人或儿童,不方便测 “口腔温度”(口温,测量时应压在舌下,正常值大致为 36℃~37℃,平均约为 36.5℃)或 “腋窝温度”(腋温,正常值大致为 35.8℃~36.8℃,平均约为 36.3℃;测量时要注意不要有汗,而且上臂要紧贴胸廓,持续 5 分钟以上)。当然,随着测温计的改进和体温能与口温进行换算,采用肛温测量的越来越少。例如,用电子体温计测口温后换算成体温,公式是:体温(℃)= 口温+(0.2~0.5)(℃)。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