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明史札记。

内容简介

明代乃集封建王朝之大成,读其史籍,研判人事常常会感到明白中有不明白之处,不明白时又会突然明白。审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追溯那些已经逝去的王朝,我们不难发展,每一个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规律大致相同。

王朝创建者的智慧与能力,对社稷的领悟,对苍生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创立制度的动机以及管理国家的能力。尽管从一开始,明朝就发生了制度缺陷这样的悲剧,此后又爆发一次又一次社会危机,可是,它为什么还会将政权维系长达276年之久呢?本书来为你解答。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小传
  • 历史的富矿(代序)
  • 读了明朝不明白
  • 朱元璋的戒奢之心
  • 孝悌的妙用
  • 宣宗的《悯农诗》
  • 读书种子
  • 权臣并非奸臣
  • 古怪的海瑞
  • 谒张居正墓
  • 大玩家正德皇帝
  • 另类男人
  • 肚子里的小人
  • 我眼中的张居正
  • 让历史复活
  • 一、从皇帝与宰相谈起
  • 二、关于张居正的思考
  • 三、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了明朝不明白的地方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91 本)#2023 年精读作家(27)熊召政《看了明朝不明白》大家好!今天阅读熊召政的第七本作品《看了明朝不明白》,明代乃集封建王朝之大成,读其史籍,研判人事常常会感到明白中有不明白之处,不明白时又会突然明白。审视中国数干年的历史,追溯那些已经逝去的王朝,我们不难发展,每一个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规律大致相同。王朝创建者的智慧与能力,对社稷的领悟,对苍生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创立制度的动机以及管理国家的能力。尽管从一开始,明朝就发生了制度缺陷这样的悲剧,此后又爆发一次又一次社会危机,可是,它为什么还会将政权维系长达 276 年之久呢?本书来为你解答。2、精彩段落:①历史的富矿有一次,在京城与著名明史专家王春瑜先生晤谈,他说:“现实中诸多问题,都可在明史中找到答案,可谓读了明朝就明白。” 我笑道:“若单单以明朝论明朝,倒是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之处,或可说读了明朝不明白。” 王先生听罢一笑,回道:“这两个立论都站得住,你我各持己论,写一本随笔加以阐释如何?” 我觉得这建议不错,于是拉拉杂杂写了十几篇明史札记,并以《看了明朝不明白》为题目,在贾平凹先生主编的《美文》杂志上开辟了专栏。而王先生亦以《看了明朝就明白》为题,在大连的《城市美文》杂志上开设专栏。如此东西呼应,诚文坛雅事也。我曾说过,大凡历史悠久的国家,国民都有嗜史的习惯,中国人也不例外。一个人只要稍稍有了一点阅历之后,就会产生程度不一的 “历史情结”,这是历史小说在读书界大为走俏的原因。近几年,读史札记之类的书,亦在书坊间流行。但是,窃以为,此类书中,志史者多,识史者少。明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富矿,它不但是中国专制文化的鼎盛期,更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市民社会的生长期。深入其中,进行发掘与辨析,对今天的社会,借鉴的意义尤大。一个人要想终身不得病,第一养生要义就是祛除体内的火气。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要想平稳发展,第一要素也是要避免 “走火入魔”。这祛火的过程,就是 “养气” 的过程。一个人的精气储于肾囊,一个国家的精气则蓄于精英。因为古往今来的历史反复证明:精英是社会发展的引擎。读者或许要问:“你这么说,把苍生百姓置于何处?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话是这样说,但民心的落实,还得靠精英做他们的代言人。皇帝 —— 精英 —— 百姓,这三者若能有机地统一,则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这虽然是现代政治的理想,但此一观点的提出,却是中国古代的哲人。是贤人在朝还是贤人在野,是古人判别政治是否清明的一个重要标准。贤人,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精英。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要想养出自己的 “浩然之气” 来,首先就是要培植和善待精英阶层。②朱元璋的戒奢之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其实,时间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纵观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并不是以真理为坐标来规划自己前进的方向。找到真理然后又丧失真理,然后再寻找…… 如此循环往复,时间往往能校正一个王朝的错误,同时,也可以让某一个统治集团颠覆自己的理性。中国贵族精神的薪火还在他们中间流传,这也是历代王朝的统治者最不放心的问题。唐与宋两朝,中国的士人尚在政治舞台上发挥较大的作用。尽管他们的政治想像力已大大萎缩,但在治理国家时,他们还可以表现自己生命的激情。到了明朝,入仕的读书人连唐宋的遗风流韵都不敢奢望。朱元璋只希望在他的国度里出现大批的工具性的人才,而并不愿意看到与 “政统” 抗衡的 “道统” 成长起来。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虽然功不可没。但中国政治的拐点亦自他手中产生。此前的中国政治,是士的政治,亦可称为贵族政治;此后的政治,是皇权的政治,亦可称为专制政治。这种皇权的专制,在明清两朝达到极盛。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应该是中国政治的又一个拐点,从专制走向民主共和。但是,它过多地依赖西方的文化资源,而忽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士的政治,因此并不成功。明朝之后,个人的自由遭到空前的摧残。从朱元璋创立明朝的 1368 年算起,到中国历史的另一个拐点,推翻清朝帝制的 1911 年为止,这五百多年间,中国人的心灵一直是在压抑、扭曲之中。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走进明朝,仿佛走进了由宦官、特务、佞臣与小人组成的专制统治的博物馆。不是那两百多年间没有精英人物出现,只是这样的精英,只能当明代政治舞台上的配角。但在悲剧的舞台上,他们却是主角。③读书种子当建文帝登基时,他便辅佐新皇上尽力推行仁政,对江南士族及读书人多加安抚。可惜君臣柔弱,各地藩王又过于强盛,两相对抗,道德文章只能如秋风中的败叶,飘满神州古道,一任铁骑踏碎。如果说,朱元璋的杀人,在于清除政敌,遭殃的多半是权贵;那么朱棣的杀人,在于要世人承认他入承大统不是篡位而是 “君权神授”,所以,遭殃的既有权贵,更有以方孝儒为代表的读书人。自古以来,官与民似乎势同水火。读书人出仕为官,也分化得极为厉害。一些人秉持正义,为民请命;而也有人挟权自用,贪鄙无度。朱元璋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为官者特别苛刻,简直到了 “防官如防贼” 的地步。应该说,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想真正地为老百姓谋求福祉,但因自己耻于六义,难免给后世留下微词。帝王的学问观、读书观,对当世影响甚巨。也就是说,帝王的好恶,直接决定了 “读书种子” 的优劣,更决定一个朝代的文运兴衰。事功与操守,是每一个读书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成其一端者,历史上大有人在;两者兼美,如范蠡、诸葛亮之辈,则属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中国的读书人,往往把操守看得比事功更为重要。因此,对那些事功卓著且又大节有亏的人,无不褒贬并施;对那些靠钻营猎取高位而品行不端者,没有哪一个可以逃脱口诛笔伐的命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明代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富矿

