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5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以案例为线索写成的刑法教义学的理论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采用刑法教义学的方法对案例进行研究,本书撷取真实案例,围绕着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热点案件和“两高”指导案例展开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
本书共分为十章,分别针对十个案件展开较为细致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刑法教义学的方法,但个别章节采用了社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内容上,除了涉及刑法适用问题,还涉及证据问题、程序问题,以及刑民交叉问题;在研究类型上,区分为针对案例的研究和关于案例的研究。
作者通过对这十个案件的精准把握和流畅论述,为读者呈现出一部别具一格的案例研究作品,因而值得向读者推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导言
- 第一章 江歌案:侵害生命权的法律责任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对“劝阻报警”的分析
- 第三节 对“未告知恐吓信息”的分析
- 第四节 对“入室后锁门”的分析
- 第五节 对“先行入室”和“未出门救助”的分析
- 第六节 结论
- 第二章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在公共场所暴打他人的罪与罚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对一审判决结果的解读
- 第三节 罪数、竞合与法定刑的选择
- 第四节 两种可能的解释方案
- 第三章 阿里女员工被性侵案:强制猥亵罪的处罚边界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对“没有强制说”的分析
- 第三节 对“显著轻微说”的分析
- 第四节 同意的效力与强制猥亵的故意
- 第五节 启示与教训
- 第四章 余金平案: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
- 第一节 逃逸的分类
- 第二节 刑法逃逸的成立前提
- 第三节 刑法逃逸的本质
- 第四节 刑法逃逸的客观要件
- 第五节 刑法逃逸的主观要件
- 第六节 对余金平案的评析
- 第五章 赵春华案: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司法偏差与立法缺陷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定罪问题上的司法偏差
- 第三节 量刑问题上的司法偏差
- 第四节 立法缺陷及其修正
- 第五节 对《“两高”批复》的评析
- 第六章 李昌奎案:死刑适用的两种方案
- 第一节 李昌奎案始末
- 第二节 学界观点述评
- 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个体正义的博弈
- 第四节 对“杀人偿命”观念的反思
- 第七章 于欢案:防卫过当中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地位
- 第三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范内涵
- 第四节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判断视角
- 第五节 对于欢案的评析
- 第六节 对《正当防卫指导意见》的评析
- 第八章 臧进泉案: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体系位置与内容构成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财产处分行为的体系位置
- 第三节 财产处分意识的必要性
- 第四节 财产处分意识的程度要求
- 第五节 对臧进泉案的评析
- 第九章 杨延虎案: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立法沿革与体系对照
- 第三节 司法解释与学理讨论
- 第四节 贪污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实质内涵
- 第五节 对杨延虎案的评析
- 第十章 施某某案:聚众斗殴案的三维解读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聚众斗殴罪:情节犯?动机犯?
- 第三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困境与出路
- 第四节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分离抑或融合
- 附录 网络时代的热点案件与刑法研究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