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研究新曲艺与新中国文化的紧密关系。

内容简介

新曲艺是传统曲艺形式与新的时代性内容相“碰撞”之后所生成的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的一种艺术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尤其受到中国革命及其文艺工作的青睐,到“十七年”(1949—1966)时期 是得到大力发展。

本书以“十七年”新曲艺为中心,分别从历史演变、文艺方向与政策推动、文艺工作者参与、文体形态与创作理论建设以及传播方式与效果等几个层面探析与总结“人民文艺”普及实践的整体过程、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并综合借鉴与运用社会文化史、听觉研究、情感研究等方法,深刻把握口头性、文艺性、革命性与民族性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

本书试图指出:在革命的视域中注重口头文艺,不仅因为它能够被革命主体即文盲与半文盲的工农群众所听懂与欣赏,在于由于声音的在场性与包裹感而形成的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众)的未分化状态。这不仅使口头文艺与革命的“集体性”相呼应,而且也使其充满“人情性”,从而自然成为革命情感动员工作的一部分,而这种认识与实践都构成了新中国文艺普及工作的基础与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重返“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学实践:挑战性与可能性
  • 导论
  • 第一节 何为“新曲艺”
  • 第二节 如何进入“十七年”新曲艺
  • 第一章 发现民间与现代说唱文艺之萌生
  • 第一节 通俗与大众的变奏:“革命通俗文艺”的生成
  • 第二节 顾颉刚:从研究民间到“运用”民间的先行者
  • 第三节 民间的发现与激活:老舍与赵树理的通俗文艺实践
  • 第二章 文艺工作者与“十七年”新曲艺之演化
  • 第一节 文艺“普及第一”方针推动下的新曲艺
  • 第二节 普及与提高之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展开
  • 第三节 地方文艺刊物的“说唱化”调整及其困境
  • 第四节 曲艺艺人改造中的理性考量与策略运用
  • 第三章 新曲艺的理论建设与文体形态
  • 第一节 新曲艺的创作概况:口头传统的转化
  • 第二节 创作理论的探寻:“故事性”及其边界
  • 第三节 作品细读:革命政治的民间情理化书写
  • 第四章 “夺取旧文艺阵地”:新曲艺在基层的传播
  • 第一节 文化馆、站与农村俱乐部:新曲艺乡村传播网之建立
  • 第二节 艺人下乡与媒介技术运用:新曲艺的基层传播
  • 第三节 群众文艺的“声”与“情”: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
  • 结语 新曲艺与“人民文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