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式再现国有企业改革这场艰难的变革。

内容简介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大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中国的国有企业原是计划经济的实体部分,其体制和结构特征、职工身份及社会定位都具有计划经济的性质。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几十万家企业和上亿职工,国企改革是工作难度极高、社会风险巨大的工程。

20世纪末,由于体制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加之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冲击,我国国有企业曾大面积陷入亏损,“脱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是国有企业工作的主要任务。经过几轮大力度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融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展,也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过程。

作者长期深度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具体工作重要的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观察和感受。

本书以纪实性的叙述方式,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过程,经历的主要阶段;分析了改革阶段性转换的动因,各阶段改革要完成的任务和改革推进的动力机制;阐述了制定的重要政策和背景,改革推进中的难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没能解决哪些问题;展现了为推进改革各工作层面做出的努力,为实现改革目标付出的代价。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道路丛书”学术委员会
  • 编委会
  • “中国道路丛书”总序言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的简要回顾
  • 第一章 启步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一、放权让利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 二、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探索
  • 三、国有困难企业破产的尝试
  • 四、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最初努力
  • 五、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初步实践
  • 六、渐进式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启步阶段的评述
  • 第二章 攻坚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一、三年改革脱困目标的提出和改革氛围的形成
  • 二、三年改革脱困工作的组织和相关政策
  • 三、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 四、国有困难企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
  • 五、再就业中心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六、断臂求生: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的评述
  • 第三章 国资委成立后的国有企业改革
  • 一、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的体制背景
  • 二、党的十六大与国务院国资委的组建
  • 三、国务院国资委组建初期的制度建设
  • 四、规范各地的国有企业改革
  • 五、中央企业的合并与重组
  • 六、中央企业的公众公司改革
  • 七、中央企业的董事会试点
  • 八、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
  • 九、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 十、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 十一、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和加强企业管理
  • 十二、职责所在:国资委成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
  • 第四章 结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展望
  • 一、关于分类改革和监管
  •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两个“终极问题”
  • 第二部分 事件回顾与问题探讨
  • 一、转轨时期的结构性矛盾
  • 二、中国重汽集团的重整与下放
  • 三、转制科研院所问题
  • 四、三九企业集团的危机
  • 五、企业退休教师上访事件
  • 六、华源集团的危机与重组
  • 七、“央企地王”风波
  • 八、参与处理的群体性事件
  • 九、要关注政府机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十、世行报告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之争
  • 十一、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 十二、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 十三、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
  • 十四、“一股独大”等问题的讨论
  • 十五、“国进民退”问题
  • 十六、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
  • 十七、问题导向与实际改革的推进
  • 十八、管人、管事、管资产一体化问题
  • 十九、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
  • 二十、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问题
  • 二十一、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问题
  • 二十二、关于外派监事会制度
  • 二十三、重建集中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二十四、企业国资监管机构的专业化建设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 后记
  • 中国道路丛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