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古典小说里重新发现真实的中国。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里,古典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保留了世代累积的文化印记,也保留了最多的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面临选择与行动时的观念、逻辑。

中国古典小说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文学化反映,另一方面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塑造了中国人情感密度最高的经典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若想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古典小说是一把极具魅力的钥匙。

本书邀集11位在古典小说研究界卓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围绕“小说与社会”这一主题进行创新研究,以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一个核心面向切入,主题式解读一部或一类小说,揭示这些作品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此重新理解古典的中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世说新语》:清谈与隐逸
  • 引言 《世说新语》的价值
  • 一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
  • 二 清议与清谈的话术转换
  • 清议与清谈
  • 从清议到清谈
  • 三 名教与自然:剪不断,理还乱
  • 名教与自然的定义
  • 名教与自然的张力
  • 魏晋易代之际的清谈
  • 四 精彩纷呈的清谈盛宴
  • 正始之音
  • 中朝谈戏
  • 江左风流
  • 五 清谈未必误国
  • 清谈误国论
  • 清谈未必误国
  • 六 隐逸:自由而诗意地栖居
  • 隐逸文化
  • 隐逸文化内涵的演进
  • 隐逸者受推崇
  • 陶渊明:魏晋风度的集大成者
  • 唐传奇:爱情与侠义
  • 引言 唐传奇叙事主题流变:从爱情到侠义
  • 一 唐代爱情传奇中的男主角
  • 白衣秀才的风流韵事
  • 落魄书生的艳遇奇谈
  • 二 女主角华丽转身变成仙女
  • 女主角人设书写的二重性
  • 仙妓合流现象的产生
  • 三 唐人爱情的喜与忧
  • 礼法遏制恋爱之花的盛放
  • 婚姻中的门第观念羁绊
  • 战乱让爱情惨淡地沦为遗响
  • 四 唐代爱情传奇中的都市繁华和百姓习俗
  • 长安里坊的都市繁华
  • 世情绘就的百姓婚俗
  • 五 唐代侠义传奇里的江湖写作
  • 侠义传奇中江湖概念的模糊化
  • 城市里坊与乡野僻壤的空间抉择
  • 六 唐代社会重视的侠义精神
  • 重然诺、济危困是侠之根本
  • 崇尚义气是侠之精髓
  • 快意恩仇是侠之理想
  • 七 唐代侠义传奇中的武力值问题
  • 武技是侠客能力之基本
  • 身法、轻功如有神助
  • 武器装备是超级辅助
  • 神异的特殊技能
  • 《三国演义》:信史与演义
  • 引言 《三国演义》的诞生
  • 一 两个主要版本:嘉靖壬午本和毛评本
  • 版本情况
  • 二 小说家的匠心:虚构的价值和要义
  • 无中生有
  • 捕风捉影与颠倒黑白
  • 虚构的价值
  • 虚构的要义
  • 三 桃园结义:理解《三国演义》的一把钥匙
  • 从正史到小说
  • 蜀汉事业与桃园结义
  • 不忘“初心”
  • 四 青梅煮酒:天下“唯二”的英雄
  • 低调的刘备
  • 五 智慧谋略:多谢同行衬托
  • 诸葛亮三擒三纵孟获
  • 司马懿三败于诸葛亮
  • 诸葛亮堪称“天气预报员”
  • 六 历史的舞台:谁是“影帝”
  • 耿直的袁术
  • 青涩的曹丕
  • 老练的刘备
  • 七 乱世小民:命如蝼蚁,飘若微尘
  • 貂蝉
  • 刘安之妻
  • 无名百姓
  • 八 超越是非成败:青山夕阳,秋月春风
  • “事实”之外有“意义”
  • “形而上”的解释
  • 《水浒传》:江湖与秩序
  • 引言 《水浒传》:一部关于江湖好汉们的文学经典
  • 一 《水浒传》的血腥暴力描写
  • 强人看的强盗书?