      选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是熊召政,有位朋友给我推荐过他写的《张居正》,可惜我只看完了第一本。这本书据说贾平凹先生评价是写《张居正》的边角余料,单独成书也很好。这本书可以语音朗读,做家务和路上就能听,里面的内容也很好,从朱元璋,到朱允炆,朱棣,仁宗,宣宗,开国几位皇帝一路下来很多故事很有趣,方孝孺,海瑞,还有张居正,我很喜欢。另外还有一本王春瑜先生的《看了明朝就明白》,是两位作者约好一起写的,异曲同工。他(王春瑜)说:“现实中诸多问题,都可在明史中找到答案,可谓读了明朝就明白。” 我(熊召政)笑道:“若单单以明朝论明朝,倒是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之处,或可说读了明朝不明白。” 可惜得到电子书库里没有,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约一下,争取早点看到,嘿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非常不推荐

        一本史书竟然写错历史,真令人无语。朱棣明明是第三位皇帝,他写第二位。还有全文都是自己的主观评价,这明明不符合是不符合史书写作规范的。不要什么糟粕都发表成书好吧?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在线(股票代码:300364)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以“传承文明”为企业使命,以“文学+”、“教育+”双翼飞翔为企业发展战略。 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数字出版第一股” 中文在线拥有数字内容资源超过500万种,签约版权机构600余家,签约知名作家、畅销书作者2,000余位。旗下拥有17K小说网、四月天小说网、汤圆创作三大网络文学原创平台,驻站网络作者超过400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