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用户推荐指数
历史
类型
8.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52千字
字数
2021-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欧元这一单一货币试验为切入点,融合政治和经济等多重维度,戏剧性地呈现欧洲自二战以来近70年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欧盟、欧元为轴心,描述了二战后直到2017年欧洲近70年来的发展。政治上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经济上从各国单一货币到欧元的诞生,串联起一出欧洲社会的理性与冲动、繁荣与危机、憧憬与幻灭的大戏。
作者阿绍卡·莫迪不仅掌握了欧元/欧洲危机的大量一手资料,而且本人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担任高级职位,这保证了作者对欧洲有切近的观察、精到的思考与专业的分析。全书依循时间顺序以“九幕剧”形式,将欧元/欧洲危机的全景毫无遗漏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欧元,既是一个经济悲剧,也是一个政治悲剧。通过这样的分析,作者意图深度展示一个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如何融合,并寻求更好的互动与发展的国际机制的成败枢机。
两年前,阿绍卡·莫迪预测说:“一场新的危机——总会有一场新的危机——将对欧元区构成严峻考验,尤其是,如果意大利(很可能)是这场危机的中心的话。”
这一刻可能已经到来。
本书传递出来的教训,恰恰是当今世界需要汲取的,而且是需要尽早汲取的,否则“欧洲悲剧”将演变为“世界悲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梦想的幻灭:欧洲的大一统悲剧
- 中文版序 欧洲的关键时刻
- 所有的经济预测都太乐观了
- 欧洲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之间的邦联
- 欧洲不能承受之重
- 在未知水域
- 导论 欧洲终结在他处
- 欧元之前:欧洲人制造的“跃进”舆论
- 欧元之后、危机之前:泡沫之中
- 欧元区危机此起彼伏:政策制定者穷于应付
- 意大利裂隙
- 乐观氛围下,欧洲分裂的现实
- 新泛欧主义
- 第一章 黑暗中的三次跃进,1950—1982
- 1951年巴黎:第一次跃进
- 1957年罗马:第二次跃进
- 十字路口的欧洲
- 海牙1969:第三次跃进
- 背历史潮流而动
- 德国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
- 1970年:维尔纳委员会的不完整货币联盟方案
- 稳定理念占据了舞台中央
- 1971:未知的旅途
- 内部有人想阻止货币联盟
- 1978:吉斯卡尔再战江湖
- 一次过度的跃进
- 附录:欧洲货币联盟的动机分析
- 第二章 科尔的欧元,1982—1998
- 1989年5月:科尔谨慎地撤出了货币联盟
- 柏林墙倒塌;科尔进一步拒绝货币联盟
- 1989年12月:科尔在斯特拉斯堡开了绿灯?
- 1990—1991:科尔获得了政治自主权
- 1991:在马斯特里赫特,德国要求对稳定作出承诺
- 1991年12月:科尔保住了货币联盟
- 1992:欧洲民众反叛,货币联盟险象环生
- 1992:被忽略的法国民众呼声
- 1992—1993:科尔拒绝说不
- 1994—1998:不顾一切反对,科尔驶向了终点
- 科尔:“请不要遗漏意大利”
- 时代终结了,但遗产在延续
- 第三章 施罗德宣示德国利益,1999—2003
- 欧元区面临经济增长问题
- 希腊收到了邀请
- 丹麦置身事外,所有国家都声张自己的主权
- 欧洲央行跟不上步伐
- “愚蠢”的《稳定与增长协定》
- 身在柏林的法国总理
- 欧元头五年:未来的回响
- 第四章 非理性繁荣,2004—2007
- 欧洲对银行的迷恋
- 欧元启动前夕,银行大量合并、扩张
- 监管者允许银行冒更大风险
- 生产率增长受阻,没有耐心的银行铤而走险
- 沃尔特斯的幽灵驱使银行沉醉在借贷狂欢中
- 欧元区边缘国家的金融和认知泡沫
- 政治承诺也褪色了
- 欧元头十年:一个评估
- 第五章 萧条之后是背弃,2007—2009
- 美联储注入了刺激,欧洲央行在等待:2007年9月—2008年2月
- 贝尔斯登触发了“非线性危机”:2008年3月—4月
- 欧洲央行在经济崩溃中收紧货币政策:2008年7月
- 雷曼事件后,竞相救市:2008年9月
- 救市呼声再起
- 全球应对眼前的大萧条:2008年10月
- 欧洲央行依然滞后、缺少信誉度,欧元区经济很受伤
- 欧元区银行继续挣扎,美国解决了他们的银行问题
- 遗绪
- 第六章 延迟和不彻底的政策—希腊和冰岛,2010
- 谎言瓦解,一个破产的国家大白于天下:2009年10月
- 在默克尔的等待中,希腊到达临界点:2009年12月
- 欧洲还在耍嘴皮子,希腊已经开始暴雷
- 朔伊布勒想惩罚希腊:2010年2月—3月
- 默克尔为希腊救援准备条件:2010年3月末
- 游戏的尾声到来了:2010年4月
- 谁应该为希腊政府的错误买单,债权人还是民众?