  • 艺术化呈现传统社会的暴戾面
  • 二 《水浒传》的“厌女”倾向
  • 题材限定了艺术笔触
  • 女性全面,但面目不清
  • 三 《水浒传》的“起义”主题
  • 梁山起义的根源
  • 主题解读与历史、时代的互动
  • 四 以“祈禳瘟疫”开篇
  • 有关瘟疫的集体记忆
  • 对现实秩序的质疑和挑战
  • 五 梁山好汉的社会理想
  • 理想演变的三阶段
  • 梁山风光暗喻理想演变
  • 六 好汉的市井人际关系
  • 浮浪子弟高俅的发家史
  • 旧家子弟杨志被打入另册
  • 七 不同身份,聚义梁山
  • 身份不同,诉求各异
  • 凝聚内部的基本策略
  • 八 梁山的征战手法
  • “斗”主“征”辅的战争笔墨
  • 梁山战阵的“夜”化叙事
  • 九 招安——好汉的归宿
  • 造反者如何被接纳
  • 悲剧性的归宿
  • 十 《水浒传》与民间文化
  • 游民意识:秘密会社的思想资源
  • 文化符号和流传后世的话语
  • 《封神演义》:历史与虚构
  • 引言 《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从讲史到神魔
  • 善恶二元的封神论
  • “狂欢式”的神谱
  • 一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
  • 商周之间的恩怨
  • 盟津观兵
  • 牧野之战
  • 战争的血腥
  • 二 千古第一帝王师——姜子牙
  • 历史中的姜子牙
  • 姜子牙垂钓遇文王
  • 君臣关系——帝王师
  • “谋圣”姜子牙
  • 太公谋略的流传
  • 小说中的姜子牙
  • 三 高德者与叛逆者
  • 周阵营的高德者
  • 商阵营的高德者
  • 高德低能与理学
  • 叛逆者与进步思潮
  • 四 黄龙真人的尴尬及背后的玄机
  • 小说与佛道争衡
  • 作者与释道的关系
  • 五 封神榜:从神名看封神
  • 封神的规范
  • 神名多源于道教
  • 神名与民间信仰
  • 神名与佛教神
  • 《西游记》:现实与幻想
  • 引言 熟悉的陌生人
  • 《西游记》的阅读“门槛”
  • 《西游记》与“西游记”
  • 明清至今的原著阅读
  • 一 故事演变:历史成分的沉积
  • “世代累积”的《西游记》
  • 《西游记》的沉积过程
  • 二 文本写定:时代因子的滴定
  • 《西游记》的写定者
  • 吴著说
  • 封建末世的小文人
  • 三 叙述:庶民视角与玩世态度
  • 庶民视角与“下沉世界”
  • 玩世不恭与释放压力
  • 四 虚构:本事与故事
  • 西行本事的“卖点”
  • “神僧”唐三藏形象产生
  • 玄奘西行故事的定型
  • 五 形象:神魔多是混血儿
  • 三教混融
  • 文化的交流会通
  • 六 时空:环境与秩序
  • 时间相对模糊
  • 空间形象突出
  • 七 物色:匮乏与丰富
  • 物系统
  • 现实“物系统”的匮乏
  • 奇幻“物系统”之丰富
  • 八 伦理:规则与挑战
  • 文本的伦理阐释
  • 反规则,反秩序
  • 九 世风:信仰的在场与缺席
  • “亦幻亦真”的世界
  • 佛道观念的“在场”与精英道德的“缺席”
  • 市民社会与契约精神
  • 十 人情:关系社会的热与冷
  • 关系社会中的“热”
  • 关系社会中的“冷”
  • “烟火气”的神魔
  • 《金瓶梅》:世情与市井
  • 引言 《水浒传》到《金瓶梅》:从传奇到世情
  • 英雄传奇的水浒
  • 光怪陆离的世情
  • 一 《金瓶梅》里都是生意人喧闹的商业空间
  • 活色生香的人间
  • 新世界、新世情
  • 二 西门庆:从中产到清河首富
  • 世故与黑暗并存的生财之路
  • 热腾腾的市井
  • 赤裸裸的欲望
  • 三 潘金莲:步步黑化之路
  • 水浒里的工具人
  • 渴望爱与婚姻的真实女人
  • 爱落空的痛苦和愤怒
  • 对女性的关注和同情
  • 四 应伯爵:市井中的帮闲
  • 传统道德观下的应伯爵
  • 提供情绪价值的应伯爵
  • 中介与心理治疗师
  • 市井社会中的人性
  • 五 西门庆的书房、宋蕙莲的䯼髻和潘金莲的床
