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资深汉学家,从“局外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当代的“诗歌江湖”。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革”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早期朦胧诗之后的先锋诗歌。作者从文本(诗歌作品)、语境(诗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和元文本(关于诗歌的各种话语)三个方面切入,既关注审美问题,也关注文化社会学问题;既涉及诗人身份等社会学问题,也探讨各种个案,如个别诗人研究(如韩东、海子、西川、于坚、孙文波、尹丽川、沈浩波、颜峻)及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既是文学史,也是文学批评。本书体现了一个“局外人”对中国当代诗坛多方面的深入而独到的观察、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 中文版序
  • 序言
  • 第一章 中国先锋诗:文本、语境与元文本
  • 第一节 回顾
  • 第二节 民间诗坛和先锋派
  • 第三节 语境:精神、动荡和金钱的时代
  • 第四节 文本:从“崇高”到“世俗”,从“什么”到“怎么”
  • 第五节 元文本:诗歌形象和诗人形象
  • 第六节 个案研究,以及本书的写作目的
  • 第二章 真实的怀疑:韩东
  • 第一节 拒绝朦胧诗
  • 第二节 一种原创的诗学观
  • 第三章 “死亡传记”和诗歌声音:海子
  • 第一节 “死亡传记”
  • 第二节 诗歌声音
  • 第四章 精神高于物质,物质高于精神:西川
  • 第一节 精神性与物质主义、野蛮人
  • 第二节 另一种诗歌声音:诗歌崛起,诗人跌落
  • 第三节 语词捕捉意象,意象捕捉语词
  • 第五章 外围的诗歌,但不是散文:西川和于坚
  • 第一节 奇妙含混的“诗歌”定义
  • 第二节 《致敬》和《0档案》:诗歌还是散文?
  • 第三节 外围的诗歌
  • 第六章 客观化和长短句:于坚
  • 第一节 “客观化”和“主观化”
  • 第二节 长句和空格
  • 第七章 叙事节奏、声音、意义:孙文波
  • 第一节 内容偏见
  • 第二节 《节目单》:内容与情节
  • 第三节 《节目单》:形式
  • 第四节 叙事性及其语境
  • 第八章 “下半身写作”:尹丽川和沈浩波
  • 第一节 “下半身”诗歌
  • 第二节 诗学谱系
  • 第九章 非字面意义:西川的明确诗观
  • 第一节 自释、问题、炼金术
  • 第二节 更大的画面
  • 第十章 去神圣化?韩东和于坚的明确诗观
  • 第一节 韩东和于坚眼中的诗人形象
  • 第二节 元文本风格
  • 第十一章 为何这般折腾?——“民间”与“知识分子”的论争
  • 第一节 大家在论争什么?
  • 第二节 大家为什么论争?
  • 第十二章 说起来,就不光是写作了:颜峻
  • 第一节 三维表演
  • 第二节 写作、活动文化和诗歌的开放
  • 引用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