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复旦大学知名学者沈奕斐对中国式家庭所做的全景式解读和思考。

内容简介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主义逐步被个体化进程消解,但显然也并没有形成个人主义的文化。一方面,个体选择决定了家庭的结构和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家庭依然是个体最后的堡垒,也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单位和支柱。这种两面性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各种挑战。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各种各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家庭故事背后涉及的问题如果非要总结的话,无非是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谁的家,到底该听谁的?作者认为,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个体家庭的结构和认同,把家庭成员的权责利理清楚,才能做好分工,才能让1+1≥2,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

书中呈现了各种真实的个案,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线索和一些值得大家思考的总结,比如作者认为,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两扇门,一碗汤”;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这时有些家庭的老人就充当了这一角色。作者针对当下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嫁娶与经济地位决定的第三代姓氏问题,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再版序言
  • 序一
  • 序二
  • 导论:个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家庭
  • 第一节 家庭现代化的海市蜃楼:核心家庭
  • 第二节 从“家族主义”到个体家庭
  • 第三节 个体家庭分析框架
  • 第一章 深度访谈的混合模型:个案金字塔阵
  • 第一节 主题和方法的确定
  • 第二节 建立深度访谈的“个案金字塔阵”
  • 第三节 访谈过程中的技巧与伦理
  • 第二章 理想的家庭结构:“两扇门,一碗汤”
  • 第一节 “两扇门,一碗汤”
  • 第二节 双职工家庭需要第二个“妻子”
  • 第三节 为什么父母愿意做“第二个妻子”
  • 第三章 多元而流动的家户结构
  • 第一节 多元的家庭结构
  • 第二节 流动的家庭结构
  • 第三节 变化和流动的节点:第三代的出生和成长
  • 第四节 一户两家
  • 第四章 从个体出发的家庭认同
  • 第一节 谁是“家里人”
  • 第二节 谁的家?
  • 第三节 家庭认同与经济行为
  • 第五章 家与家的关系:融合与对立
  • 第一节 家与家的融合:单边亲属关系
  • 第二节 两个原生家庭的关系:两亲家,不聚头
  • 第三节 两个个体家庭的汇合点:嫁娶与第三代姓氏
  • 第六章 血浓于水:以已婚独生子女家庭为例
  • 第一节 更可能和父母共同居住的已婚独生子女
  • 第二节 两户一家
  • 第三节 欧莉的故事:双独夫妇
  • 第七章 水难溶于血:对配偶父母的孝道困境
  • 第一节 孝顺的逻辑
  • 第二节 与配偶父母的矛盾
  • 第三节 从陌生人到亲人的历程
  • 第八章 后父权制时代:性别与代际交叉视角下的个体家庭
  • 第一节 中国的父权制
  • 第二节 夫妻关系:平衡还是平等
  • 第三节 第二个“妻子”:父母对小家庭的服务
  • 第四节 后父权制家庭中的弱势方:老年父母
  • 第九章 结论:个体家庭的时代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个案简介
  • 附录2: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同行者
  • 附录3:参与年轻夫妻年龄图
  • 附录4:夫妻年收入图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隶属于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社,是一家历史悠久、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出版机构。出版社长期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出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图书为主,出版物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上海三联书店自1986年复社以来,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上海三联书店坚持以优秀人文社科著作、大众文化、专业工具书等为图书出版方向,着力打造“中国学术名社”,先后策划推出了“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上海三联思想与社会文库”等学术文化出版强势品牌,深受学界和读者好评。 近年来,上海三联书店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自2014年起,上海三联书店连续获得“市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从2015年开始,上海三联书店开始涉足图书零售行业,陆续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开办了多家实体书店和24小时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