  • 西门庆的书房与妻妾的华丽装饰
  • 宋蕙莲的䯼髻
  • 潘金莲的床
  • 六 “红烧猪头肉”与《金瓶梅》的作者身份
  • 《金瓶梅》里的烟火气——也说饭食和“饭局”
  • 也说兰陵笑笑生的阶层
  • 《聊斋志异》:乡野与精怪
  • 引言 《聊斋志异》: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
  • 一 从“野合”到“规训”
  • 乡野空间与野外遇合
  • 精怪之自然率真
  • 被规训的精怪
  • 二 “忘为异类”的精怪
  • 异类描写的现实基础
  • 精怪的动物性与社会性
  • 精怪的叙事与审美意义
  • 三 仙人贵“朴讷诚笃”
  • “朴讷诚笃”的提出
  • “朴讷诚笃”与小说叙事
  • “朴讷诚笃”与情痴形象
  • 四 凛凛公心,照察善恶
  • 蒲松龄的善恶观
  • 刺贪刺虐
  • 关于“正义叙事”的反思
  • 五 功名幻灭,世态炎凉
  • 蒲松龄的功名观
  • 《聊斋志异》中的科举描写
  • 科场与世态
  • 六 子嗣寄托与伦理叙事
  • 《聊斋》同题改编中的子嗣问题
  • 子嗣功名的补恨意味
  • 伦理叙事中的子嗣
  • 《儒林外史》:科举与士林
  • 引言 科举制度与科举身份:士人的类别归属和角色定位
  • 一 童生:初阶士人的沉沦与传奇
  • 童生的穷困潦倒
  • 童生人格遭遇侮辱
  • 初阶科举身份的隐喻
  • 二 秀才:地方文化精英的理想及其困境
  • 赤贫秀才倪霜峰
  • 无赖秀才和异化的马二先生
  • 三 贡生与监生:功名捷径抑或异路功名贡生杨执中的人生选择
  • 严监生和严贡生
  • 四 举人:咫尺千里的科名之路
  • 近在咫尺的科名悬望:举人王惠的漫长等待
  • 举人的集体性堕落:唐二棒椎
  • 五 进士与翰林:金字塔顶端的惶惑
  • 速成的功名、速朽的品行:荀玫的堕落
  • 把荣耀生生世世延续下去:鲁编修的困惑
  • 六 雅集与祭祀:曲径通幽的求名之途
  • 名士的空虚、惶惑和俗态
  • 泰伯祠大祭:挽救儒林危机
  • 七 “幽榜”:《儒林外史》的成书之谜
  • “幽榜”之惑
  • “四大奇人”之尾章
  • 《红楼梦》:家族与个体
  • 引言 《红楼梦》的家族情结与文学书写
  • 一 从家世变迁到传世名著
  • 曹氏家族的盛衰
  • 曹雪芹的生平经历
  • 二 追忆逝水流年
  • 苦难造就不凡
  • 家族问题是小说“骨骼”
  • 家族也是社会的
  • 三 自由发展还是家族优先
  • 贾宝玉的传统与反传统
  • 多元、矛盾的思想
  • 四 贾府里的“阶级斗争”
  • 年轻人的成长史
  • 代际冲突
  • 阶级斗争解读方式的荒诞
  • 代际冲突,人类永恒的话题
  • 五 宝黛结合又如何
  • 宝黛结局的架构
  • 宝黛结合未必圆满
  • 理想与现实
  • 六 家族底层的沉沦与挣扎
  • 丫鬟群体的特殊性
  • 丫鬟形象的丰满
  • 丫鬟形象塑造的特点
  • 书中的丫鬟形象
  • 侠义小说:正义与边缘
  • 引言 从历史记忆走向文学想象
  • 来自历史深处的“游侠”
  • 文学世界中的侠客
  • 侠文化的嬗变
  • 一 侠客的“人设”
  • “义”:侠客尊奉的江湖伦理
  • 人在江湖
  • 武功是否必备项?
  • 世外高人
  • 大众心目中的“超人”
  • 二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侠以武犯禁
  • 宋江:“任侠”式人物
  • “清官+侠客”:侠义小说新模式
  • 三 快意恩仇:“报”的交往原则
  • “士为知己者死”
  • 白刃如雪金如丘,侠客报恩行报仇
  • “断爱杀子”:女侠复仇的心狠手辣
  • 四 “儿女情长”是否“英雄气短”
  • 爱情也需侠客助
  • 禁欲系硬汉
  • 侠肝义胆也有侠骨柔肠
  • 五 当女人成为侠客
  • 高冷范儿——唐传奇中的女侠
  • 水泊梁山的“女汉子”
  • 自古侠女出风尘
  • 是侠客也是佳人
  • 女侠颜值的演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