- 危机蔓延阴影下的救援计划:2010年5月
- 歌舞伎表演:IMF的会议室,2010年5月9日
- 欧洲跃进了吗?
- 爱尔兰滑入“主权—银行”厄运循环:2009年1月
- 爱尔兰的残棋阶段开始了:2010年5月—9月
- 多维尔的灵魂:2010年10月18日
- 一个无人负责的联盟:动弹不得,无路可走
- 第七章 政策伤口留下疤痕,2011—2013
- “请不要争论,我们是欧洲人”
- 欧洲央行反向而行:2010年6月—2011年6月
- 欧洲央行导致重伤:2011年7月7日
- 特里谢最后的岁月,伤痕开始形成:2011年7月—12月
- 欧洲央行新行长遇到老问题:2011年11月—2012年7月
- 欧洲央行急切中想阻止创伤的发生,默克尔提供了帮助:2012年7月—9月
- 价格普跌,国家利益冲突:2012年7月—2013年
- 默克尔和其他“心有不甘的欧洲人”渐行渐远
- “泛欧主义”在2013年意味着什么
- 第八章 欧洲央行犹豫不决、意大利违约危机加深,2014—2017
- 意大利已别无选择
- 意大利的拯救者:马泰奥·伦齐
- 意大利的需要、伦齐的呼吁:减少紧缩
- 内斗困住了欧洲央行的手脚,意大利滑向通货紧缩的边缘
- 美联储是世界的央行
- 民众的抗议给欧洲央行增添了压力
- 伦齐的就业法案在欧洲受欢迎,在国内受挞伐
- 政府竭力保住半死不活的银行
- 意大利经济得到一次喘息的机会,但非常短暂
- 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规模不小,但太晚了
- 意大利,欧元悲剧上演的剧场
- 第九章 最后一幕:衰落与分裂的欧洲
- 欧元区南北国家的不同路径
- 欧元区南部国家缺少复苏能力
- 法国彻底转化为了南方国家
- 葡萄牙和西班牙受制于低增长潜力
- 希腊的另一套叙事
- 欧元区北方与欧元区“绝缘”
- 舞台搭好了
- 剧幕表 未来已不是它过去的样子
- 更多的一致性:一种危险的转变
- 欧洲的智识共同体:现代的阿格拉市集
- 后记
- 欧元大剧中的主要人物
- 关键事件的时间线:展开的过程
- 欧元之前
- 欧元启动之后,危机开始之前
- 全球金融危机,2007年7月—2009年6月
- 欧元危机,2009—2012
- 欧洲的政治摩擦
- 致谢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一頁folio
一頁™️,独立出版品牌,2019年创立于北京。专注于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及儿童图书三大领域,凝望历史纵深,关注知识发生学,珍视人文艺术的温度,力图让每一本书的出版都成为一次突破边界的出发,承载每一种热爱,抵达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